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
【適用話題】時尚 更替 風尚 追求
東漢大將軍夫人孫壽:“墮馬髻”創(chuàng)始人是個美妝博主
東漢桓帝年間,大將軍梁冀之妻孫壽,不但貌美,還是個美妝博主,粉絲無數(shù)。《后漢書》中說她,“作愁眉,啼妝,墮馬髻,折腰步,齲齒笑,以為媚惑”:“愁眉”,就是把眉毛畫得“細而曲折”;“啼妝”,即在眼睛下方描一些眼影,好似正在啼哭;“墮馬髻”,就是將發(fā)髻側(cè)在一邊,模擬騎馬過后發(fā)髻自然地松散歪垂;“折腰步”,就是走路的時候腳嬌弱得仿佛難以承受其體重;“齲齒笑”,即因為牙痛而似笑非笑的樣子。
美人一會兒愁一會兒哭,又是嬌弱又是體虛,發(fā)髻一歪還挺萌,樸素的東漢人民覺得美呆了,“京師翕然皆仿效之”。
大唐虢國夫人:我國最早的“裸妝”倡導(dǎo)者
關(guān)于時尚icon(偶像)虢國夫人,唐詩中不乏對她的描述:“卻嫌粉黛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只掃了掃眉毛,不施脂粉就去見駕了,也就是說,虢國夫人應(yīng)該算我國最早的 “裸妝”倡導(dǎo)者。那唐朝的盛裝女子是什么樣子呢?敷粉涂脂、描眉畫唇,這是和現(xiàn)代差不多的化妝程序。除此之外她多半會在額上裝飾著花鈿,太陽穴邊描著斜紅,臉頰酒窩處點面靨,再身著艷麗的高腰掩乳裙,搭配披帛。
一場馬嵬坡之變,虢國夫人香消玉殞,大唐也盛況不在。如今我們只能從故紙堆中一窺當年的風華絕代。
魏文帝曹丕寵姬薛夜來:走路撞上屏風,撞出了“斜紅”妝
南唐《妝樓記》中記載了一個關(guān)于薛夜來的傳說。有一天晚上,薛夜來去侍奉曹丕,遠遠看見皇帝在燈下,一高興就把一塊七尺的水晶屏障當空氣,疾步走過去,“咣”地一下臉撞在了屏風上。薛夜來的臉上立馬紅了一大塊,但神奇的是,傷痕如曉霞將散,反而有一種動人的美感,于是宮人紛紛用胭脂效仿,名曰曉霞妝。
這種曉霞妝,還從兩晉南北朝一路流傳到了唐宋時期,改喚“斜紅”。南北朝至唐宋時的詩歌中常??梢钥吹疥P(guān)于“斜紅”的描寫,例如元稹的“莫畫長眉畫短眉,斜紅傷豎莫傷垂”,蘇軾的“枕破斜紅未肯勻”等。
南唐昭惠后周娥皇:引領(lǐng)潮流的音樂家
南唐有一位著名的音樂家兼舞蹈家,她僅憑殘譜,就將盛唐后失傳的《霓裳羽衣曲》復(fù)原,使開元天寶之遺音復(fù)傳于世。這位才華橫溢的女子,便是后主李煜的發(fā)妻,俗稱“大周后”。陸游在《南唐書》中記載了她作為時尚達人的趣事,“創(chuàng)為高髻纖裳及首翹鬢朵之妝,人皆效之”。關(guān)于她的離世,史書記錄得極其凄美:自知大限已到,便“沐浴妝澤,自內(nèi)含玉,卒于瑤光殿,年二十九”,后來與她心愛的金屑檀槽琵琶同葬。
盡管她的妹妹被繼立為后,但是千百年來,在看過李煜悼文的讀者心中,那個“高髻凌風”的女子,無人可以替代。
(王傳生摘自《北京青年
報》2016年12月8日)
【素材分析】“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騷數(shù)百年”,這句話用在這里或許不妥,但是也足夠說明了歷朝歷代的人對美都有著孜孜不倦的追求。現(xiàn)代的時尚弄潮兒也需要反?。骸懊馈钡暮x何其廣泛,何必一定要跟風?
NEW視野
電視劇《武媚娘》曾因唐代服飾而被“裁剪”引發(fā)了熱議。根據(jù)歷史記載可知,武則天登基后十分關(guān)注宮廷內(nèi)外、朝堂上下男子們的穿著打扮。比如她要普天之下的男子在喪母后,與喪父一樣,穿三年的孝服;比如她自創(chuàng)了一種“武家樣”的頭巾,在宴會上賜給忠誠于她的諸王和大臣,這種中間凹陷的頭巾,從此改變了唐朝幞頭的式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