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華陽中學 馮 華
中華民族,自古就是一個爰閱讀的民族。這樣的話語不是??M繞于我們耳際嗎?——讀孔子的《論語》,可使你知曉人生的道理,世人的禮儀教化;讀司馬遷的《史記》,讓你了解歷史,感嘆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與英雄同路;讀《詩經(jīng)》,則讓你體會到情意的纏綿;讀四大名著,則讓你品味到藝術(shù)的魅力……《春秋》《戰(zhàn)國》《孫子》《國語》……這些書籍沉淀著中華五千年來的民族精魂,每一本都是一聲對歷史的嘆息,在這厚重的中華大陸上蕩氣綿延。可如今,中華民族幾成“手機控”的民族!人們都深感這是民族的退步,長此以往,國將不國了。就在人們痛惜、無奈之時,央視推出了《朗讀者》欄目,精心挑選的節(jié)目的內(nèi)容,朗讀者聲情并茂地朗讀,主持人精彩的串詞與點評,讓它很快圈粉無數(shù)。
一檔電視節(jié)目引發(fā)了輿論關(guān)注,并能很快在廣大國民中形成正能量,其實背后折射的還是國民 “減負”的期待。雖然這檔節(jié)目不能從根本上治愈國民不喜閱讀的頑疾,但我們也看到了央視的初心與導向。這也讓我聯(lián)想到在日常教學中,很多語文教師慨嘆:要揮去學生不喜語文學習,認為語文學與不學最后考試差別不大這個“負感”真難啊。那么,怎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通過“加正”來“減負”呢?
新課程理念指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一種巨大動力。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生在學習中就能產(chǎn)生很大的積極性,就能有強烈的學習需求,就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情感激趣,讓愛意充滿課堂。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對學生的情感是影響學生學習眾多因素中最突出的因素。彼此相容的師生關(guān)系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是溝通學生和知識的橋梁。如果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友好信賴的關(guān)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相互交流、相互配合的關(guān)系,學生就會從內(nèi)心受到鼓舞、激勵,并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誨。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上就要充滿愛意,努力讓自己與學生成為平等的交流者。課堂才會變得有活力,教師游刃有余地教,學生才會自由自在地學,師生之間才會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師不必將自己的觀點強塞給學生,學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順應教師的教學情緒。教師不再將目光僅僅局限于知識的傳授上,而是更多地關(guān)注學生作為一個生命體的存在。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因此,教師要與學生多做情感上的交流,密切師生關(guān)系,創(chuàng)設(shè)融洽的教學氛圍和動人的教學情境,充分發(fā)揮情感的作用。
競賽激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競賽活動是一種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良好的群體的形成。競賽游戲著重在一個“比”字,用“比”來激起學生的興奮點。這些游戲可以在語文課堂上適當開展??傊?,教材上的許多內(nèi)容都可以用競技游戲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教師要善于設(shè)計和引導,還要保證全體學生參與,讓全體學生都有熱情,變被動為主動。為了能夠獲勝,學生往往都能認真去觀察,去研究,變過去的“要我學”為“我要學”,這樣,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主體價值和能動作用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
新課程強調(diào)“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教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是學生的朋友,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而不是長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員。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尊重學生,滿足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
例如,在復習初中文言文的虛詞“之”用法和意義的教學過程中,我用10分鐘時間,通過比一比,看誰在作業(yè)本上或黑板上書寫的“之”的用法和意義及例句最多。在這一活動中我把黑板讓給學生,把投影儀(用來投影作業(yè)本上寫的內(nèi)容)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查找、自己歸納,這樣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學們爭先恐后地在黑板上、作業(yè)本上書寫例句40多句!假如還是由教師一人在講臺上講解和用PPT展示,恐怕10分鐘也寫不了這么多!而且學生也不一定喜歡和接受,學生對他們自己的勞動成果那可是刻骨銘心的啊。
“生活是語文的內(nèi)容,語文是生活的工具?!痹诮虒W中,我們要以教材為依托,以綜合實踐活動為媒介,把生活中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料與教材相結(jié)合。如在教學胡適的《我的母親》后,開展“獻給母親的歌”的主題活動:先通過“家校平臺”發(fā)布通知,要求家長給自己的孩子認真地手寫一封信,并裝進信封封好,然后讓孩子把這封信帶到學校,在語文課堂上才打開認真閱讀。記得那天課堂上出奇的安靜,好多孩子讀著讀著就流下了眼淚,他們被母親的真情和愛感動著,他們說這是他們這生中收到的最好的禮物。有的同學還把母親的信在班上分享,更多的是激起了同學們對母親的感激和愛。
在綜合性學習中,我們經(jīng)常需要突破課時的局限、教材的束縛,開展課外閱讀學習活動。為檢驗學生閱讀成果,我們還開展了一系列的成果展示活動。
現(xiàn)在的國考和駕校筆試課程,大多喜歡搞千題百練系列,但我認為題海還得有“點睛”,學習方法的指導勝于千題百練,這不僅是給學生“加正”,也是給老師“減負”。
語文是一門大學科,占分比重大!但是讓很多孩子頭痛的是,語文又是提分最慢的一科。再困難的事情總有方法的,我們都知道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要善于給予學生以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要在平時扎扎實實的引導、點撥、歸納和一法一練,學生會掌握各類題的答題技巧,而少了一些盲目和離題萬里的現(xiàn)象,老師也少了一些勞而無功的煩惱。
一個人, 一段文 ,無聲的文字,有聲的傾訴?!袄首x者”節(jié)目給國民加了“正”,我衷心希望我們的語文教學也要善于給學生“加正”,減去一些語文學習的“負”,若此,何愁學生僅迷戀于網(wǎng)絡(luò)?何愁學生不學語文?何愁學生學不好語文?
語文教學要“減負”,得須“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