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懷柔區(qū)第一中學 高久海
反思策略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高中生物教學實踐中,師生如何結合各自的特點去反思?怎樣通過反思不斷地去總結提高?怎樣運用反思的策略提高學習效率等問題是我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研究的重點。
“反思策略”即教師對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反思,是教師以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安排、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生學習效果為反思對象進行主動反思,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形成良好的反思習慣和反思能力。反思包括預測性反思、實踐中反思以及歸納總結性反思。
在教學實踐中,我結合概念學習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以及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斷反思總結,探索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如將概念教學的自我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三個階段。
生物概念學習重在教師和學生的學前準備,做到有備而學,學而有思,思而有得。教師對備課要有較強的反思預測。既能預測學生在學習某一概念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又能設計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對教學計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進行深入反思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學生是教習的主體,也是教學發(fā)展的基本對象。只有全面了解學生知識內存、能力水平、心理特點、學習習慣等學習品質,才能改變“主動給予和被動接受的師生關系”。以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的自主性為前提,樹立課堂上人人平等的觀點。在教學設計上以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為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參與機會,才能科學地切合實際地確定教學的目標及對策。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每個章節(jié)都涉及到大量的概念,而這些概念前后聯(lián)系,彼此關聯(lián)。概念是學習生物科學知識的根本,教師只有及時指導學生對一些相關概念進行對比、歸類,揭示概念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找出本質區(qū)別,使概念清晰化和系統(tǒng)化,才能實現(xiàn)掌握生命科學知識的目標。教師只有通覽教材,把握概念學習重點和難點,泛讀和精讀教材,確定概念的類型,如具體概念與抽象概念、日常概念與科學概念、一般概念與核心概念的區(qū)分等,這樣才能對相關學習內容進行必要的調換和補充;才能結合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
教學組織包括提問設計、組織形式,反饋策略。對教學組織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布魯納認為:教學是引導學習者通過一系列有條不紊地陳述一個問題或大量知識,以提高他們對學習事物的掌握、轉換和遷移能力。序列是學習者在某種知識領域內所遇到的舊材料的程序,他影響著學習者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因此,依據(jù)布魯納理論反思概念教學,我認為教學組織活動應根據(jù)所教概念內容設計最合理組織程序。概念教學是生物教學的主線,如何引出概念,怎樣歸納概念,不但是教學技巧的體現(xiàn),而且對學生學習、理解、應用這些重要概念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根據(jù)奧蘇伯爾的理論,生物概念學習主要有兩條途徑: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教師只有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方法,并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措施,才能順應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學生只有在老師的指導下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及時調整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才能使學習高質高效地進行。
通過實踐,我歸納出“課前收集整理——課上討論歸納——課后鞏固提高”的概念學習模式,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課前收集整理是指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結合要學的新概念提出問題,結合自己的問題從教材、參考資料、網(wǎng)絡中搜集并整理相關信息,做好課前預習。
課上討論歸納是指課上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之間交流收集到的相關信息,通過討論分析歸納相關概念的基本特征。教師結合學生收集的信息揭示概念的本質,概括概念的內涵及外延。
課后鞏固提高是指教師給學生編寫針對性練習,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所學概念的內涵及外延,教師針對學生在練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再進行必要的補充,這樣學生才能理解概念的本質,掌握概念的特征。
概念學習之后的反思是概念形成過程中最常見的反思,它能使師生有比較充裕的時空,對自己學習的得失進行較深入的思考和總結。學生不僅要對課堂上老師講解過程進行客觀的描述,對每一個新知識點的出現(xiàn)進行細致的分析,還要對相關問題提出補救措施。這樣才能使學習經(jīng)驗理性化,以指導、改進以后的學習。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建議:“每一個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chuàng)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教師只有對課堂教學進行回顧、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多積累“病因”“病例”,同時有針對性地尋找解決對策,使之成為以后應汲取的教訓,才會不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主要包括師生在教與學過程中達到預設目標的做法和措施,以及在實施過程中的感觸與創(chuàng)新等。
教學設計質量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注意收集每一屆學生反思的學習材料,因為學生意見是自己教學效果的反映,這也是教師對其教學進行反思的一個重要渠道。只有多角度,多側面進行反思歸納,才能對課堂的教與學、得與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并在反思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才能對下一次如何教這部分內容做深入思考,創(chuàng)造出新的更有效的教學設計。
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歸納出學生學習概念的基本過程:“問題引領——概念雛形——概念校正——理解概念——應用概念——概念升華”等六個階段。教師此時主要的任務就是結合學生的特點制定出有效的學習指導策略,主要從“問題設計——收集材料——交流討論——分析歸納——解決問題——提高創(chuàng)新”等方面去反思。教師主要反思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反思學生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反思教學成功與失敗的原因以及反思后的課堂重建。作為學生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反思自己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功的經(jīng)驗。師生的共同反思就確保了教與學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