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泰安市黃前中學 張愛軍
學生生活在社會中,社會生活中的不良影響對學生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特別是當今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家庭網絡、手機無線上網,聊天工具的普及和多樣化,社會信息的廣泛傳播。一些黃色的卡通畫冊、錄像、電視劇、影視對學生的刺激;這些影響著學生純潔的心靈,特別是隨著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農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其中有許多人讀書不多,卻每年都能掙回不少的錢,或有些靠不法手段成了“爆發(fā)戶”;這些人對學生的影響很大,有的學生認為讀書無用,不少家長也有同樣的想法,對學生的學習聽之任之,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強、沒有學習動機,不求上進,不思進取,抄襲作業(yè)應付老師,厭學、不學、棄學等現(xiàn)象嚴重。
1.家庭教育缺失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學生從小都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家長的言行對孩子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有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管不問,任其發(fā)展。有的父母性格暴躁,對孩子的教育沒有耐心,對孩子的教育不是打就是罵;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孩子認為給父母講了也沒有用,因為他們也不懂,有的家庭是父母離異或由其它原因造成的單親家庭,由于母愛或父愛的缺失,對孩子的關心不夠,造成孩子性格變化。這些家庭的孩子成為學困生的較多。
2.家長與孩子缺乏有效溝通、管理不到位
目前農村大多數(shù)學生父母都外出打工,將孩子寄養(yǎng)在家中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人照管,他們更多的是管孩子的衣食住,而忽略了對孩子學習、品德方面的管理;有的學生父母整天忙于掙錢,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較慢、較少,而學生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新潮。這些都造成了兩代人之間的溝通存在著許多障礙,學生家長對孩子的情況知之甚少,更有甚者孩子上幾年級,在幾班都不知道。甚至認為只要有錢給他們用就行了。教育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
3.學校方面的原因
教師方面:一是教師的專業(yè)水平較差,教學過程中方式、方法不恰當,從而失去對教師的信任;二是教學水平低,上課刻板無趣,無法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三是教學中不能照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只考慮優(yōu)秀學生的學習情況,忽視了學困生,甚至對他們不管不問;
教育制度方面:當前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受到以升學為中心的“應試教育”的困擾,升學考試競爭激烈,知識本位、智力第一的教育思想支配著數(shù)學教學。數(shù)學觀念陳舊,只重視知識傳授,忽視了學習方法的指導。
教育管理方面:學校在教師評優(yōu)、晉級等方面只強調教學成績,近年來,教學評價有特別注重優(yōu)秀生,讓教師放棄了對學困生的轉化和培養(yǎng),從而使學困生越來越多。
4.學生自身的原因
一是基礎不扎實;
二是沒有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
三是學生進入中學后,沿用小學的學習方法;
四是學生生理和心理變化;
五是缺乏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學習意志薄弱。
一是尊重學生;
二是營造和諧的數(shù)學學習氛圍;
三是運用恰當?shù)慕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
預習是學習各門課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農村中的學生大多數(shù)不會預習。因此,教師有必要教會他們預習的方法。預習就是在上課前將所要學的內容提前閱讀,達到熟悉內容、認識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種方法。
2.教會學生聽課的方法
聽課是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多數(shù)學生在聽課時不懂方法,學習效率也就不顯著。那么怎樣聽好課呢?一是在聽課時必須專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二是抓住重點作上筆記,上課時老師會強調某些重要問題,以及還會把某些公式定理及方法板書在黑板上。那么就要求作上重點符號,并作上筆記,將某些知識點記錄下來,以便復習鞏固。
3.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
認真完成課堂練習,將所學知識掌握鞏固。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過后不習慣于將所學知識進行歸類,這就要求教師教會學生將所學知識點小結,并同以往學習的內容進行歸納、對照,比較其異同點。
一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把轉化學困生的工作作為重要的任務來抓,在教學內容的講解上要降低要求,讓學困生循序漸進地掌握和消化知識。學困生在學習中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既要面對全體學生,又要考慮到他們學習中的困難,在布置作業(yè)時給他們布置一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的作業(yè),使他們在認真聽課后都能按時完成作業(yè),這樣有利用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這樣循序漸進地做好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工作,就能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是加強個別輔導,對學困生進行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的個別輔導,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的培養(yǎng)。個別輔導可以體現(xiàn)老師對他的關心和幫助;個別輔導可以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加強師生情感;同時對學生的點滴進步能給予及時的鼓勵,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
家庭教育在學生成長中也是重要一環(huán),特別是對學困生的轉變來說更為顯得重要。教師要求家長對學困生,要予以說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切忌簡單粗暴和放任自流,嚴禁體罰,要經常和學生家長進行聯(lián)系,使家長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子女要求要切合實際,期望值不能過高,以免造成子女的巨大心理壓力,培養(yǎng)孩子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熱愛學習來激勵學困生的上進心,使他們看到光明的前程。
總之,轉化數(shù)學學困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需要教師有巨大的耐心和艱苦的付出。同時作為農村初中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針對性地對學困生進行幫助、鼓勵,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為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