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長春市希望高中 劉師寧
一是當學生回答問題或課堂作業(yè)出現(xiàn)失誤的時候,多數(shù)老師往往采取“堵”的辦法,而不是循著他的錯誤幫其尋找原因,這樣將學生的思路一下子給掐斷了;二是盡管學生并沒有出錯,但他們所提的問題卻超出了教師的預料,教師會采取“快刀斬亂麻”的策略,壓制了事?!岸隆焙汀皦骸钡霓k法固然省事,但給學生造成的心理創(chuàng)傷及對其學習積極必性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毋庸諱言的。其最大問題,就是忽略了學生的獨立人格,忽略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沒有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對待。從一定程度上講,“堵”和“壓”的做法扼殺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沖動和激情。實際上,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的選擇,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進程的安排,應該以學生的需要為轉移,不能機械地、教條地一成不變,而應視教學中的具體情況相機進行調控。因此,教師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種種失誤(有些是正常、可以理解的)必須持一種寬容、諒解的態(tài)度,循循善誘地幫助學生解決疑難。相反,應該多去引誘他們暴露問題。
新課程追求的是以問題為紐帶的課堂教學,提倡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問題走出教室。新課程課堂評價由注重結果性轉向過程性評價,由關注教師的教學行為轉向師生的互動交往,由關注學生回答轉向關注學生提出問題!質疑問題。新課程要求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提問,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提問的功能。通過提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驅使學生積極思考,參與學習過程,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在積極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學生就逐漸地學會了建構知識、理解知識、領會知識、運用知識或許還會發(fā)現(xiàn)一些新的問題。
學生在學習物理時的思維障礙是怎樣產生的呢?研究者歸納為:第一,學習物理受自身的心理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制約;第二,學習物理還受學習內容的概括性!抽象性的制約;第三,學習前潛在的錯誤觀念對學生學習思維的干擾,相近的物理概念的混淆對物理概念混淆不清,物理方法的類比不當引起的推理結果錯誤,將物理公式數(shù)學化造成的思維偏差,將概念內涵與外延的模糊不清形成亂套公式或規(guī)律的張冠李戴等。
1.問題生活化策略
新課程提倡課程的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所謂問題生活化策略是將問題置于現(xiàn)實的生活情境之中,從而激發(fā)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鮮活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2.問題搭橋策略
搭橋策略是指教師為使學生對當前問題做進一步理解的需要,事先把復雜的學習任務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學生能自行構建知識體系和物理思維來達到教學目的而采用的一種行為活動。在教學中采用這種策略進行提問,有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與知識的意義構建,教師的作用是搭橋引領探求知識結論的方向,而不是把答案都告訴學生。
3.以“問”引“問”策略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地提出問題、思索問題。以“問”引“問”策略,就是要發(fā)揮有效提問的這種功效作用。我覺得課堂教學中教師善于提問的最高價值性應該就在于此。這里的以“問”引“問”策略中的第一個問是指教師提出問題,第二個“問”是指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即以“問”引“問”指的是教師提出問題能引導或指引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下面是一教師利用科學探究法研究“電磁感應現(xiàn)象的產生條件”的教學片段.在初中我們知道,當一部分導體在閉合電路中做切割磁感線時,就能夠產生感應電流,今天同學們親自研究一下,除了這種方法外,還有沒有另外的利用磁場產生電流的方法呢?
請大家選用桌上的實驗器材,兩個同學一組,共同探究利用磁場怎樣才能產生電流。將你們的實驗過程及實驗現(xiàn)象記錄在表格中(略)。
接著讓學生進入探究階段,學生探究完畢后收集記錄表,挑選幾張有代表性的記錄表,進行總結分析得出感應電流產生的原因。我們在聽課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地參與了探究過程,但許多學生因為不會對探究的結果進行分析與下結論,有一部分學生為了應付老師,把教材上的答案填寫在在記錄表中,并不是自己探究的結果。也有一部分學生由于時間不夠來不及研究,所以沒有完成記錄表。
不難看出,該教師把課本上的課堂演示實驗改成隨堂探究實驗,在課堂上重視利用科學探究的方法進行物理教學,注重結論的獲得與描述,這是一大亮點,但卻沒有提出合適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參與具體探究,忽視了誘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問題的重要性,從而導致了學生在實驗中就會缺乏問題意識,探究的效果不理想。
可見,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的意義不僅在于提出的問題能否引起學生思考,而且還在于它能否引導學生敢于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最終把學生引上創(chuàng)造之路。創(chuàng)新教育理論表明,學習者不斷地質疑!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的過程中,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也就得到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是問題提出以后所引發(fā)的新的價值,因為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比提問更富有創(chuàng)造性。此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問題,并對他們提出的問題給予積極評價。當學生還不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時,教師應多鼓勵他們,樹立他們的信心與勇氣,并在方法上給予點撥或引導。如果課堂上提出的問題由于時間限制解決不了的問題,也可在課后繼續(xù)探究。這樣做既解決了學生提出的問題,又讓他們體會到獲取成功的快樂。這種成功感也會驅使他們有進一步求知的愿望。如果只是刻意追求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將不引領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向。會容易導致放任自流或作秀的形式主義。
總之,在物理課堂中善于提問的教師不僅僅在于“問”,而更重要是在于采用合適的策略進行提問。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若能根據學生的實際采用上述相應的策略達到有效提問的目的,則能夠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啟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展開思維活動,使物理課堂中不斷地動態(tài)生成新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提問在教學中真正的功效,促進學生物理思維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