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翔
劉龍耀先生的山水畫屬于大青綠一路。他的作品精工雅致而不失恢弘大氣,設色濃艷卻又有溫文爾雅的意蘊,殊為難得。從作品的筆墨、設色和空間布局來說,又能從傳統繪畫中發(fā)展出新的風格和技法,有很強的自我特色,畫面的表現力十分強烈,令人過目難忘。
任何一個成功的畫家都會主動思考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在整個藝術史中的位置。中國傳統繪畫的深厚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成就,使得每一個當代中國畫家的創(chuàng)新背負著沉重的“歷史負擔”,但從另一方面來說,豐富的傳統資源也為當代的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土壤。而劉龍耀先生能夠從傳統中走出來,取得今天的成果,和他對畫史的深入研究,對技法風格的不斷鉆研脫離不開關系。
劉龍耀 福地祥云 98×198cm 紙本設色 2016年
眾所周知,大青綠山水畫是中國山水畫中一個相當古老的畫種。唐宋時期是大青綠山水畫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如唐代李思訓、李昭道,宋代王希孟等山水畫家,均擅長大青綠山水。元代以后,大青綠山水畫逐漸沒落,能畫好大青綠山水畫的畫家寥寥無幾。不過,近代以來也出現了幾個擅長大青綠山水的大家,如張大千、何海霞等人,均能在傳統大青綠山水畫的基礎上有所獨創(chuàng)。大青綠山水畫所用的礦物顏料色彩艷麗,很容易流于甜俗。此外,顏色和筆墨之間關系也很難把握。所謂“色不礙墨,墨不礙色”,是很難做到的。而我們看劉龍耀先生的山水畫,其色彩雍容大氣,與墨線之間融合得恰到好處,既沒有過多地損失筆墨的表現力,也沒有影響色彩的強度。在他的作品中,色與墨之間達到了一種微妙的平衡關系,形成了整體性的視覺效果。例如他在《銅墻鐵壁》這幅畫中,雖然大量使用了皴法來表現山石的褶皺和紋理,但絲毫不顯得繁冗雜亂,而是將復雜的皴筆統一在幾大塊色彩之中。山石以青綠染就,天空則以橘金色籠罩,整幅畫面雄偉大氣,正如其題名“銅墻鐵壁”,畫中山體壁立萬仞,充滿了剛勁雄渾的氣魄,而這種氣象,不僅接續(xù)了唐宋時期的大青綠山水畫遺風,同時也是畫家對當下生活和自我精神世界的表達。
歷史上的大青綠山水畫構圖通常比較滿,畫面中的留白并不多。劉龍耀的作品中不乏傳統式的構圖方法,如《云拂大嶺》《福地》等作品,采取北宋式的大山大水的構圖方法,以高遠法為主,堂堂大山矗立畫中,中正大氣。而他的另一些作品的構圖方法則明顯突破了傳統的束縛,充滿了新意。對于大青綠山水畫而言,大面積留白很容易使得畫面的虛實對比過于激烈,顯得比重失衡。而劉龍耀則在一些作品中敢于大面積留白,大膽地處理虛實關系。例如《祥云》這件作品,云氣和天空幾乎占據了畫面三分之二的部分。這種處理方法是傳統大青綠山水畫中沒有的。在這件作品中,畫面底部直接截取山峰的頂部一角,畫面中部是大面積的云氣。畫家以渲染的方式來表現蒸騰的山間云霧,沒有采取勾線的方法。這就使得大青綠山水與云氣之間的關系變得柔和,過渡也更加富有層次感。畫面上半部分是較大面積的山體,遠山的處理方法尤其巧妙,雖然所用筆墨不多,然而卻將畫面中的空間一下子拉開了距離。畫面中的天空部分以淡青色渲染,天空中部留有一朵祥云,既使得天空不顯得過于空寂,也使得這一小團云和畫面中部的大團云氣之間形成呼應關系。這樣的構圖方式雖然出自于傳統“一水兩岸”式的構圖方法,但從近景到遠景的過渡方式、天空和云氣的處理方法來看,新穎之處甚多。
劉龍耀 青山問道 35×68cm 紙本設色 2017年
在《紫氣東來》這件作品中,畫家甚至突破了傳統中國畫方塊式的畫幅,用拱形的邊框作為畫幅的邊界,在畫面底部留有大面積的虛空,使得整個畫面的力量集中于上部,仿佛有一種升騰著的神圣力量。這種構圖方法更是突破了傳統的法則,但卻適用于他自己的風格手法,并不顯得怪異突兀,反而表現出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
對于大青綠山水畫,很多人存在著錯誤的認知。尤其是國畫圈的一些傳統派畫家認為大青綠山水畫這個畫種天然帶有一種俗的基因。這其實與中國元代以后文人畫家對工筆山水畫的認識有關。尤其對于明清時期的文人畫家而言,大青綠山水畫的風格趣味和當時文人崇尚、追求的精神境界有所抵觸,因此,明代的董其昌才把唐代大青綠山水畫大師李思訓視為北宗之祖,而他堅定地認為北宗比之于南宗是低了一等的。然而,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藝術。大青綠山水作為一個古老的畫種,能在唐宋時期風靡?guī)装倌曛?,出現如此之多、流芳千古的大師,肯定有其內在的美學觀念和藝術價值。那種恢弘大氣的藝術效果,燦爛奪目的視覺沖擊力和盛唐的氣象正相吻合。在今天如此復雜的文化語境下,我們再以董其昌那樣二元論的眼光來看待某一類藝術,就多少有些不合適了。
劉龍耀筆下的大青綠山水畫呈現出了一種新的時代氣象。而他的繪畫最難能可貴之處在于:其新風格、新氣韻是建立在傳統基礎上的革新。這種創(chuàng)作方式雖然是與古為徒,但卻能結合當下的時代,結合自我的感受,創(chuàng)作出富有本民族精神意趣的作品。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的傳統藝術受到西方文化的強烈沖擊,如何保有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核心精神,并據此開創(chuàng)真正有意義的新風格,創(chuàng)造符合時代的藝術作品,是每一個當代藝術家面臨的課題。劉龍耀先生的作品也是在這種文化語境中出現的,他的方法無疑值得我們關注和研究。
劉龍耀 紫氣東來 148×238cm 紙本設色 2016年
劉龍耀 銅墻鐵壁 238×160cm 紙本設色 2012年
劉龍耀 閑云自在 68×68cm 紙本設色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