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玲
(西華師范大學 文學院 , 四川 南充 637000)
淺析黃圖珌《看山閣閑筆》的崇古思想
李雅玲
(西華師范大學 文學院 , 四川 南充 637000)
歷年來學術界對黃圖珌的關注點集中在戲曲和室內(nèi)設計兩個方面,其《看山閣閑筆》是一本與李漁的《閑情偶寄》幾乎同時產(chǎn)生的小品文作品,然則塵封鄴架長達260年,至今也很少被關注??v觀全書,內(nèi)容豐富詳贍,充分反映出黃圖珌的精神思想和審美追求。全書處處透露出黃圖珌的崇古思想,這既是時代影響下的產(chǎn)物,也是他追求“雅”的表現(xiàn)。
黃圖珌;《看山閣閑筆》;崇古;雅
黃圖珌(1699—1758?年),字容之,又字容工,號焦窗居士,亦號守真子,松江人。他才華橫溢,興趣廣泛,除了戲曲之外,還愛好音樂、繪畫、書法、醫(yī)學、占卜、設計等,著述頗豐,有詩歌、詞、戲曲、雜品等,其作品集《看山閣集》共六十四卷,刊行于清乾隆年間,有多個刊本?!犊瓷介w閑筆》原名《閑筆》,雖然只是《看山閣集》中的閑筆部分,但是卻自成體系。全書共十六卷,分為八個部分,內(nèi)容豐富詳贍,“凡人品之大端,文學之大意,仕宦之大要,技藝之大略”等應有盡有,無所不包,其中貫穿的主線就是崇古思想。
黃圖珌并未明確指出他所推崇的“古”的內(nèi)容,但在《閑筆》中,據(jù)筆者統(tǒng)計,“古”字共出現(xiàn)136次,與這些“古”字相關的詞,出現(xiàn)得最多的是“師古”“仿古”“古法”“古器”“蒼古”“古勁”等,除此之外還有“舊章”“舊制”“舊款”“舊物”“前賢”等與之意思相近的詞,這些表明,他推崇“古”的內(nèi)容比較豐富,幾乎滲透到了方方面面:凡古人之德行,詩歌、戲曲、技藝、繪畫等之古法,古代文玩器物,古人之生活習性等都有涉獵。黃圖珌在《清玩部·器用》中言道:“雖有古人之器,而無古人之風者,何敢當邪”[1]162;在《人品部·忠言》中說道:“學之一道,未學古人之詞采,先學古人之氣節(jié)品行。蓋氣節(jié)品行既高,則文辭音采自正矣”[1]21??梢娝⒎悄w淺地崇拜古人或推崇古物,實質上推崇和向往的是那些德才兼?zhèn)?、品質高潔、不為俗世所累的古代知識分子的精神風貌以及他們精神的外顯形態(tài):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創(chuàng)作的風格特點以及悠然閑適、澹然灑脫的生活方式等等。
從《閑筆》中看出,黃圖珌試圖在歷史的長河中找到一個效法的“標桿”,他“師古”卻又不是一味地沉湎于歷史,盲目地“貴古賤今”,還講究變通和創(chuàng)新。正如他在《文學部》中所說:“毋失古法而不為古法所據(jù),欲求古法而不期古法自備”[1]43,這就決定了他的崇古思想不是迂腐守舊的,而是具有辯證客觀性。他崇古,但并非盲目的“貴古賤今”,而是講求“師古法”,講究變通和創(chuàng)新。黃圖珌的這種辯證而客觀的崇古思想在《閑筆》中主要表現(xiàn)在為人之道、學習之道、興趣之道3個方面。
2.1 為人之道:“形”“神”兼?zhèn)?/p>
黃圖珌十分推崇前代名賢,為了離他們更近,使自己也能成為那樣的人,須得以他們?yōu)闇世K和標桿,向他們學習。在知識上要求自己 “窮經(jīng)論道,博雅師古”[1]1;在生活中則主要表現(xiàn)為“仿古”,如“一房彝鼎,無非秦漢奇珍;四壁圖書,盡是宋元名筆”[1]144。如在自己設計的琴門上題陶淵明的“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1]123;又如他推崇和效仿林逋之“梅妻鶴子”、盧仝之茶癖、伯牙子期之“高山流水”、王羲之之“觴流曲水”等雅癖。在個人道德修養(yǎng)上,黃圖珌認為應像古之君子那樣:入仕之前,修養(yǎng)身心,養(yǎng)成高潔的德行;出仕之后,堅守自己的初心,不沾染世俗之氣,如“有高名”之巢父,“有賢名”之嚴光,“有仙名”之陶弘景,“有隱名”之林逋。在黃圖珌看來這些人能夠為后人銘記都不是因做官,而是他們的品性“高華”[1]9,懷“精潔之心”[1]9,他們在為官之后也未改變自己的志節(jié)。
從以上可以看到黃圖珌非常推崇古人,并效仿古人,然而他所看重和追求的卻是“古人之風”,因此他反對機械的模仿行為。比如他認為“學者形狀如搖頭擺膝,咬文嚼字,真是儒林中廢物也”[1]27。又如他在《游戲部·詼諧·食肉》中講了一個“好學蘇文”的人為了能寫出好文章,就每日吃東坡肉的故事,借此來諷刺機械模仿古人的行為。
2.2 學習之道:師古、變通并舉
在學習上,黃圖珌強調(diào)“師古”,但也講究變通。他認為只有既學習古書之 “道”,又通曉時事;遵古人之“法”又不拘于“法”;師古人之“技”又能創(chuàng)變,才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2.2.1 多讀書與知時事
黃圖珌認為學習要多“批讀圣賢之書卷”,只有讀書萬卷,才能正君臣父子之大義,才能成為一代大儒。但他又批判讀死書、盡信書的學習態(tài)度,他認為“讀書人如情性偏執(zhí),不通世務,反不若不讀書人見識高強,能知時事矣”[1]25。就他本人而言,更是踐行了他這種思想,作為一名儒家知識分子,他學習古書上的“大道”,卻又不是一個迂腐的讀書人,他關心時事,懂得變通,并能針對當時的社會狀況提出具體意見和解決措施。
2.2.2 學習古人技法與自成一家
黃圖珌認為藝術創(chuàng)作應該“師古”,做到“立意必求蒼古,用筆不失端方”[1]32。但也不能照搬古法,依樣畫葫蘆,還要創(chuàng)新,自成一家。這主要體現(xiàn)在文藝創(chuàng)作和技藝制作上。
(1)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之道。在黃圖珌看來,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須得守“古法”。如他對文章的要求:“宜取古法,不類時習”,“蒼古秀勁”[1]30;對詩賦的要求:“古法取蒼秀淳樸,疏散自蹈也”[1]33;對書法的要求:“然書家取舍不一,雖極俊美,終不可失古法也”[1]53;對作畫要求:“作畫如學書法,亦在多見古人手筆,雖不揮灑,其學問自進”[1]149。
從他的這些論述中我們很明顯就能感受到黃圖珌對“古法”的推崇。他認為要形成好的作品必須師從古法,只有先宗一家,“窮至理,入精微”[1]37,才能“頭頭是道,變化在我”[1]37。師古的最終目的是創(chuàng)變,自成一家。因此他又說道:“蓋善變者自成一代之名,成一代之名者,其空靈杳渺之思莫不善變也”[1]61。他以高彥敬、倪元鎮(zhèn)、方方壺等人為例,認為這些人能“自成一家,卓然千秋”[1]60是因為他們先宗一家,待有成之后又沒有“拘拘而求,依樣畫葫蘆”[1]60。
(2)技藝和制作之道。在技藝方面,黃圖珌同樣強調(diào)師古與變通。在《技藝部·醫(yī)》中,黃圖珌雖一直在強調(diào)“變”,比如他詳細論述給患者看病要按天時,隨機變,詳風土等等,然而這并不意味著黃圖珌就完全拋棄了“古法”?!都妓嚥俊めt(yī)》開篇就說道:“夫醫(yī)者,意也。意不能到,則法不隨;法不隨,則醫(yī)不效,醫(yī)不能效,即意不到也;如欲醫(yī)效,必先意到,全在多讀書。”[1]93-94對于“意”,作者并未明確指出為何物,但他說要“意到”就要“多讀書”??梢娨饩褪嵌靡酝t(yī)者總結出來的醫(yī)理、經(jīng)驗和教訓等,只有懂醫(yī)道,才能行醫(yī),其次才是“為良醫(yī)者隨境而生情,因人而施力,似可變通時局,不必拘于古法”[1]95,正如黃圖珌所說“意到則機變,法備則變通”[1]95。
在器物制作方面,黃圖珌要求參用古法的同時又能創(chuàng)新,如《技藝部·變通》中就說“從古制而化新裁,或參新裁而合古裁”[1]115,可見他認為器物制作同樣要師古和變通。比如他認為匠人是分等級的,只有那些“能收放款式,變通制度,時興化為古法,舊制翻作新裁,群材受規(guī),眾公聽命,得專掌其繩墨者”[1]114才是頭等的工匠。而那些“體制雖備,不能變通”“變通雖能,不循體制”[1]115的工匠都不能算是名匠良工。同樣只有參用古法,又能創(chuàng)新的制作品才是“良品”。正如他所說“今人制作,頗為工巧,然必參用古法,方成良器”[1]145,又如“梓人之巧,不出乎規(guī)矩繩墨。然規(guī)矩繩墨又在乎款式制度,款式制度更難乎收放變通。如款式不古,即近于俗,收放不去,變通不來,總類乎板”[1]113。
2.3 興趣之道:推崇古物與喜愛時興之物
黃圖珌認為:“君子常取舊而不取時?!盵1]162可見其崇古思想不僅體現(xiàn)為“師古”,也體現(xiàn)在他對古物和時物的看法上。他十分欣賞并推崇古代的器物,如在《技藝部·變通》中說道:“凡物舊則雅,新則俗;舊則樸,新則澆……其款式愈舊愈雅,愈新愈俗”[1]115;又如在《清玩部·文案寶具》中說到“文案所須,當求古物,愈古愈妙”[1]172。
黃圖珌認為古玉、古爐最妙,以“鐵線朱文而仿”的秀美牙章不若爛銅白文之石章蒼古可愛。文房一切玩好之物也須古制。即使不是真正的古物,也力求仿古,比如“對月賞花之茗碗酒樽,雖時器亦必選擇精工仿古者”[1]162。黃圖珌喜歡古物其實也是源于他對那些精神品性高潔的先賢的“志”的推崇,他認為慕古者必“志幽”[1]162,喜歡古物,仿古時器的人“其人可為韻矣”[1]162。但他也厭惡那些仿古而又不得古人之精神旨趣的矯揉行為,正所謂“雖有古人之器,而無古人之風者”[1]162,何敢擔“君子”之名?
黃圖珌推崇古器并不意味他完全反對或否定時興之物。如他在《清玩部·掛畫》中批評“堂中無古畫,一定是爆發(fā)”的觀點,他認為“其時人筆墨豈無青出于藍者,何可概行屏棄”[1]169;又如在《文學部·詩賦》中他認為當時所流行的香婉清新,四六對照的賦是“一針不漏,若律詩然。沛乎其才情之有馀,嘗溢而不竭,乃拈筆為之,自有宮商一片,珠玉滿行之妙境也”[1]33;再如《清玩部·紙》中記錄到黃圖珌自己設計了一種以淺色涂刷,有描花或勾云的詩箋,當時蘇州仿照者眾多,且顏色過重,又添了五彩泥金,于是他便認為它落入了俗套。要之,他追求新,但又反對那些浮艷奢侈,盲目跟風和媚俗的時物。
黃圖珌崇古思想是追求“雅”的人生態(tài)度的體現(xiàn)。在以儒者自稱的黃圖珌看來,儒者該是“超脫時氣,不類庸流”和“清而不濁,雅而不俗”[1]130的。這種雅不是與通俗相對的高雅,而是與世俗相對的雅。要做到雅,首先就要脫俗。他師古、仿古都是為了“脫俗”求雅。例如《文學部·文章·忌熟》“熟者,俗也,下筆太熟,則近俗也??傄怨艅艦樽?,若能古勁,而俗自脫矣,所以忌于熟也”[1]31。又如《文學部·詩賦·脫俗》“句難于古,志貴乎幽。屏去繁華之習,自求清冷之思,下筆自然不俗”[1]34;再如《制作部》“制作不必好奇,務在求雅,所謂雅者,莫妙于仿古”[1]116。因而無論是師古還是創(chuàng)新,亦或是推崇古物或時物,黃圖珌最終的目的都是要不落俗套,不落窠臼,新穎特別。正如他在《清玩部·何求于時》中所說:“所以留心求雅,蓄意探幽者,未嘗得合于時,而亦未嘗求合于時也”[1]155;又如在《文學部·詩賦·除陋習》中所言:“氣脈纖長,章句乎渾厚,詩人之大本領也。其慧心之虛澹高婉,幽微清遠,筆筆見成,字字生活,聲諧調(diào)古,其陋習為之一洗”[1]37。從他的這些論述中可以看出,他反復強調(diào)仿古能夠“脫俗氣”“洗陋習”,從而實現(xiàn)“儒者風味,清而不濁,雅而不俗”[1]130。
由上可見,黃圖珌的重點并非在“古”“時”之分上,而在“雅”“俗”之分。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黃圖珌本人并不是完全否定時物,相反,對一些“雅”的時物他是贊賞的,并且他還能做到在崇古的同時也不盲目排斥外來的物品。例如《清玩部·鏡》中他認為雅俗共賞的古銅鏡不如西洋之“不須拂拭,常自光明”[1]177的玻璃鏡,還有西洋的自鳴鐘也是黃圖珌所喜愛的,這一點不僅能說明黃圖珌是貴雅賤俗,并非貴古賤今,而且也表明他是一個十分開明的知識分子。
要之,充滿辯證思維的崇古思想實際上蘊含的是對“雅”的人文旨趣的向往。
黃圖珌的崇古思想有個人原因,也有時代影響。黃圖珌本人 “安閑慕古,性之所嗜”[1]130,又在衢州為官幾二十年,可謂一名較純正的江南文士,思想深深受到晚明江南文人的影響。江南之地富庶且遠離政治中心,再加上“禪宗與心學的啟發(fā),和市民文化中追求個性解放思想的熏陶”[2]235,晚明許多江南文士的個性意識逐漸覺醒,他們不再被禁錮在傳統(tǒng)的“程朱理學”的藩籬中,“開始追求個性的放達和人格的獨立”[2]23,以及一種遠離時事、悠閑自得、精致雅趣的個性化生活。在文學上表現(xiàn)之一就是他們以日常生活為審美對象,以閑事和長物為觀照對象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著作。明亡之后,隨著新王朝專制統(tǒng)治的加強和儒家正統(tǒng)思想的恢復,這種個性思潮被正統(tǒng)文化視為異類,逐漸式微,但仍然有部分江南文人繼承了晚明的思想和文學傳統(tǒng),李漁、黃圖珌等人均為其一?!堕e筆》通篇都在強調(diào)一種“雅而不俗”的境界。
黃圖珌的崇古是與媚俗相對的,以“師古”脫時習,可知他的崇古思想必然與當時社會風氣有很大聯(lián)系。黃圖珌生活在乾隆年間,可謂是太平盛世,國家統(tǒng)一安定,經(jīng)濟繁榮,尤其是江南地區(qū)更甚,這樣穩(wěn)定舒適的環(huán)境在帶來幸福感的同時,往往也容易滋生墮落思想。黃圖珌在《清玩部》中也明確說道:“古風淳厚,今俗澆漓,是以君子常存古道,不入時宜也?!盵1]162可見當時的世風出現(xiàn)了不少問題,一是官場上貪污風氣盛行。貪污腐敗現(xiàn)象歷代有之,但在清代,官員的貪污數(shù)量之大、貪污人員之多,在歷史上都是罕見的,即使在黃圖珌所生活的“康乾盛世”里,也存在索額圖、年羹堯、和珅等大貪官。黃圖珌在《閑筆》中多次提到,比如《人品部·守潔》中他強調(diào)“居官之道,首重操守”[1]15,要求成為清官而不要成為貪官酷吏;在《仕宦部·十要》中說道“一要清……二要明……”[1]66—67;在《十戒》中也強調(diào)“戒卑污”“戒營私”[1]68;在《政略》中也說道“為政之道,首重潔己”[1]80?!队螒虿俊返摹懂嬪X孔》《貪酷》《縣令手長》《誓聯(lián)》等詼諧笑話也是在諷刺當時的貪官污吏的。二是生活上浮奢風氣盛行。從《清玩部》可以看出當時之人愛奢華,陳設器玩,不求其雅,只是追求艷麗浮華,落入俗套,比如黃圖珌在《清玩部·圖章》中說時人不愛收藏“清冷”的事物,故對“杳不可得”的古之名人圖章不甚關注,即使偶有人關注,也是“不辨篆文之雅俗,但取印紐之玲瓏”[1]158;又如他在《清玩部·器用》明確指出:“舊制則喜其款素而性淳,時物則厭其色華而氣烈”[1]162,可見時人喜歡艷麗浮華之物;再如《清玩部·古玩》中也談到時人往往重價購得古玩蓄藏,雖十無一真,但常示人自夸。這些不良的社會風氣都是黃圖珌反對的“時習”。如何才能脫俗氣,師從古道正好是途徑,向古圣賢學習修身立品能夠保持自己的本性,不受時習污染,追求古雅的理念也能與世俗分離開來。
另外,從更廣的層面來說,黃圖珌的崇古思想或多或少也是由民族性格而定?!俺绻拧薄皬凸拧彼枷霘v代有之,并不罕見,甚至很多改革、改良也要高舉“復古”的大旗,“復古只是其外在形式,其本質是一種‘新變’,即思想家們以復古為武器來批判現(xiàn)實,尋求社會變革”[3]114。根源在于以農(nóng)耕經(jīng)濟為基礎的中華民族是一個守成的、尚通的、喜歡“往回看”的民族,因此我們強調(diào)歷史的延續(xù)性,重視歷史經(jīng)驗,習慣于在歷史中去尋求答案,去先賢那里尋求安身立命依據(jù)。整個清代學術思想也充溢著一股復古思潮。正如梁啟超所言:“‘清代思潮’果何物耶?簡單言之:則對于宋明理學一大反動,而以‘復古’為其職也。”[4]3清代的“復古思潮也是這樣一種‘以古為尚’歷史觀在特定時期的反映”[3]114。
綜上所述,黃圖珌的崇古思想并非迂腐頑固之見,他的思想與社會息息相關,他崇古是為了脫俗,為了追求一種雅致不俗的生活,從而保持自己精神人格的獨立。黃圖珌的崇古思想具有鮮明的特色:辯證而客觀。他慕古人之風,師古人之法,卻又講究自成一家,以期自我提升和超越;他崇古卻不盲目抑今,對于時興之雅物他也推崇備至,還能接受外來之物。他的崇古思想不僅體現(xiàn)出他高潔的精神人格,還體現(xiàn)出他思想的靈活與見解的獨到。
[1] 黃圖珌.看山閣閑筆[M]. 袁嘯波,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253.
[2] 王云. 徐渭與明代中后期的個性解放思潮[J]. 學術界,2007(6):233-237.
[3] 田勤耘. 清初復古思想之文化意蘊[J]. 學術研究,2010(1):114-119.
[4]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3.
[5] 劉珍妮. 論《看山閣閑筆》的美學思想[J]. 宜春學院學報,2014(5):90-94.
[責任編輯:楊立平]
A Simple Analysis of Huang Tu bi’s Worship of the Ancient Thoughts inKanShanGeEssays
LI Ya-ling
(Faculty of Arts,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 637000,China)
Huang TuBi’s opera works and interior designs have been the major focus in the academic world in recent years.His work,KanShanGeEssays,was written almost in the same time with Li Yu’s Leisure Accidentally Sent.However,it has been neglected for surprisingly 260 years and even now there is little attention paid to it.In terms of his book,it contains abundant details,which reflect Huang’s spirit,thoughts and pursuit of aesthetic.The book reveals Huang’s worship of the ancient thoughts in every respect,and his worship of the ancient thoughts is not only the product of his age,but also the manifestation of pursuing elegance.
Huang Tubi ;KanShanGeEssays; worship of ancient; elegance
2017-04-22
2017-06-18
李雅玲(1991— ),女,四川廣安人,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I207.62
A
2096-2371(2017)04-008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