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四九十四中學機場分校 高繼紅
作為一名小學部主管,我深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尤為重要。在眾多的學科素養(yǎng)當中,語文學科是基礎,更是重中之重。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形成與發(fā)展,為學生打好思想、文化基礎。我也相信不僅是每一名語文教師對此內(nèi)容能耳熟能詳,而且其他學科的教師也會對此觀點深有感觸——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直接關系到他們對其它學科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因此,自己在教研活動中的態(tài)度和立場決定著教研活動的走向和效果。
有了如此認知,盡管我比老師們還希望盡快夯實學生的語文學習基礎,盡快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但是我仍然告誡自己不要著急,要客觀地分析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切實引導教師們走出一條適合我校學生發(fā)展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之路。
通過認真梳理每次的教研活動記錄和訪談,我覺得:發(fā)揮頭腦風暴,科學診斷現(xiàn)存問題,用理論指導實踐活動無疑可以徹底扭轉(zhuǎn)校本教研活動中教師多抱怨少方法、高期待低效率的尷尬局面。于是,我和全體語文學科組的教師深入學習了《學科能力標準與教學指導意見》,進行了科學的問卷調(diào)研,對當前學校語文學科教學的困頓處和學生素養(yǎng)提升的難題進行了全面的調(diào)研和梳理。大家發(fā)現(xiàn):自課改以來,基于對學生學科素養(yǎng)提升的追求,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有效促進學生思維、語言、情感發(fā)展的事例越來越多。因此,我校要想盡快適應語文學科改革的潮流,滿足師生日益成長的需要,教師就要從轉(zhuǎn)變課程資源觀,挖掘課程資源開展跨學科的實踐活動做起。
想到就干!
我們依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借助學生喜歡繪畫和看圖的特點在低年級開展了融合美術和語文學科特點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意圖讓學生在畫一畫、說一說、寫一寫中學會觀察、學會表達、學會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低年級的語文課文內(nèi)容不僅朗朗上口且淺顯易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往往能畫出自己的理解。教師在組織學生解讀、介紹自己的畫面時不僅能清楚的知道學生的理解程度,也能驚喜地看到學生想象的力量,更能有效的指導學生表達的技巧。
隨著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學生在走走看看中,不僅享受了自然美、人文美、民俗風情美,觀察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養(yǎng)。我校深度挖掘?qū)嵺`資源,在每次活動前都精心設計觀察方案,引導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時養(yǎng)成觀察生活的好習慣。指導學生觀察生活,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有計劃地組織學生交流觀察體驗的感受,再把觀察所得記下來,從而培養(yǎng)學生積累的習慣。
如在參加七彩蝶園前,教師設計了如下觀察作業(yè),分活動前和活動后兩次完成。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得到了極大的培養(yǎng)。
學生通過繪制完成活動作業(yè),不僅對蝴蝶的數(shù)量、種類有了清晰的獲知,也對它的進化過程和生存法則有了了解。
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以及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為中學語文學習、其它課程學習和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培養(yǎng)學生對寫話的興趣和自信心。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創(chuàng)意表達。能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
因此,教師要善于用前勾后連的設計,左右適切的指導,將畫和寫、畫與話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在玩與想中發(fā)現(xiàn)美,找到樂,練習說,學會寫。
如在綜合活動實踐課上,先讓學生有主題的繪畫,然后組織學生解讀畫面內(nèi)容,接著讓學生將表達的內(nèi)容用幾句話的形式寫下來,最后指導學生評價畫面的美,品味文字的美,感知畫面中的情感。
如下面是一位教師的三次繪畫內(nèi)容,其中一次只給命題為:畫出你眼中的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學生大多抓住了四季的特點,每幅畫面均能看出四季的變化。繼而讓學生用春天到了……,夏天到了……,秋天到了……,冬天到了等說說畫面內(nèi)容。學生在活動中興趣盎然,表達積極且清晰。
在此基礎上,教師在后兩次的活動中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采用了文字配畫的方法。學生不僅大多理解了教師的問題,且表達妙趣橫生。
如畫一種你最喜歡的樹,用文字告訴大家“我畫的是什么樹,我畫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樹,因為什么原因?!?/p>
有的從人與自然,動物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的角度這樣寫“我畫的是松樹,因為它是小松鼠的家、是松果的家,是小鳥的家”
有的從個人的愛好,個人的享受角度寫到“我畫的是秋天的蘋果樹,因為我喜歡吃蘋果。”
有的從樹的形態(tài)特點美給人帶來的享受的角度寫到“我畫的春天的柳樹,它的枝條柔軟,在春風地吹佛下翩翩起舞?!?/p>
有的從母子親情互動的角度寫到“我畫的是蘋果樹,這是我和媽媽一起種下的。”
有的從滿滿的兒時回憶角度寫到“我畫的是蘋果樹。我姥姥家的院子里有一棵高達的蘋果樹,每次我去姥姥家都會在大樹下玩耍,秋天的時候還和姥爺一起摘蘋果”。
你最喜歡什么樹?最想畫什么樹?——學生畫出的將是自己最真實的喜歡。
把你為什么要畫它寫在畫紙上(喜歡的理由)——這是學生最想表達的內(nèi)容。
它是誰的家?——寫出了學生最豐富、可愛的想象。
它還是誰的家?——最自然而然的寫話練筆
它們在家里做什么?——想象
可以說,學生通過耳聞目染,都有了心目中最喜歡的樹。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特點,給人帶來不同的樂趣,因此,學生們喜歡的理由各異。如果生硬的讓學生寫一段關于樹的話,學生可能沒的可寫。但是如此設計,不僅繪畫內(nèi)容是學生的真愛,練筆也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總之,教師巧借其它學科的知識特點,挖掘?qū)W科資源、精心設計跨學課綜合實踐活動,不僅彰顯著教師的智慧和教學觀念的轉(zhuǎn)變。更是學生成長的載體和保障。我們將在《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準(2011)》和《21世紀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指導下努力將學科之間的課程資源進行有效、多樣的組合,最終落腳在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