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東豐縣大陽鎮(zhèn)影壁山小學 張艷璞
踏入教師隊伍已有八年之久,八年的時間,一直工作在教育最基層的農村小學,充分的感受到了農村學生的純真與質樸。但在外出聽課與回校匯報之余一種想法頻繁出現(xiàn)在腦海中:同樣的課,同樣的老師,同樣的設計,為什么不同的學生會有如此大的差距。為什么在自己的課堂上總會呈現(xiàn)教師唱獨角戲的情況?不置可否,教師的教學設計或許存在問題,不同的學生需要不同的教學方式。但反思后另一種想法浮現(xiàn)眼前,這種現(xiàn)象與學生也有關系。不管我們是否承認,生活在農村的學生與生活在城市里的學生是有差距的。怎樣縮小這樣的差距,如何提高農村小學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擺在我們農村教師面前很實際的問題。幾年的工作中發(fā)現(xiàn)農村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存在這樣的幾種類型。
“山中竹筍”型:
這類孩子的“腹中”是空的,缺少的是什么?知識。他們不讀書,沒有閱讀量,即使有書也不喜歡讀書,甚至不喜歡在課堂上說話。上課的時候從不會主動回答問題,也沒有問題提出。因為他們不知道說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說,因為知識的匱乏,導致他們沒有自信心。即使在課堂上把機會留給他們,最終也會因為他們的沉默而不得不結束。
“茶壺餃子”型:
這類孩子是“有話道不出”。生活在農村的孩子也有喜歡讀書的,在一個班級能占20%左右。他們的父母通常都有一定的知識休養(yǎng),知道讀書的重要性。他們因為有一定的閱讀量,智力水平較好,而且成績也不錯。但是他們在課堂上或平時非常不善于表達自己,甚至是不會表達自己。顯然,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步入社會后,不善于表達的人往往會失去展示自己的機會,對自己的發(fā)展和就業(yè)也是阻礙。
“不知所云”型:
這類孩子特別喜歡表達,而且急于表達。因為不思考,他們的回答通常是沒有針對性,且思路不清晰。大部分的回答都是與問題不相符的,普通話不標準,有時會引起全班同學的哄堂大笑。在我的班級就有著這樣一名男同學,他特別喜歡表達,但卻不知道如何表達,課堂上老師的問題提出后,他的手立刻舉起,但問題卻總是答非所問,經常得不到同學的認可,久而久之,他舉手的次數(shù)少了。屢次的失敗挫傷了這類學生的自信心,非常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
這些問題從表象上看是單純的口語表達的問題,但實際上這種現(xiàn)象與父母的文化素質、日常生活的環(huán)境、學校與教師的教育都是分不開的。要想改變這種現(xiàn)狀,就要找出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根源。依據這些年的工作經驗和生活實踐總結后,我認為與下面幾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
父母是孩子成長中的第一任教師,他們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的言行,工作與思維導向會對孩子的人生造成重大的影響。就目前情況來看,家長最為重視和關心的孩子的在校學習成績,與家庭教育存在著非常重大的關系。多數(shù)情況下,家庭教育水平與孩子的成績是成正比的。但就現(xiàn)在大部分的農村家長來看,他們不懂得教育孩子,對孩子的教育只不過是重結果,輕過程。只關心孩子考試的最終成績,而忽略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孩子的讀書只采取口頭支持而無實際行動。他們所理解的讀書是所有和考試有關系的書籍,而其他書籍只會對孩子的學習照成不良影響。由此,孩子的課外閱讀量少,造成知識面窄,這樣他們知道的就少,想說的也少,長此以往會成為影響表達的重要原因。
在農村,由于生活水平還不是很高,年輕父母都承擔著家庭的重擔,除了正常的務農之外,大部分時間在外打工。父母不和孩子交流,也很少關心他們心理的想法與感受,這也造成了孩子不善交流,也不懂交流。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育在進步,大學生也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大學生就業(yè)慌也愈演愈烈,看著周圍的孩子上完學之后依然沒有工作,一種讀書無用的觀念在農村順勢而生。
素質教育的口號已唱響多年,可落實到農村的教育現(xiàn)狀,情況堪憂。在農村的教師隊伍中,教師老齡化嚴重。隨著教育的發(fā)展,近幾年已有許多的新教師加入了教育隊伍,但即使是這樣,年輕教師在整個教師隊伍中也只能占30%--40%左右。在大部分的農村小學教師老師,由當時的代課教師和民師直接轉正,他們沒有經過專業(yè)學校的學習,自己的普通話是不達標的,由此導致他們對學生口語表達的不重視,也缺乏指導的能力。而且在農村也存在著能力不高、年紀大的老師教低年級,這樣在學生最初學習表達的時候就沒有打下良好的基礎。縱向看我們的教育,正在做著本末倒置的事情,最基礎的教育被視為最簡單的教育。事實恰好相反,基礎教育才是最尖端的教育,也是最重要的教育。但由于小學老師待遇低,工作辛苦,教學條件艱苦,優(yōu)秀的教師很少有人愿意在農村任教。由于師資的缺乏,加上農村地廣人稀,就近入學的情況,農村小學老師通常要擔任多個學科的教學任務更是加重了他們的負擔,也使他們無暇顧及到這與成績無關的口語表達。
分析以上的現(xiàn)狀后,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小學生的口語表達不單是我們教師的問題,僅僅把責任推在老師的身上是不公平的。但改變,卻要從我們教師入手,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怎樣做,可以有以下幾種方法:第一,讓孩子愛上閱讀;第二,給學生創(chuàng)造說的機會;第三,學會堅持。
在這個飛速發(fā)展的時代,我們的城鄉(xiāng)差距雖在縮小,但不得不承認它的存在。隨著教育隊伍的擴大,也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到農村小學教師的隊伍中。作為我們的農村一線教師,一定要有韌性,有決心去改變農村教育的現(xiàn)狀,讓我們農村的學生也善于表達,并樂于表達,縮小城市教育與農村教育的差距,真正做到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為提高國民整體素質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