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正
摘 要:“生長課堂”認為,課堂是一種生長,是生生、師生、師師本著共同的價值取向、共同的學研方式,在共同的人際場域組成的學習共同體。文章以哲學“兩點論與重點論統(tǒng)一”一課為例,從感悟情境、關注生活、點化思維、打造多元課堂四個角度探討了課堂教學中關于“生長課堂”思想的滲透。
關鍵詞:關注個性;情境創(chuàng)設;點化思維;多元課堂“生長課堂”是從學生的生命高度來認識課堂,“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組織教學”,倡導教師在課堂研究中與學生共同成長。其根本目的在于將學生從被動、壓抑的狀態(tài)下解放出來。學生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生命的個體。教師要還課堂于學生,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對話、合作,從而激發(fā)全體學生的發(fā)展本能和生命潛能。
哲學是一門追求智慧的學問,也是非常有思辨性的學問。然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使這門課失去了魅力,學生“被學”“跟學”,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思維上的惰性,哲學對他們而言只是枯燥、抽象、空洞的概念和原理,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這樣的課堂離“生長課堂”相距甚遠。如何真正還課堂于學生,讓課堂彰顯學生的情感、智慧和創(chuàng)造性,凸顯人的價值呢?這是每位政治教師需要努力的方向。下面筆者結合“兩點論與重點論統(tǒng)一”一課談談“生長課堂”的實踐。
一、感悟情境,追求“有境”課堂
情境創(chuàng)設,就是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狀況,營造出某種教學情境與氛圍,使學生能很快進入探究學習的情境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生動活潑地參與,在情境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哲學課理論性較強,哲學智慧又源于生活,因此,哲學課更需要也更容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增強哲學課的課堂魅力。
課堂導入情境的選擇考驗著教師的教學智慧。筆者所在的城市——無錫有著豐富的生活化事例和文化資源,學生對身邊的城市地理文化有一定的認識,并且有親切感與歸屬感。
在課堂教學伊始,教師先播放一段“太湖美”MTV視頻,展示無錫美麗的風景和現(xiàn)代城市風貌,展示無錫的城市標識“玉飛鳳”,玉在古代寓意著高貴的品格,從而引發(fā)學生對成語“瑕不掩瑜”的哲學思考,在分析學生的回答中很自然地引入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識點,以學生身邊的本土文化作為教學情境,拉近教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課堂更加自然、親切,學生樂于參與課堂,同時又從哲學的視角審視生活。
二、關注生活,呈現(xiàn)“有我”課堂
日本學者佐藤學教授在《靜悄悄的革命》中說道:“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個學生,讓所有人都能打開自己,讓個性差異都能得到關注,因為‘在教室并不存在大家,存在的只是有自己名字和容貌的一個一個的學生?!币虼耍處熢诮虒W設計和課堂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生活和個性發(fā)展,尤其在哲學課堂,只有將抽象的哲學道理同學生生活相結合,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與時代生活緊密結合是政治課教學的鮮明特征。政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理論聯(lián)系實際,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選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貼近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注重開展合作探究,學生可以自由發(fā)表意見,表達觀點,從而增強他們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矛盾的主次方面是非常抽象且極易混淆的概念,筆者在設計過程中選用學生生活中的事例,使抽象的哲學道理變得淺顯易懂。同時在充分預設的前提下,也關注學生個性化、差異化的思維發(fā)展,關注課堂的生成。筆者結合寄宿學生普遍關注的話題——寄宿制學校使用手機的利弊問題展開討論:有人認為,應該允許高中寄宿生使用手機,因為利大于弊;有人認為,應該禁止高中寄宿生使用手機,因為弊大于利;作為一名學生代表,你支持哪種觀點,請說明理由。
這類問題的設置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大多數(shù)學生選擇其中一個觀點展開辯論,但也有學生提出了個性化的思考,指出寄宿生使用手機的利弊問題要因人而異,對于自制力強的學生,手機可以發(fā)揮它的積極功效,利大于弊;對于自制力差的學生,則弊大于利。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首先要予以肯定評價,鼓勵學生的辯證思維和個性化思維的發(fā)展,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思維碰撞,使課堂教學更加精彩、高效。
三、點化思維,探尋“有思”課堂
哲學是一門充滿思辨性和思想性的學科,它能夠幫助人們透過紛繁復雜的表象,認知事物背后的本質,引發(fā)對社會和人生的思考。一堂優(yōu)秀的哲學課能夠提高人的思維品質,給人以啟迪,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發(fā)展?;谡軐W學科的特點,主要提升以下思維品質:歸納思維品質,從具體到抽象,個性與共性達到具體、歷史的統(tǒng)一;辯證思維品質,系統(tǒng)思考與問題解決;批判和創(chuàng)新思維品質,打破心智枷鎖,獲得突破性解決方案。
在“兩點論與重點論統(tǒng)一”這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十分注重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比如在分析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兩個知識點時,筆者呈現(xiàn)了兩個生活情境:對寄宿生使用手機利弊分析影響學生成長的因素,引導學生學會分析主次矛盾,而具體知識的呈現(xiàn)則由學生在理解情境材料的基礎上自主歸納,從而提高學生歸納分析的能力。
哲學是追求智慧的學問,哲學課堂也應該是充滿思辨的課堂,是生成智慧的課堂。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著兩條教學主線,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一條以玉文化為主線,以成語“瑕不掩瑜”啟示學生學會辯證思考問題,課堂結尾處聯(lián)系現(xiàn)實問題,辯證地看待社會中存在的問題,分清主流與支流;一條以生活為主線,由微觀到宏觀,由關注自我發(fā)展到關注國家、社會發(fā)展,進而升華為實現(xiàn)“中國夢”,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整堂課充滿著哲學智慧,教導學生如何全面認識世界,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實現(xiàn)自身的全面成長。
四、展示天性,打造“多元”課堂
課堂教學應該站在學生的視角,以靈活多樣的方式與他們對話、交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這才是成長的課堂。
傳統(tǒng)政治課以“灌輸”為主要授課方式,但這一形式無法滿足學生的思想、心理成長需求,也不利于師生的共同成長。政治課教學應更加多元化,形式更加豐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采取問題導學、課堂辯論、課題研究、分組合作等活動,用靈活的教學形式、教學手段來組織教學。在“兩點論與重點論統(tǒng)一”這一課中,筆者嘗試了多種教學方式,如“問辯人生”,以辯論的方式探討高中寄宿生使用手機的利與弊;“情系祖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分析當前社會存在的問題及主要矛盾;課堂結尾處以學生詩朗誦的形式展開,同時以詩歌的形式串聯(lián)整堂課的內容,將課堂氣氛又一次提升到高潮,使課堂充滿詩意和哲學智慧。這樣的課堂,對于教師和學生而言都是一種愉悅的享受,在潛移默化中實現(xiàn)知識的內化和情感的升華,實現(xiàn)生生、師生的共同成長。
課堂是學生成長的場所,優(yōu)秀的課堂應該如詩似景,豐富的課堂應該是一個活躍著生命的地方,是觀察意義世界和感悟生命之美的場所。讓課堂擁有“爐邊談話”般的溫馨與真誠,洋溢著生命的溫暖。“生長課堂”就是要回歸生命的課堂,師生、生生自由交流,激發(fā)學生的發(fā)展本能和生命潛能,實現(xiàn)師生共同成長,這也是每位教師不懈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日)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創(chuàng)造活動、合作、反思的綜合學習課程[M].李季湄,譯.長春:長春出版社,2003.
[2]肖川.好教育,好人生[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