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市長汀縣童坊鎮(zhèn)彭坊村彭坊小學 何東英
“任務驅動法”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上的一種教學方法;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為基本特征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充分利用富有趣味性的信息處理內容,巧妙地設置任務,把教學內容溶于實際任務中去,讓學生在實際上機操作中去學習新知識、感受新方法、形成新技能,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提高探索創(chuàng)新精神。
課堂教學目標應遵循任務明確,這就要求教師緊緊圍繞教學的目標和教材要求,要在學習總體目標的框架上,把總目標細分成一個個的小目標,并把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細化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通過這些小的“任務”來體現總的學習目標。例如,“從因特網上下載信息”這個大任務又可以分為:保存一個網頁、保存網頁上的圖片、保存網頁上的文字等子任務,對于“保存網頁上的圖片”這個子任務,又可以分為:保存“某個”圖片等子任務。這樣學生就有明確的任務,操作起來難度也不大,而且學會方法后也能觸類旁通,不僅能達到較好的效果,也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如果簡單地下達“保存網頁上的一張圖片”的任務,學生就會漫無目的,不知如何操作,教學效果就難以達到。
信息技術課是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學生親自上機動手實踐遠比聽老師講、看老師示范要有效。通常,教師對知識進行講解、演示后,關鍵的一步就是讓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方法。因此,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時,一定要注重“任務”的可操作性,使學生易操作、可操作并樂于操作。
在任務驅動教學中,任務設計要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要根據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程度,設計難度適當的任務,如果任務設計太難,大多數學生都無法進行操作和完成任務,這樣的任務也會失去意義,且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要求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時,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出難度適當的任務。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任務進行實踐,如讓基礎好的學生在完成簡單任務的基礎上舉一反三,通過自學進一步探究有沒有其他方法,哪種方法最快捷等。有時也可布置選做任務給那些已完成簡單任務的學生完成。對于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的學生要讓他們踏踏實實從頭學起,有時可以降低任務的難度,同時要多加關心,并給予具體操作步驟和方法的講解,讓他們盡快縮短與其他同學的差距。從而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這樣,不管基礎好的學生還是基礎差的學生都能分別得到提高。
人常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所以設計的任務要有趣味,學生才會感興趣,興趣對學生來說是最重要的,有了興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如果學生對提出的任務沒有興趣,那該任務也是失敗的,所以提出的任務必須讓學生感興趣,必須有吸引力;而且任務還要有創(chuàng)新性,我們在設計任務的時候還需要考慮到留給學生一定的創(chuàng)新空間,這樣才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隨著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的應用,教育和教學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或課程的整合已成為教育教學改革中人們關注的熱點。所以在設計的任務中要結合有關其他學科的內容,把要解決的相關問題可通過信息技術的手段解決。
設計的任務要給學生留白,給學生充分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的空間,并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思維得到發(fā)展。例如,在word學習中,學習圖片的環(huán)繞方式時,圖片排列方式作為任務,將每一種方式用在什么情況下,作為“留白”實現任務開放,給學生充分的創(chuàng)造發(fā)展的空間,使學生思維得到發(fā)展。所以,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根據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來設計“任務”,仔細推敲每個知識點、統(tǒng)籌兼顧,為學生設計、構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中掌握知識、技能與方法。真正體現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訓練他們的各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全面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檢驗和促進學生達到預期的目標,發(fā)現教學中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并激勵學生進步發(fā)展,而不是“秋后算賬”。因此,評價活動要貫穿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評價的內容包括:是否完成了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熟練應用;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學間相互協作的能力;創(chuàng)新的能力。評價是學習者學習情況反饋的一種有效途徑,也是最能體現學習者掌握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方法。通過有效的評價,不僅能完善和豐富學生的認知結構,而且開闊學生的思路,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從而對知識產生新的理解。對教師來說不但可以借此了解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還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方法或學習能力的提高程度,從而為下一步的教學設計提供準確的信息。
任務驅動的教學思想,是將新知識分解到一些任務中,忽略了知識的系統(tǒng)性、邏輯性和完整性,知識在學生頭腦中還是零散的,在一節(jié)課或一個單元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并建立起與已學舊知識間的聯系,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完成真正意義的知識建構。
任務驅動教學方式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取得的教學效果是很明顯的,可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輕松地掌握基本知識與技能,并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任務的完成階段,學生不但可以通過自主探索的方式完成任務,還可通過協作學習的方式對某些問題進行交流、討論、溝通,從而開闊了學生的思路,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當學生在完成任務遇到困難時,通過查找書本、網上資料等解決問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及培養(yǎng)他們主動學習的精神。
總之,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不但會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帶來變化也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