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夏梅
“詞串識字”是蘇教版小語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特殊文體,它借鑒了古典詩詞營造意象的手法,以“準韻文”的形式,圍繞一個中心,將一組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lián)的詞語串在一起,用以展現(xiàn)某類事物或生活中的某個場景。在詞串教學中,將識字與滲透美育高度融合,不但可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而且使得識字教學更加厚重,凸顯了識字教學的文化含量。
一、 看畫面之美
“詞串識字”的設計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配上了形象、具體的情境圖,一串串意思相關的詞語,構成了一幅幅絢麗的畫面,飽含著濃濃的自然美、人文美、社會美。如二上《識字6》“駿馬 秋風 塞北/杏花 春雨 江南/椰樹 驕陽 海島/牦牛 冰雪 高原”。無論從橫排看,還是豎排看,從塞北到江南,從天涯海島到青藏高原,形象地展現(xiàn)了祖國的遼闊,河山的壯麗。再如一上《識字5》:“沙灘 貝殼 腳丫/海風 海鷗 浪花/珍珠 魚蝦 海帶/港灣 漁船 晚霞”。這一課是圍繞“大海”這個中心把詞語串起來,每行詞就是一幅畫卷,整組詞串連在一起,就是一幅生動有趣、讓人無限向往的趕海畫面,給人以美的熏陶感染。二下《識字6》是一組寫動物的詞串,第一行詞語是:“獅子大象老虎”。初讀時,學生覺得第一行是關于猛獸的詞語,讓人感覺兇猛可怕,在學生的認知里,很難有畫面美的體驗。于是,在教學中,教師將詞語進行言語補充,把學生的關注點,引導到對動物特點、本領等的關注上,勾勒成一幅優(yōu)美和諧的野生動物園生態(tài)圖。如:獅子(頭發(fā)多),大象(吃香蕉),老虎(一叫人嚇跑)。仙鶴(多優(yōu)雅),孔雀(真漂亮),鸚鵡(學舌會說話)。猴子(滿山跑),猩猩(沒尾巴),麋鹿(看著“四不像”)。斑馬(有條紋),棕熊(本領強),袋鼠(口袋裝寶寶)。學生在饒有趣味的品讀中,感受到動物大家庭的和諧,體會出自然美的畫面。另外,詞串中,詞與詞之間的留白,行與行之間的分隔,可以激發(fā)兒童的想象力,吸引兒童去補充,引發(fā)兒童無盡的想象和聯(lián)想,在腦海中形成具體畫面,在構成畫面的思維圖式中,認知經驗迅速被激活,使已有的圖像、聲音、語義和將要認識的文字相對應,產生美的畫面。畫面感是詞串教學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學生在美的情境鑒賞中,享受著識字帶來的快樂,產生主動識字,樂于識字的美好情愫。
二、 聽音韻之美
詞串是將原來孤立的漢字,置于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之中,使其成為合轍押韻的“韻語”,念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所以,“詞串識字”的朗讀目標設定,不能僅僅局限于會讀,要引導學生讀出畫面,感受美的節(jié)奏,在聲音之美中,產生無限的遐想。如,二下《識字6》教學片段:
師:看,這里表示動物的詞語共有四行,每行三個詞語,它們整齊地排列著?,F(xiàn)在,老師想把這些詞串起來,按照一定的節(jié)奏讀,請你們閉上眼睛,聽一聽。(師范讀)
師:聽完了朗讀,你們有什么感受或者是想到了什么畫面?
生:我好像走進了這個場景,真的來到了動物園。
生:老師通過朗讀,帶我們走進了畫面。
生:我感覺你在讀這些詞語的時候,很有節(jié)奏,很順口,就像在讀詩一樣。
生:您讀這些詞語的時候,我覺得就像在唱歌一樣,很好聽。
師:是呀,詞串起來讀,既像詩,又像歌,是那樣的悅耳動聽,這就是文字的魅力。
生:(表演走路的樣子)我聽了您的朗讀,想到了平常我們走路的時候,“一二一,一二一”,有規(guī)律,有節(jié)奏地行走,很有動感。
師:看來,這么美的節(jié)奏來源于生活。
師:如果按照一定的節(jié)奏讀,一行詞語讀起來就像是一句詩,四行詞語讀起來就像是一首詩。老師剛才讀的時候,想象著畫面,讀出了自己的節(jié)奏,請你們也按照一定的節(jié)奏,展開想象,讀出畫面,品讀詩的味道。(學生品讀)
以上教學片段,教師并沒有代替學生的感知,學生在教師的示范朗讀下,感受到詞串朗讀帶來如詩如畫如歌的美感。由于詞串合轍押韻,朗朗上口,學生喜歡讀,在指導朗讀時,可先分別進行橫排朗讀,注意各排詞語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把單個詞語所表現(xiàn)的個別事物,組成一個聯(lián)系緊密的組合畫面。再連貫起來,通讀整篇詞串,連綴幾幅畫面,構成立體的場景。讓學生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在美好的天地里暢游。最后,指導學生運用恰當?shù)恼Z調與停頓,注意詞串末尾押韻的規(guī)律,讀出輕重緩急的韻味與樂感來,使得靜止的文字符號,變得靈動,具有生命氣息,使“詞串識字”兼收美文欣賞的效果。
三、 賞漢字之美
漢字具有強烈的視覺美感,在教學書寫漢字時,要先讓學生學會“讀帖”,注意觀察字的筆畫和結構特點,在讀帖的同時,學會鑒賞漢字的形體之美。如筆畫之美,“點”有墜石之勢,“橫”如肩挑昆侖,“撇”如劍鋒出鞘,“豎”像一柱擎天。然而,漢字的美絕不僅止于此,漢字講究內在的和諧統(tǒng)一,它的美更在于超越線條的結構之美,如左右相呼、上下相應、穿插避讓、勾連呼應、參差錯落。我們可以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制作或下載書法鑒賞的微課,適時帶領學生去鑒賞其中的形體之美。漢字外在的形態(tài),使其具備了一種超越具體形象的抽象意味,即字形美。學生在學會了鑒賞之后,無須多言,便一目了然,以后再學習漢字時,自然帶著欣賞美的眼光去認讀每一個漢字。
然而,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在教學時,可以結合語言本身的音韻之美,巧編兒歌,讓學生體會音樂之美的同時,根據(jù)漢字表象的結構特點,相機畫圖,引發(fā)兒童無盡的想象和聯(lián)想,在腦海中形成具體形象,即意美,使得漢字音美、意美、形美水乳交融,在濃濃的語言文字的品味中,欣賞漢字的獨特之美。如教學“日”“月” “木”字時,老師一邊念兒歌,“圓圓太陽當空照”“彎彎月牙像鐮刀”“一棵樹木多枝條”,一邊畫出這三個字的象形字,學生根據(jù)兒歌和圖畫猜生字。教學“雨”字時,教師在書寫四個點的筆畫時,同時念出,“點點滴滴,滂滂沱沱,淅淅瀝瀝”,學生在視覺、聽覺與想象中,自然降低了學習漢字的難度,漢字之美對學生的熏陶感染已不言而喻。
四、 尋文化之美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肩負傳承祖國文化重任的教師,應該賦予識字寫字教學厚重的文化含量。由于詞串是同一類事物的集合,很多生字的偏旁較為相似或一致,在教學中,可以進行對比和整合。
二下《識字6》教學片段:
師:(出示生字:獅、猴、猩)最古老的漢字是由一幅幅畫演變而來的,字就像畫,畫就像字一樣。在古代稱狗為“犬”。
師:(出示“犬”字的象形字)你們瞧,我們的老祖宗先照著狗的樣子寫了“犬”這個字。到后來,漢字漸漸演變,把“犬”字反了過來,(出示反犬旁)就變成我們今天所寫的反犬旁了。帶有反犬旁的字,大多表示動物。比如:獅、猴、猩。
師:請查字典,看看還有哪些帶有反犬旁表示動物的字?(生查字典)
生:豬、狗、貓……
師:本課生字當中,像反犬旁一樣,由圖畫演變而來的字還有“鹿”字,請課后和家長、同學共同去查閱資料,相互交流。
漢字是我們祖先在勞動、生活中創(chuàng)造的,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結晶。教師要在識字寫字教學中凸顯文化的含量,讓學生通過漢字,了解中國文化的內涵,發(fā)現(xiàn)漢字背后的文化之美。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衛(wèi)崗小學南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