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代語文教學,尤其是處在十分重要的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對一名教師的基本要求就是教學不能和社會的發(fā)展脫節(jié),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繼承傳統(tǒng)教學中的閃光點,還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去努力創(chuàng)造和提升,這樣就可以找到能夠提高現(xiàn)代素質教育的方法,現(xiàn)代初中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也能夠得到提升。而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時候,必須把自己經過長時間研究所得到的教學實踐和不斷改正的新的教學結合在一起,在實踐中去探索創(chuàng)新得到新的發(fā)展,從而改正初中語文傳統(tǒng)教學中對學生教育不利的地方,這對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是很有利的。
初中語文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的時候不僅要把傳統(tǒng)語文教學方式的優(yōu)點保留下來,而且要積極踴躍大膽地引進現(xiàn)代化教學方式,更要把現(xiàn)代化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實際教學情況充分地結合,這樣老師才能在不斷親身實驗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教學方式所存在的問題,然后再去改正不足之處,只有這樣,才能夠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才能有效率地提高現(xiàn)代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
一、構建情境為學生創(chuàng)設體驗條件
初中語文教學是個十分特殊的階段,它對學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同時掌握一些十分基礎也是十分重要的學習技能,例如:聽、說、閱讀、寫作、詩詞鑒賞等等。而這些基礎技能主要的作用就是讓學生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掌握其豐富的內涵,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自然而然地形成正確的審美和思品,然后拓寬自己的眼界和思維。但是,初中生大多年幼,所以他們的能力也是有限的,那么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些外界力量來幫助他們。一些相關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是需要教師來引導自己的,這樣他們少花費一些力氣就可以進入相對正確的學習情境,可以減少學生內心因為學習而產生的疲憊感,從而使學生有信心也有興趣學習語文。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去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一個相似的情境,在情感上引導學生,跟他們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共鳴,讓學生不再是枯燥無味地去學習書中的內容,而是能夠體會到作者的創(chuàng)作目的,然后學會轉移自己的感情,讓自己深入感悟,身臨其境,這樣才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形成自我素養(yǎng)并且提升自己的學習技能。如教師在教授《云南的歌會》這一課時的時候,運用現(xiàn)代化的設備為學生打造了一個“民族歌曲大集合”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視覺、聽覺等真實的感官來感受各民族音樂之間的不同,感受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的不同,讓學生對民族音樂產生一定的興趣。像這樣以真實的情境引導學生去體驗、感知、閱讀課文,接著帶著自己對課文的領悟再去深入地學習課文,就能夠讓學生從思維和認知的角度產生一定的沖突和矛盾,這有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花更少的時間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并且不會去討厭學習。
二、重視互動提高課堂活力
老師如果想要學生在上課時緊跟自己的腳步,并且對自己提出的問題主動思考和回答,那就必須要有一個和諧愉悅的教學氣氛。人其實是非常容易受情緒左右的生物,更別說是心智還不怎么成熟的初中生了。學生只有在課堂上覺得輕松愉快才會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才會覺得自己想學習。教師在課堂上是個十分重要的角色,一名優(yōu)秀的老師要知道該如何活躍課堂氣氛,在課堂上進行師生互動就是個很有效的方法。師生互動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課堂互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讓師生間更好地溝通,使課堂教學能夠很好地持續(xù)下去。同時互動的增多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
三、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真情實感
語文和生活是息息相關的,而且其主要目的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初中語文的教學主要是從寫作、閱讀理解、口語的表達等各個方面來讓學生能夠很好地把語文和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這些都離不開生活實踐,我們可以在課堂上積累語文能力,但是更多的積累應該是在生活中。所以,老師應該增加學生課外實踐的機會,因為言語再生動也不可能比得上自己親身實踐的感覺。
四、聯(lián)系生活適當拓展
教學要體現(xiàn)出學習的增值,學生出了教室依然能夠牢記老師教授的知識,并且在自己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時隨地把它們應用于生活,這才是真正的學到了知識。過去,我們反對講授的語文課,因為教師所講的內容總是按照一定的線路,沒有任何創(chuàng)新。寫了什么、怎樣分段、總結每一段的意思、再概括寫作特點,都是不用老師說就能查到的內容,聽了這么久的課結果就只是學到了一些沒有多大用的死知識,還是一些可以很輕松就能從課后答案或者是網絡上找到的范本。這樣去聽課去學習,根本就沒有任何意思!而到了現(xiàn)在,這個問題還是沒有徹底得到解決,依然有很多老師還是按照這樣的方法在上課。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卻不得不去學,這就造成了他們對學習語文的反感。所以,深入拓展課本是十分重要的。在我看來,鏈接式的教學是很有必要的。讀一篇文章要從其他方面展開聯(lián)想,這樣才能更好地思考?,F(xiàn)代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去網羅和課本有關的又吸引學生眼球的各種人或事,讓學生能夠不再只拘泥于小小的課本,讓他們就算是坐在教室里也能看到不同的風景,這樣才能夠讓他們更好地學習。
五、結語
目前初中語文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還有許多,教師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找到有效的方法。而要想找到解決問題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教師在吸取傳統(tǒng)教學精華的同時與時俱進,引進適合新時代發(fā)展的新的教學方式。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實踐、去發(fā)展、去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才能讓初中語文在日益發(fā)展的社會中滿足現(xiàn)代素質教育的要求,讓學生的學習質量能夠得到真正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成慎.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語言藝術與語文教學[J].科學教育,2009,(06).
[2]程鳳艷.對初中語文創(chuàng)新教育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0,(26).
[3]楊懷萍.讓研究性學習植根于初中語文教學中[J].新課程學習(上),2011,(12).
(張廷杰 甘肅武威市涼州區(qū)張義鎮(zhèn)上泉九年制學校初中部 73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