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大慶市薩爾圖區(qū)湖濱教師花園湖濱學校 劉春麗
翻轉課堂(Flippde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稱顛倒課堂,就是對傳統(tǒng)教學程序的顛倒。在顛倒課堂的教學中,它保留了知識獲取和知識內化兩個步驟,但與傳統(tǒng)教學相反的是它將知識的獲取過程放在課外,借助在線視頻、文本資料等由學生自主完成;知識內化在課堂上進行,學生與教師面對面,在交流互動、共同探討中鞏固知識、解決問題,是一種傳統(tǒng)課堂與網絡教學有機結合的混合式教學形式。
翻轉課堂起源于美國“林地公園”高中,伴隨著Moocs的興起而廣為人知。翻轉課堂的發(fā)展還得益于開放教育資源(OER)運動;自麻省理工學院的(MIT)的開放課件運動(ocw)開始,耶魯公開課、可汗學院微視頻、TED ED(TED的教育頻道)視頻的大量優(yōu)質教學資源的涌現,為翻轉課堂的開展提供了資源支持,促進了翻轉課堂的發(fā)展。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受到無數教育工作者的喜愛,典型的教學案例有:國外的美國林地公園高中、艾爾蒙湖小學、克林頓戴爾高中、河畔聯(lián)合學區(qū)、可汗學院等;國內也有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時間翻轉課堂,如重慶江津聚奎中學、廣州海珠區(qū)第五中學、信陽師范學院給、深圳南山實驗學校等。
目前,對翻轉課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轉課堂的理論研究、教育模式研究以及在各學科的應用研究方面,對翻轉課堂的質量評價以及質量保證的關鍵要素的研究較少。有學者選取不同層次的人群進行訪談,研究得出以下結論,100%的大學教師認為翻轉課堂的質量優(yōu)于傳統(tǒng)課堂,87.5%的大學學生認為翻轉課堂的質量優(yōu)于傳統(tǒng)課堂,12.5%的大學生認為兩者的質量差不多。而50%的初中教師和25%的初中學生認為翻轉課堂的質量不如傳統(tǒng)課堂,只有25%的初中教師和初中學生認為翻轉課堂優(yōu)于傳統(tǒng)課堂,這與國外經驗數據有很大差別。但與HarvardX開展的翻轉課堂實驗結果相吻合:翻轉課堂實際效果在學習成績上與預想存在差距,原因與教學者的授課方法、學習者的特點、學習時間有很大關系。
有分析認為,初中翻轉課堂教學質量無法在傳統(tǒng)課堂基礎上得到提升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初中學生主體意識較弱,課前學習的主動性差,以及初中學生學習課業(yè)多,學習任務重,課外時間不足以保證翻轉課堂的課前學習達成。
二是初中教師習慣了傳統(tǒng)課堂的把控,而且教學工作壓力大,無論在意識上還是在精力上,對課前學習的資源建設和選用上力不從心。
三是初中學習的質量測評依據為中考,當下中考的選拔制度并不重視學生自主性、協(xié)調性、創(chuàng)造性等綜合素質的能力培養(yǎng)。
所以我認為,在現有的中考選拔的大環(huán)境下,翻轉課堂可以作為傳統(tǒng)課堂的有益補充,與傳統(tǒng)課堂教育模式并行開展,并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提高,開創(chuàng)出一個符合中國國情的教育模式,而不是照搬國外模式造成翻轉課堂在中國的水土不服。
初中生物如果進行翻轉課堂教學,我學習和查閱了相關知識并對初中生物翻轉課堂學習進行了如下思考。
在實施翻轉課堂之前,生物教師要對教學流程進行重構,鼓勵學生課前完
成相關知識點的學習,然后在課堂中開展探究活動,以實現教與學的翻轉。制作視頻,提高翻轉實效
將知識點制作成短小精悍、趣味性強的微視頻提供給學生觀看,學生可以通
過手機、電腦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觀看,并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查閱更多的相關知識,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效果和拓寬相關知識,并將存在的問題進行記錄,以期在課堂上與老師和同學共同探討。
獨立學習能力是學習者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之一。從個體的發(fā)展角度來說,學生的學習是從依賴走向獨立的過程。著名教學論專家江山野認為,學生的“獨立性”有四層意義:一是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人,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這是教師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師只能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感受事物,觀察、分析、思考問題,幫助他們自我明白事理,掌握知識;二是每個學生都獨立于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教師要想使學生接受自己的教導,首先就要把學生作為不以自己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作為一個具有獨立性的人來看待,使自己的教育教學適應他們的實際情況;三是每個學生都有一種獨立的要求,他們在學校的整個學習過程中也就是一個爭取獨立和日益獨立的過程;四是每個學生(有特殊原因的除外)都有相當強的獨立學習能力。
在翻轉課堂的交互性活動中,教師需要隨時捕捉學生的動態(tài)并及時加以指導。小組是互動課程的基本構建模塊,其互動涉及2個或2-5個人。在翻轉的課堂環(huán)境中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每個人都可以參與活動中;允許和鼓勵學生以低風險、無威脅的方式有意義地參與;可以為參與者提供與同伴交流的機會,并可隨時檢查自己想法的正確性;提供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集思廣益。
學生經過獨立探索、協(xié)作學習之后,完成個人或者小組的成果集錦。學生需要在課堂上進行匯報、交流學習體驗,分享作品制作的成功和喜悅。成果交流的形式可多種多樣,如舉行展覽會、報告會、辯論會、小型比賽等。在成果交流中,參與的人員除了本班師生以外,還可有家長、其他學校師生等校外來賓。
除在課堂直接進行匯報之外,還可翻轉匯報過程,學生在課余將自己匯報過程進行錄像,上傳至網絡平臺,老師和同學在觀看完匯報視頻后,在課堂上進行討論、評價。
以上文字是我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并進行了思考和整理寫出的,希望與全體教
師分享和討論學習,希望在翻轉課堂這一新領域獲得更多的知識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