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藝伎回憶錄》到《老男孩》,再到《老男孩之猛龍過江》;從《萬萬沒想到》到《萬萬沒想到之西游篇》;從《屌絲男士》到《煎餅俠》;從《我叫MT》到《我叫哀沐啼》……在這些網絡小視頻轉戰(zhàn)數字院線并取得不俗成績的歷程中,演繹了草臺班子通過網絡口碑傳播走向數字電影大熒幕的壯舉。不過,面對數字電影高昂的拍攝制作費用,漫長的審批流程,更多的網絡視頻制作團隊將目光放在了網絡大電影上,通過與內容平臺的合作付費點播成為網絡視頻團隊成長的新方向。2015年末,借著僵尸熱和王寶強電影《道士下山》的噱頭,一部投資僅28萬的《道士出山》付費點擊過千萬,凈收2000萬更將網絡大電影的神話推到風口浪尖,讓無數網絡視頻制作團隊紛紛奔赴“網絡大電影”。
什么是網絡大電影?
在書面解釋中,網絡大電影是指那些時長至少60分鐘、只通過視頻網站發(fā)行、以在線有效點擊量直接變現為收入的“電影”;在現實生活里,“網絡大電影”可以是網吧內一位游戲玩家打發(fā)等待時間的消遣,也可以是一位青年導演沖刺院線電影前試手練習的中轉站;而在影視從業(yè)者遍地的北京市朝陽區(qū),“網絡大電影”還是近期圈內人嘴中提及頻次頗高、甚至取代網劇和電影的飯局熱詞。此外,網絡大電影也有自己的規(guī)范:
一、正片部分
1. 電影正片時長:60 分鐘以上;
2. 預告片、片花時長:3~10 分鐘;
3. 視頻不能缺段多段,不能內容視頻不匹配,不能在前后出現彩條、黑場等冗余部分;
4. 分辨率:1920×1080 或以上;
5. 編碼:H.264;
6. 封裝格式:MP4\MPG\MOV;
7. 碼流:不小于 10Mbps;
二、音頻部分:
1. 編碼:AAC、AC-3;
2. 格式:杜比 5.1、立體聲雙聲道;
3. 碼流:杜比不小于 640kbps,立體聲雙聲道不小于 256kbps,48000Hz;
三、字幕部分:
1. 可提供 SRT 字幕文件;
2. 字幕也可直接壓制在介質上;
“網絡大電影”爆紅的前夜,是院線電影90%虧本的殘酷,和網劇成功上位的美好。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網絡大電影”以近乎野蠻生長的方式經歷了從無到有,并在前兩者的夾縫中,發(fā)展成一個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在這個生態(tài)中,不但誕生了以28萬成本賺回1500萬的都市傳奇,同時也暗藏了互聯(lián)網巨頭縱橫捭闔的野心。
網絡大電影爆發(fā)的三大契機
網絡大電影爆發(fā)的契機主要有三個方面。
首先是人群的年輕化。2016年,中國移動綜合視頻用戶30歲及以下用戶占比超過70%,其中24歲及以下的用戶占比高達37.4%;在整個移動互聯(lián)網用戶結構中,80后、90后用戶成為主流網絡視頻消費人群,個性化、娛樂化消費需求崛起,帶來了新的消費趨勢;在網絡視頻方面,年輕一代用戶對于娛樂明星的追捧、對個性化服務體驗的追求、對多樣化內容的需求是網絡視頻付費市場增長的良性驅動力。根據各大視頻內容平臺的調查數據顯示,網絡大電影的受眾70%是19~24歲的男性,絕大多數來自二三四線城市。因此,也就不難理解驚悚、懸疑題材,道士、僵尸、軟色情元素,為何會成為爆款;而高達94%的用戶選擇在手機APP上觀看網絡大電影,屏幕的縮小、娛樂時間的碎片化,也決定了質感并不是網絡大電影的王道。如何用節(jié)奏、懸念、笑料等一直抓住觀眾眼球才是網絡大電影“正義”。
其次是付費系統(tǒng)的便捷和安全性大大提高。在第三方支付基礎推動下,網絡消費支付系統(tǒng)環(huán)境得到持續(xù)改善,網絡用戶虛擬消費體驗優(yōu)化。目前各個網絡視頻平臺都推出了包括第三方支付、網銀支付、話費支付、虛擬貨幣支付等多元化支付體系,用戶網絡支付方式不斷便捷完善,用戶交易成本降低,消費行為增多,使得網絡視頻付費市場得以壯大。中國網民付費觀看習慣的養(yǎng)成,要歸功于支付技術的便捷化和版權意識的加強。根據統(tǒng)計數據,2015年,中國在線視頻用戶付費市場規(guī)模為51.3億元,付費用戶規(guī)模達到2884.1萬人。2016年詳細數據還未公布,不過預計市場規(guī)模過300億。
最后是視頻點播平臺的大力扶持。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騰訊視頻、優(yōu)酷土豆、搜狐視頻、樂視網等視頻網站也紛紛加入戰(zhàn)局,這些互聯(lián)網巨頭的加入將網絡大電影市場推向爆發(fā)。視頻網站平臺資源爭奪愈發(fā)激烈這樣的數字對于視頻網站來說,還遠遠不夠。如何用持續(xù)不斷的優(yōu)質內容吸引新用戶,留住老用戶,保證付費觀看的良性循環(huán)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今,各大平臺在內容爭奪上,已不亞于當年的美蘇太空戰(zhàn),你砸大錢拿《中國好聲音》,他就砸大錢拍自制劇。成本低廉但效果并不差的網絡大電影雖屬新生事物,但有視頻平臺通過自制網絡劇吸引付費會員的成功先河,網絡大電影也可以按圖索驥。按照目前的收費標準,一部網絡大電影的“票價”被定為5元。無論你是單片觀看,還是充值會員,視頻網站都會以這個價格和網絡大電影制作團隊進行分賬。以愛奇藝為例,在該平臺上,非獨家網絡大電影的一次有效點擊能分到1.5元,獨家2元/次。其中獨家內容根據優(yōu)劣還有所區(qū)別,B級片2元/次、A級片3元/次。而在騰訊視頻平臺上,對于優(yōu)質網絡大電影則采取了版權買斷或者保底分成的方式。這樣一來,有效縮短了制作團隊的回款周期,降低了風險。
三教九流的網絡大電影團隊
據《中國網絡大電影產業(yè)報告》顯示,截至 2016年6月,網絡大電影出品公司已達843家,這一數字是院線電影出品公司的2.1倍。且該報告表示,預計今年全年將上映2500部網絡大電影,而今年全年院線電影則預計上映485部。不過,現階段網絡大電影的制作團隊水準參差不齊,跟風、抄襲、色情擦邊球成為網絡大電影的毒瘤。隨著消費者鑒賞能力的提高和國家監(jiān)控力度的提升,網絡大電影也逐步走向正規(guī)化道路。目前,網絡大電影的制作團隊主要分為三類:
第一類核心主創(chuàng)的背景很雜,主要是DV愛好者、婚慶公司、電視廣告團隊這類的草臺班子。他們對拍片過程有些了解,但是操作極其不專業(yè)。
第二類主要以攝影師、特效師為主導的技術控團隊。他們多數曾是微電影時代的生力軍,有圈內人脈,能夠組織資源,并且追求高大上的畫面質感,但對劇本的把控能力稍有欠缺。
第三類大多是科班出身,比較懂電影語言,技術過關,又有片場實踐經驗。更重要的是,他們熟悉網絡文學,有養(yǎng)IP的概念。這是網絡大電影商業(yè)模式中,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之一。
在大批低端制作團隊被淘汰出局的同時,一些傳統(tǒng)影視團隊迅速入局補位,成為網絡大電影市場一股不可忽視的新勢力,他們有著專業(yè)的制作實力、豐富的藝人資源,想和他們PK,僅僅靠網感是不夠的。2016年初,華誼兄弟、本山傳媒聯(lián)合七娛樂共同投資的《山炮進城》上線。趙本山弟子們的悉數出演,讓這部網絡大電影在喜感方面有了質的飛躍,成為繼《道士出山》后又一部現象級作品,迄今為止以破2億的播放量穩(wěn)居全網榜首。這次合作,打破了傳統(tǒng)影視公司與網絡大電影團隊之間互看不順眼的尷尬僵局,為想要入局的傳統(tǒng)影視團隊提供了一個樣本。在香港著名導演王晶的眼里,如今內地的網絡大電影市場和香港90年代初期的電影市場非常類似,都是類型片當道,且產量巨大。目前,他已簽約了6部網絡大電影的拍攝計劃,首部由他擔任監(jiān)制,鄭伊健、周秀娜主演、據稱成本近千萬的網絡大電影—《我的極品女士》即將上線。就連《泰囧》的編劇束煥也提出,要將網絡大電影打造成相當于好萊塢上世紀90年代DVD租賃市場那樣,與院線有所區(qū)別、又可以相互補充的B級片市場。
寫在最后
網絡大電影風靡的背后,其實是一次針對影視行業(yè)話語權的全面洗牌。在這個等級、規(guī)則越發(fā)模糊的舞臺上,有多少行動迅速的年輕人意氣風發(fā)地登臺,就會有多少猶豫不決的老人漸漸醒悟自己已然失語。在這個全新的江湖中,或許只有虛無縹緲的網感、層出不窮的創(chuàng)意和敢想敢干的執(zhí)行力,才是一統(tǒng)天下的屠龍刀和倚天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