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陽縣崔寨鎮(zhèn)中心小學 劉金東
目前,廣大農(nóng)村小學生懼怕上作文課,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談文色變”的心理劣態(tài),給作文教學蒙上了一塊陰影,影響了作文能力的提高。究其根源,在于學生不知道作文寫什么,怎么寫。為改變這一不良現(xiàn)狀,我主要從三方面入手。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探索的動力和成功的誘因”,興趣的培養(yǎng)是寫好作文的前提和關(guān)鍵。如果學生對作文不感興趣,視作文為畏途,形不成愛好,老師雖命而學生不從。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寫出來的作文無疑是枯燥乏味的。相反,只有學生對作文產(chǎn)生了極其濃厚的興趣,從內(nèi)心產(chǎn)生一種對作文的向往,他才會以積極的心態(tài)主動地接受老師的命題,愉快地參與到作文活動中去,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真正實現(xiàn)“要我寫”到“我要寫”的轉(zhuǎn)變。
為此,我注意留心身邊的生活細節(jié),捕捉一切能夠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的良機。有一次作文課上,一位同學遲到了,我讓學生仔細觀察該生的種種細節(jié)表現(xiàn),細心體會其心理活動,接著以“他遲到了”為題寫一作文片段,結(jié)果學生不僅愉快地接受了,還寫出了自己前所未有的水平,感到無比的滿足和快樂。事雖小,卻很真實。學生有物可寫,有情可發(fā),自然感到作文就在我們自己熟悉的生活之中,并非一種虛無縹緲、可望而不可及的東西,長此以往,學生也就覺得作文是塊充滿情趣的樂土了。
作文沒有充足的材料是萬萬不行的,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觀察是一種獲取作文素材的好方法。觀察什么?觀察生活中打動過我們心靈的事物。小學生的生活世界可謂是色彩斑斕的,充滿著童真稚趣,很值得通過自己的眼睛留在深深的記憶中。那么,如何觀察呢?一是要有一定的目的,只有這樣,觀察時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收到極好的效果。觀察沒有目的,就像大海中的航船沒有方向一樣,很容易誤入迷途,一無所獲。二是要有一定的順序??砂捶轿豁樞蛴^察,或由上到下,由下到上;或由左到右,由右到左;或由遠到近,由近到遠;亦可按從整體到局部或從局部到整體的順序觀察;有時還要從多種角度進行觀察。三是要有一定的重點。即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特色部分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
葉圣陶先生說過:“閱讀是寫作的基礎(chǔ)”。古人也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些都極好的證明了“讀”對“寫”的促進作用。因而,多讀是積累字、詞、句等文章語言材料的一種途徑。只有掌握了豐富的詞匯和優(yōu)美的語句,學生才能運用已經(jīng)積累好的語言寫出自己所要表達的話,倘若他們胸無點墨,自然就感到無話可寫了,也就不可能對事物作出準確恰當?shù)拿枋?,寫不出像樣的文章來。這就需要學生廣泛涉獵各類課外讀物、名篇佳作、報刊雜志,采用略讀、細讀、精讀等多種讀書方法,摘錄華詞麗句、精美段落、動人情節(jié),學習巧妙的寫作方法,領(lǐng)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蘊,豐富自己的語言倉庫和情感世界。
在作文材料積累的渠道中,聽—這條渠道似乎易被人忽視。其實民間流傳的生動的有趣的故事、神話、每天鮮為人知的新聞、悅耳動聽的歌曲、大眾嘴邊的諺語、歇后語、俗語……無不是通過學生的“聽”所獲得的。這些都是作文不可忽視的新穎、富有情趣的材料,用之,可使文章大大增色,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俗話說:勤能補拙。為加強對學生的作文訓練,提高其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我注意采用多種練筆形式:一是寫日記。二是寫生活細節(jié)。三是寫局部、片段。四是結(jié)合課文的形式特點,恰當采用縮寫、擴寫、改寫、續(xù)寫等多種寫作方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多種思維能力。
作文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法從何來?
教給學生必要的寫作知識和方法,學生就會如魚得水,得心應手,較快地寫出滿意的作文來。寫作的一般思路如下。
1.審題
搞清題目要求,找準題眼,確定作文類型(記人、敘事、寫景、狀物)。
2.立意
即確定文章的靈魂—中心思想,或頌揚某種高尚人格,弘揚某種時代精神;或闡明某個道理,訴說某種情懷,寄托某種希望;或給人一種鼓舞、一種警戒;或總結(jié)一條經(jīng)驗,吸取一個教訓。
3.選材
平時積累的素材,不能不經(jīng)過剪裁,不假思索地寫進作文中,需要注意:(1)切題。緊扣主題,為中心服務。(2)真實。忌假話、空話、套話,寫所見、所聞、所感,力求實事求是。(3)典型。即最能揭示事物本質(zhì),突出主題,說服讀者的材料。(4)新穎。即新鮮、獨特。選別人之未選。
4.構(gòu)思
即謀篇布局,要求(1)嚴謹。細密周嚴、無懈可擊。(2)完整。有首有尾,線索連貫,有過渡照應。(3)自然。合乎事理,行止自如。(4)統(tǒng)一。形式和諧,詳略得當,搭配合情,通篇一貫。
5.表達
是寫作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表達時要注意:(1)恰當采用適合自己和文章內(nèi)容的表達方式(敘述、描寫、抒情);(2)準確使用敘述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3)依照順序,條理清楚;(4)語句規(guī)范、通順;(5)內(nèi)容生動具體;(6)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6.修改
反復誦讀,找出缺點和不足,及時修正,查漏補缺,完善作文。
即向他人“取經(jīng)”。目前,多數(shù)學生由于無法下筆,懶于自己作文。時常一字不缺地抄作文,造成思維定式、反應遲鈍、思路狹窄。為了根除這種不良習氣,開闊學生的作文視野,活躍學生的思維,我讓學生準備了兩種作文本:范文本和自作本。具體的做法是:先讓學生賞析優(yōu)秀范文,領(lǐng)會其精美的表達、精彩的寫作方法,然后將其按作文格式抄在范文本上,并寫出心得體會,最后模仿范文的寫法,自己發(fā)揮寫一篇切合自身情況的作文。以這種方式來解決學生的一時之難,讓學生學百家之法,取別人之長集于一身,充實自己的“法囊”,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達到脫離范文,獨立成文的程度。
方法多了,作文時就會茅塞頓開,思路開闊,文思泉涌,行文流暢自如,越寫越帶勁,對作文就會由“厭惡”轉(zhuǎn)為“喜歡”。時間一長,作文也就成為自己常想、??础⒊懙摹昂门笥选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