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園洲沙頭小學 任東興
在作文教學當中,學生普遍存在怕作文、厭作文的現(xiàn)象。他們寫的作文,有的言之無物,有的病句、廢話連篇,甚至有的離題千里。怎樣解決作文“老大難”問題,人們已經(jīng)做了大量的實踐嘗試和理論探索,提出了許多新的訓練體系,比如“程式體系”“文體體系”“觀察體系”等,這些訓練體系主要抓住了寫作中的非智力因素。對此,我結(jié)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作文興趣,提高寫作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要使小學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學生的作文課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在作文課外——在平時生活中積累寫作材料。
在教學中,我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經(jīng)常推薦適合學生閱讀并有趣味性的讀物。學生通過有興趣的閱讀,增長了知識,感知寫作的技巧。我從三個方面去組織課外閱讀。
1.從結(jié)合讀寫訓練重點的角度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課外閱讀
例如,在教四年級上冊的第三組課文時,我圍繞“童話”這一重點,指導學生閱讀《格林童話》,讓學生感知童話的特點。
2.從為完成習作提供參考資料的角度指導學生課外閱讀
例如,在要求學生寫一件周圍發(fā)生的事之前,我指導學生閱讀《在烈日下》,讓學生感知文章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怎樣遣詞造句、恰如其分地表達真情實感的。
3.從擴大知識面陶冶情操的角度指導閱讀
例如,為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圖強,我選了《超越自我》指導學生閱讀。
經(jīng)過精心地指導閱讀,學生普遍認為課外閱讀對寫作很有幫助,自然對讀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學到的知識廣泛了,習作的素材豐富了,習作積極性自然就提高了。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接觸自然、接觸社會,指導學生留心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養(yǎng)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這是最經(jīng)常、最廣泛的積累。但是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觀察時,常常帶著隨意性、短暫性、片面性,光看而不動腦筋想。這就導致對事物觀察不細致、注意范圍狹窄,最終難以把文章寫具體。所以,該怎樣引導學生觀察,該怎樣索取寫作的材料呢?這些問很值得探討。我認為有以下三種方法。
1.要全面細致
首先,對變化的事物,整個過程要看全,每個發(fā)展階段要看細。例如:我們觀察一項實踐活動,就得將活動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看完整,對每一個階段中人物的活動(包括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活動)、事物的形狀等看細。其次,對靜止的事物,構(gòu)成的各個部分要看全,每一部分各方面的情況要看細。比如,我們觀察一棵玫瑰花,就得把它的莖、葉、花各部分看全,還要仔細觀察每部分各方面的因素,如莖的形狀、粗細、高矮、顏色,葉的形狀、大小、厚薄、顏色,特別是花的顏色、形狀、香味以及其他特點等等。有了這全面細致的觀察,那么我們對玫瑰花的認識就比較具體準確了。
2.邊觀察邊聯(lián)想
觀察時,進行由表及里、由物及人等聯(lián)想活動,這樣有利于把握事物的本質(zhì)特點,了解事物與其他事物的聯(lián)系,對事物認識得更豐富、更生動。
3.觀察時要多種感官協(xié)同
要盡可能地調(diào)動自己的各種器官,如用眼仔細看看,用鼻仔細聞聞,用耳認真聽聽,用口嘗一嘗、問一問,用手仔細體驗實踐,用腦仔細想想。只有這樣才能了解事物的特點和本質(zhì),才能寫出生動具體的作文。
當學生積累了一定的寫作素材,便對寫作有了濃厚的興趣。作文課內(nèi)要重視采取多種形式、多種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想寫作文”的強烈欲望,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教師可以就課文提供的線索、背景,另外假設一種情境,讓學生續(xù)寫、擴寫等,比如我教童話《小木偶的故事》后,出一個題目《具有人類所有表情的小木偶》,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進行童話創(chuàng)作練習。教師還可以巧妙地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充滿情趣地練習“描寫心理”“補寫情節(jié)”“描摹對話”等。例如:教六年級下冊的口語交際《買賣東西》就可以先布置學生帶上秤、蔬菜、大米、黃豆等,再在課室創(chuàng)設生活中的買賣情境來進行“描寫心理”“描寫心理神態(tài)”的訓練。結(jié)果不少學生寫出了具有真情實感、生動活潑的作文。
學生之所以有怕寫作文的現(xiàn)象,主要是他們的失敗心態(tài)所致。失敗心態(tài)使學生缺乏從成功體驗所激發(fā)的寫作興趣、信心和毅力。為此,在作文教學中要“扶”他們一把,架設階梯,降低寫作難度,讓學生都能成為作文的勝利者。所以,在學生初學作文時,我采取四人小組共同完成初作的方法來降低作文的難度,即在老師指導的基礎上,小組成員結(jié)合自己的平時積累進行討論,通過彼此的信賴與合作,以小組的名義完成初作。然后小組成員對小組的初作進行不記名評改打分,再由教師評選出前三名進行表揚獎勵,并結(jié)合本次習作出現(xiàn)問題作總結(jié)性發(fā)言。最后,由學生各自完成作文。這樣,學生的作文水平即使很低,也不會遭到嘲笑和挖苦。同時在互相合作交流中使得他們?nèi)¢L補短,寫起來也就覺得輕松愉快,漸漸地學生有“怕寫”變?yōu)椤皭蹖憽薄?/p>
少年兒童均有愛表現(xiàn)、愛表揚、被肯定的天性。學生辛苦寫成的作文,總渴望盡快地得到別人的贊許和肯定。也就是說教師及時批改作文,批改時若善于激勵,則有利于學生興趣的加強,并使興趣更持久。例如,批改作文,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用好一個詞、一個句子也給予指出肯定。評語要富有激勵性,親切中肯定的評語會讓學生易于接受,即使是給學生指出缺點,也要委婉些,最好用熱情期望的方式指出。此外,還應把學生中的佳作或有進步的作文向?qū)W生公布,可用朗讀的方式,也可以用板報的形式。這樣做滿足學生好勝心理的同時形成競爭機制,把寫好作文內(nèi)化為學生的內(nèi)心需求,從而激發(fā)作文不好的學生努力上進。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敝灰覀兡茏坑谐尚У丶ぐl(fā)培養(yǎng)起學生的作文興趣,作文教學中的“老大難”問題是可以迎刃而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