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區(qū)疁城實驗學校 孫玉俠
在不同的班集體發(fā)展階段,班級特色的形式可以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理念應該是前后一致、一脈相承的。在注重班級特色的內在生成的前提下,依靠全體師生、家長的集體智慧,我們提出了“三合”班集體建設理念,倡導以合作的方式培養(yǎng)合群的學生,實現(xiàn)成果合享,打造和諧的班集體。
所謂“三合”即合群、合作、合享,其中,合群是基礎,一個優(yōu)秀的班集體,應該重在培養(yǎng)團隊意識,每一個體都以欣賞的眼光看待他人,積極參加群體生活,樂于與他人交往,樂于向他人學習。合作是手段,與他人在生活上相互關心,在工作和學習上相互協(xié)作,面對困難時協(xié)力而為、共同進步。合享是目標,是班集體建設的最高追求,全體同學共同享有合作的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悅。
從“三合”理念出發(fā),我們提出了至博至樸的班訓,“博”即學識淵博,“樸”即氣質淳樸,旨在引導學生熱愛班集體、熱愛學校生活、積極學習、提升文化內涵,同時學習為人處事之道,提升個性品質,“博”與“樸”是“學”與“品”的合,二者的融合,為學生在班集體中的和諧發(fā)展提供了可能。
“幫助少年起飛”是對初中教育階段育人任務的形象描述,基于新課程理念下的育人目標,最理想的班集體管理是倡導全體參與。在大班額的現(xiàn)實條件下,以淡化集體、強化小組為原則,以“三合”理念為指導,以合作為手段,推行四人小組為主的發(fā)展模式,引領我們走上努力探索班級特色管理之路。
我們班共有44名同學,22名男生,22名女生,在男女生人數(shù)對等的情況下,為了使四人小組組員實力相當,又要尊重學生身高、視力等客觀條件下,依次排位,整體歸位后,根據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學習能力進行調整,每組保證有一個能力較強的學生,便于小組能夠順利開展各項活動。調整后,前后兩排的同學為一個四人小組,民主選舉,產生組長,要求組長可以在學習上不是最優(yōu)秀的,但一定能以身作則,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基于此產生的11位組長輪流擔任輪值班長。
每個四人小組的組員均參與起草四人公約,從紀律、衛(wèi)生、禮儀、安全等方面著手,組長整合自己小組成員的內容,確定組內公約,群策群議,針對公約,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并自行設計美化,在班級內公布。
依據四人小組內的約定,組長有義務監(jiān)督組員履行公約并進行相關記錄。實施公約是關鍵環(huán)節(jié),因此要求組長必須公正、公平、公開地去執(zhí)行小組內的約定,同時組長也要受組內成員的監(jiān)督,同伴間相互制約,相互合作,使每個孩子都提高自己的自我約束能力。組內實行組長時時記錄、當日組長匯總、小組完善改進、隊會評比公開制度。在此基礎上,每個小組內每天的量化就可以真實地記錄組內成員最真實的表現(xiàn)。在實施過程中,組長可以綜合各個方面的意見,針對組內公約進行改進并于次日告之組員。在每周五的班隊課上,四人共同討論并匯總一周量化成績,評選出一位“一周之星”,由輪值班長作好記錄,并作為期末各項榮譽評比的依據之一。
以“三合”理念為指導,在四人小組為主體的班級發(fā)展模式下,可以激活各種要素,使全體同學不再互相游離、互相獨立,而是有機融合、相互監(jiān)督、相互制約,這是一種激勵性的行為約定,強化了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自我約束的時間久了便形成了一種習慣,每個人的行為都成為一種習慣,良好的班風便形成了??梢?,四人合作的小組建設與班集體建設是相互促進、互相支撐的,通過四人小組合作,使全體同學都能參與到班級的管理中來,實現(xiàn)了打造全員參與的“高效”的班集體管理。
以“三合”理念為指引,打造和諧的班集體,有利于形成合群、合作、合享的人際生態(tài),營造信任、寬松、包容、尊重的健康的班集體氛圍。在班集體的建設過程中不僅實現(xiàn)了至博至樸的培養(yǎng)目標,也實現(xiàn)了彼此間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