馬金財
(內蒙古赤峰學院附屬醫(yī)院普外科,內蒙古 赤峰 024000)
探討腹腔鏡下肝切除手術治療肝癌的效果
馬金財
(內蒙古赤峰學院附屬醫(yī)院普外科,內蒙古 赤峰 024000)
目的分析和研究腹腔鏡下肝切除手術治療肝癌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間收治的85例肝癌患者,所有患者都采取腹腔鏡肝切除手術,對其臨床治療進行分析,觀察其術后1、3年的總體生存率、無瘤生存率以及并發(fā)癥情況。結果 85例患者都成功施行腹腔鏡下肝切除手術,平均手術時間為(240.68±130.59)min,術中平均出血量為(432.58±241.06)ml,平均住院時間為(11±3)天。共有15例患者術后出現(xiàn)并發(fā)癥,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7.65%,所有患者經過針對性治療后都痊愈出院。隨訪結果顯示,術后1、3年總體生存率分別為90.59%、78.82%,術后1、3年的無瘤生存率分別為69.41%、54.12%。結論 腹腔鏡下肝切除手術治療肝癌的出血量、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都比較少,住院時間比較短,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在臨床中值得推廣。
肝癌;腹腔鏡;肝切除手術;臨床效果
肝癌作為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具有病情發(fā)展快、惡性程度高、治療效果差的特點,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較高。目前在肝癌的臨床治療中,仍然還是以肝切除為主,隨著醫(yī)療水平的提高,腹腔鏡肝切除術也逐漸開始在肝癌臨床治療中得到應用[1]。本文主要是針對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所有患者都采取腹腔鏡下肝切除手術治療,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間收治的85例肝癌患者,所有患者經過病理學確診為肝癌。其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34例;年齡在36~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17±2.68)歲;術前超聲造影檢查結果顯示,47例腫瘤直徑為5.1~6.0 cm,10例為6.1~7.0 cm,9例為7.0~8.0 cm,9例為8.1~9.0 cm,10例為9.1~10.0 cm。
所有患者都行腹腔鏡下肝切除手術,其具體操作如下:所有患者都行全身麻醉,呈仰臥位,頭高腳低,醫(yī)生可以根據(jù)患者腫瘤的具體位置適當調整體位,將病變位置充分暴露在視野范圍內。將氣腹壓力設置成12~16 mmHg,在臍部行弧形切口,長度為10 mm,將10 mmTrocar置入到患者體內,觀察病變的位置以及大小[2]。如果病變位置為左肝,則在左鎖骨中線肋緣下2 cm設置主操作孔;如果病變位置為右肝,則在右鎖骨中線肋緣下2 cm設置主操作孔。劍突下操作孔的位置可以會按照患者病變的具體位置進行適當調整,如果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多設置一操作孔,方便撥開病變位置的周圍組織,確保醫(yī)生能夠直接觀察到病變位置[3]。用超聲刀將肝周圍韌帶分離開來,充分暴露肝臟,并在肝表現(xiàn)用超聲刀做預切線,將切緣與腫瘤之間的距離控制在2 cm以上,用Ligasure刀切肝,可直接離斷、凝閉肝內較小的血管和膽管,較大的血管和膽管則需要先用鈦夾夾閉后離斷。當手術完成后,需要用收集袋及時的裝好切除的標本,并適當擴大劍突下或臍部切口后取出,確切止住肝臟切面出血,常規(guī)留置腹腔引流管,并從戳孔引出,關閉切口。
觀察患者的手術之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并在術后1、3年進行隨訪,統(tǒng)計其總體生存率和無瘤生存率。
85例患者都成功施行腹腔鏡下肝切除手術,手術時間為108~372 min,平均手術時間為(240.68±130.59)min;術中出血量為1 1 5~7 7 0 m L,平均出血量為(432.58±241.06)mL;住院時間為8-14天不等,平均住院時間為(11±3)天。共有15例患者術后出現(xiàn)并發(fā)癥,其中術后心功能不全1例、難治性腹腔積液2例、肺部感染4例、肝斷面包裹性積液8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7.65%(15/85),所有患者經過針對性治療后都痊愈出院。
隨訪結果顯示,術后1、3年總體生存率分別為90.59%、78.82%,術后1、3年的無瘤生存率分別為69.41%、54.12%。
目前肝癌的臨床治療中,肝切除是最主要的根治方法,這會對患者的治療及預后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在相關調查研究結果中顯示,傳統(tǒng)的肝切除手術治療雖然能夠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也比較高。隨著在外科治療后廣泛應用腹腔鏡技術,與傳統(tǒng)手術相比較來說,腹腔鏡手術具有病死率低、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再加上對影像醫(yī)學、微創(chuàng)器械的應用,顯著提高了手術治療的安全性。并且在腹腔鏡手術前加強術前影像學檢查,就能夠精確定位腫瘤,通過選擇正確的入路,術中膽漏和大出血的發(fā)生了大大降低,減少了對周圍組織的損傷。綜上所述,腹腔鏡下肝切除手術治療肝癌的出血量、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都比較少,住院時間比較短,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在臨床中值得推廣。
[1]王 鋒.腹腔鏡下肝臟離斷、門靜脈結扎肝切除術治療巨大肝癌的效果[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6,05:325-328.
[2]伍雋華,鄺乃樂,余杰雄.腹腔鏡肝切除術治療非邊緣部位小肝癌的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6,10:1294-1295.
[3]姚 晶,李 鴻,楊 向,廖學斌.腹腔鏡肝葉切除和常規(guī)肝切除治療原發(fā)性肝細胞肝癌的效果對比[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5,03:130-133.
R735.7
B
ISSN.2095-8242.2017.40.7779.01
本文編輯:吳玲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