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生茂,林江鵬,曾令全
(1.湖北經(jīng)濟學院法商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2.湖北經(jīng)濟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共享經(jīng)濟時代的信用文化問題
——大學生共享汽車交通違法行為透視
雷生茂1,林江鵬2,曾令全1
(1.湖北經(jīng)濟學院法商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2.湖北經(jīng)濟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共享經(jīng)濟新潮一輪一輪地刷新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人們在盡情享受著由此而來的物質福利的同時,人們的精神文化卻沒有進入“共享”這一新時代。共享經(jīng)濟是契約經(jīng)濟,是信用經(jīng)濟,要求人們具備高度的契約精神、契約信用與之相適應。本文透過大學生共享汽車交通違法行為分析,認為實施全民信用文化教育是當務之急,建構現(xiàn)代信用文化,高校大學生應該有所擔當。
共享經(jīng)濟;信用文化;契約信用
共享經(jīng)濟概念,是1978年由美國社會學教授馬科斯·費爾遜和瓊·斯潘思最早提出,是指擁有閑置資源的機構或個人有償讓渡資源使用權給他人,讓渡者獲取回報,分享者利用閑置資源創(chuàng)造價值。它通常是由第三方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創(chuàng)建一個新中介平臺,人們通過新平臺交換物品、分享各種資源。共享經(jīng)濟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掘社會資源,如閑置的資產設備、閑置的待消費資金、沒用或多余的空間、許多無聊時間、個人的知識和技能,這些都能夠拿出來提供給所有人分享,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公眾福利、降低了社會交易成本,也具有促進供給側結構性變化的作用①。羅賓·蔡斯(Robin Chase)是共享經(jīng)濟方面?zhèn)ゴ蟮膶嵺`者和創(chuàng)新者,她創(chuàng)建的Zipcar類型的組織正在引發(fā)全球商業(yè)模式的深刻變革,迅速拉動著人們的經(jīng)營觀念、消費觀念進入共享模式②。在我們國內,城市里先后涌現(xiàn)出uber、滴滴出行、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旅館等等新潮,不斷刷新著人們的出行方式,增加了城市出行的便利性,減少了交通費用開支。與此同時,城市社會管理、交通秩序等方面正在面臨著巨大壓力。
今年,在國內的3個省會城市先后發(fā)生了3起很特別的交通事故。特別之處在于:一是肇事者身份相同;二是肇事車輛的運營方式相同;三是事故的處理與以往不同。這3起交通事故的肇事者身份都是大學生,肇事者所駕駛車輛并不是平常所見的普通轎車,而是當前最熱門的剛剛開始在各城市興起的共享汽車,也就是說肇事車輛均為共享汽車。共享汽車肇事,比一般的交通事故處理要復雜,一般的交通事故多半只涉及(肇事的)兩方。共享汽車所有權屬于共享汽車平臺(公司),共享汽車使用者為不確定的自然人,一旦發(fā)生交通事故,至少涉及三方當事人,平臺(公司)不可能置身事外。
事故A2017年4月25日,成都大學生借用他人賬號(本人駕照已扣滿12分)駕駛共享汽車,倒車時將三名路邊等車人撞倒,釀成一死一傷的悲劇。直至8月8日,成都市公安局交管局第六分局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確定該大學生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③。
事故B2017年7月7日,西安在校大學生駕駛共享汽車,轉彎時撞傷另一私家車輛直接逃逸,肇事后其交還車輛時,未向平臺公司說明所發(fā)生的情況。私家車主報警后,該大學生被行政拘留十天。又因為無力賠償維修費用而被私家車主告上法庭,后經(jīng)調解雙方終于言和④。
事故C2017年8月22日凌晨,武漢大學生駕駛共享汽車,在停車場倒車時撞到另一停駐轎車直接逃逸,肇事后交還車輛時,也未向平臺公司說明所發(fā)生的情況。受損車輛的車主報警后,武漢市洪山區(qū)交通大隊判定共享汽車的用戶負全責。經(jīng)過查詢平臺公司,肇事者是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其承認所犯錯誤并做了相應賠償⑤。
信用文化這一概念只是近年來開始出現(xiàn)。2000年前后,隨著我國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逐步確立,信用制度、信用文化問題受到學界和業(yè)界關注,部分學者進行了一些有益探討。如何釋解信用文化,劉玉平(2002)將其定義為,在信用活動中形成的反過來又對信用活動產生重要影響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是一種滲透在一切交易活動和行為之中的東西,她是自然人和法人之美德所在⑥。李雄文(2003)認為信用文化是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用以支配和調節(jié)人與人、人與社會、社會各經(jīng)濟單元之間信用關系和信用行為的一種基本理念和規(guī)范⑦。陳湘舸(2006)認為,信用文化是有關信用這種特殊的經(jīng)濟行為在社會意識層面上的反應,包括有關信用的知識、價值觀、習慣等內容⑧。在本文看來,以上學者的表述各有特點,然而存在一些偏頗,基本上僅從經(jīng)濟范疇討論信用文化,而沒有從宏觀的社會范疇進行多維探索。本文淺見,信用文化的理解可從兩方面延伸,一是狹義概念,一是廣義概念,以上學者的表述基本屬于狹義概念。信用問題與人們的倫理文化傳統(tǒng)相關,與人們的宗教信仰有關。信用問題會受到契約規(guī)則、法律制度的約束,沒有契約、制度,信用文化很差。信用問題會受到政治、經(jīng)濟方面因素的正相關影響,失信多,政治差,經(jīng)濟糟糕;相反,政治廉潔,經(jīng)濟強盛,信用文化普遍較高。因此,信用文化的廣義概念是,受文化傳統(tǒng)影響,特定人群的信用觀念、契約精神、信用習慣行為,在特定的信用法規(guī)制度下,從事政治、司法、商業(yè)、金融、學術、教育等社會活動的總體表現(xiàn)。
交通事故肇事者對法律法規(guī)態(tài)度淡漠,特別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上述交通事故中可以肯定的是,共享汽車駕駛人(肇事者)均已通過考試而獲得持有駕駛證資格,準許駕駛機動車行路。然而透過事故情節(jié)來看,駕駛人對《道路交通安全法》幾乎不清楚。
事故A當中駕駛人,明知其駕照已扣滿12分,且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發(fā)還其駕駛證之前是不準駕駛機動車行路的,卻任性地借用他人賬號駕駛共享汽車而導致悲劇。法規(guī)是怎么說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四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累積記分達到規(guī)定分值的機動車駕駛人,扣留機動車駕駛證,對其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guī)教育,重新考試;考試合格的,發(fā)還其機動車駕駛證?!兜缆方煌ò踩ā返诰攀艞l,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或者機動車駕駛證被暫扣期間駕駛機動車的。駕駛人在公安交管部門扣留其駕駛證期間,并未認識到該項處罰的嚴肅性(許多人持這種態(tài)度),進而借用賬號駕駛共享汽車屬于無證駕駛,違法行為性質更加嚴重,依此行事方式來看,釀造悲劇則成為必然。(當然,如果共享汽車平臺能夠在用戶取車時識別身份,確定其非注冊人身份,不予辦理取車,那么這場悲劇本可不發(fā)生)⑨。
事故B和事故C當中,駕駛人違法情節(jié)相似,均為造成交通事故后直接逃逸。有關交通肇事逃逸,法規(guī)是怎么說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條,在道路上發(fā)生交通事故,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xiàn)場;造成人身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并迅速報告執(zhí)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兜缆方煌ò踩ā返诰攀艞l,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的……?!兜缆方煌ò踩ā返谝话倭阋粭l,……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⑩。駕駛人肇事逃逸,置事故受損方于不顧,不僅增加了事故處理的復雜性和難度,而且是企圖逃避法律責任和法律處罰的行為表現(xiàn),是沒有擔當精神的表現(xiàn)。
共享汽車用戶,使用手機掃碼,完成注冊審核程序,即與共享汽車平臺(公司)之間建立契約關系。契約關系的雙方,無論用戶,還是共享汽車平臺,都要遵守契約信用。交通事故肇事者(共享汽車用戶),首先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涉及第二十四條、第七十條、九十九條、一百零一條相關規(guī)定。除了承擔法律責任、賠償責任外,幾乎可以肯定,肇事人都將面臨終生禁駕。其次,交通事故肇事者(共享汽車用戶)都有違約失信行為表現(xiàn)。事故A當中肇事者,借用賬號取車屬于欺騙(共享平臺)行為,該賬號的注冊人(不該讓出賬號,應對平臺規(guī)則負責任)也有違約失信之處。事故B和事故C當中肇事者,沒有在第一時間或者交車時候向平臺公司說明所發(fā)生情況,存在道德風險,事實上已經(jīng)構成違約行為。駕駛人通過注冊成為共享汽車平臺用戶,也就意味著與共享汽車平臺公司達成契約協(xié)議,意味著駕駛人對平臺公司相關規(guī)則表示認可。駕駛人在分享平臺公司所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必須履行相應的義務和承擔相應的責任,駕駛人有義務有責任向平臺公司報告用車過程中的重要事件。如果這類行為較為普遍的話,共享汽車平臺公司將難以維持。
相對于自然經(jīng)濟、傳統(tǒng)社會那種基于血緣、親緣、地緣特征的人倫信用形式,契約信用是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具有普遍契約精神、發(fā)達社會中間組織特征的現(xiàn)代社會信用形式[11]。人倫信用僅在狹小區(qū)域范圍內有效,面對陌生社會、全球化發(fā)展、一帶一路建設戰(zhàn)略需求,它是無效的。更大的市場、更多的機遇全在陌生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交往交易不存在人倫保證,而只能通過訂立契約來獲得保證。“所有進步社會的運動,到此處為止,是一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12],歐美國家實現(xiàn)經(jīng)濟進步、社會文明取得的成就證明,形成契約社會、發(fā)展契約信用是邁向高級信用文化社會的必由之路。
共享經(jīng)濟是契約經(jīng)濟,各方之間體現(xiàn)的是契約信用,因而共享經(jīng)濟是信用經(jīng)濟。共享經(jīng)濟具有如下優(yōu)勢,整合線下資源,降低成本、提升配置效率,展示特色品牌與個性化服務。閑置資源的所有人(商戶),首先需要通過注冊審核,才能進入互聯(lián)網(wǎng)共享經(jīng)濟平臺進行展示(銷售),這是第一個契約過程。用戶(閑置資源的使用人)也需要通過注冊審核,才能進入互聯(lián)網(wǎng)共享經(jīng)濟平臺進行選擇(購買),這是第二個契約過程。互聯(lián)網(wǎng)共享經(jīng)濟平臺需要與第三方支付平臺達成相關協(xié)議安排,以保證交易雙方的資金收付能夠順利實現(xiàn),這是第三個契約過程。互聯(lián)網(wǎng)共享經(jīng)濟平臺要讓用戶感到網(wǎng)上購物安全可靠、服務品質有保證,用戶相關權益有保障,就必須加強對平臺另一端(商戶)的經(jīng)營行為進行監(jiān)控,引入打分評價機制,通過市場優(yōu)勝劣汰,這是信用管理過程。每一個契約過程表明,雙方有立約,雙方有責任義務,必須守約,不能違約。如果商戶、用戶違約失信,共享經(jīng)濟平臺會給予責罰,嚴重者會將其屏蔽逐出。如果商戶、用戶大面積違約失信,共享經(jīng)濟平臺的聲譽將會受損,平臺運行將難以為繼,甚至關閉,公眾將會失去共享機會及其所帶來的福利。作為互聯(lián)網(wǎng)虛擬中介,如果共享經(jīng)濟平臺違約失信,不能保證網(wǎng)上交易秩序的公平公正,不能保證交易款項的及時到賬,那么商戶、用戶會“用腳投票”,而投奔其他人氣口碑更好的平臺。
共享汽車用戶,使用手機掃碼,完成注冊審核程序,即與共享汽車平臺(公司)之間建立契約關系。契約關系的一方,用戶要遵守契約信用。用戶在向共享汽車平臺注冊時,應當提供個人的真實身份信息,不得冒名頂替,不得隱瞞欺騙,否則須承擔法律后果。契約關系的另一方,共享汽車平臺也要遵守契約信用。共享汽車平臺在審核用戶準入資格時,“應查驗承租人的有效身份證件和駕駛證原件”;共享汽車平臺“租賃車輛應交付給經(jīng)過身份查驗的承租人,對不符合要求、身份不明或者拒絕身份查驗的,不應提供小微型客車租賃服務”[13],還要注意完備審核條件、完善審核程序,以確保用車人與注冊人為同一人。
現(xiàn)代信用文化,具體地描述可以包括這幾方面:政府有信用、有效率、不欺民,企業(yè)依法經(jīng)營、重合同、守信用,人民有信仰、遵法紀、失信為恥,全社會信用管理體制完備。這四個方面當中,核心是法律意識、契約精神。培育建構良好的現(xiàn)代信用文化,需要全社會凝聚共識,需要各級政府努力推動,特別是國民的信用文化教育。
首先制定國民信用文化教育行動計劃??蓮膬蓚€方面著手:一方面,學校實施信用文化教育;另一方面,(校外)社會推進信用文化教育。學校實施信用文化教育,必須從小學、中學、大學縱向同時推進,各級學校的學生培養(yǎng)方案中必須設置“公民信用文化”教育類課程,并舉辦相關內容、不同形式的交流活動。從學生抓起,讓信用文化的熏陶伴隨著學生的成長,使履約守信的意志走進一代代人的精神世界。社會推進信用文化教育,是針對學校之外的成年人,需要全民總動員。其一,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社區(qū)組織,也應該擬定“信用文化教育方案”,通過定期講座、文娛活動等形式,逐步影響和改變人們的信用文化觀念。其二,鼓勵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機構,圍繞“信用文化教育”主題,創(chuàng)作更多的影視劇作品、娛樂文化產品,對公眾進行信用教化。其三,公眾媒體運用網(wǎng)絡、電視、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宣傳信用文化。
同時確定信用文化教育的核心內容。探索信用文化問題會涉及更廣的社會范疇,因而實施信用文化教育的內容,也會在多個范疇有所體現(xiàn)。其核心內容應該是:道德信用教育,信仰信用教育,契約信用教育。道德信用,是指道德與信用的關系,有道德之人,一定講信用;沒有信用之人,道德一定不好。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guī)范,善惡、義務、良心、榮辱、幸福是基本的道德范疇。行善除惡,承擔義務,堅守良心,珍惜榮譽,助人幸福等,是有道德的表現(xiàn);積惡成習,逃避義務,喪失良心,不顧廉恥,奪人幸福等,是沒道德的表現(xiàn)。如果所有的公民道德水準提升了,那么全社會信用文化程度自然會升級。信仰信用,信仰是信用的靈魂,是信用的根本來源,信用是信仰的形式[14],有信仰者有信用。信仰是人們信奉一種主義、一種價值觀或其它事物的執(zhí)著程度的表現(xiàn),或者說是一種強烈的信念,并以此作為自己的終生行動準則。公務員有信仰,會勤政愛民、奉公守法,不會貪污腐敗;企業(yè)家有信仰,會堅守良心、取財有道,不會損害公義;學者有信仰,會潛心學術、孜孜以求,不會弄虛作假;學生有信仰,會發(fā)奮讀書、報效社會,不會考試舞弊。人民有信仰,社會更文明,市場更繁榮,國家更興旺。契約信用,有契約精神之人講信用,有契約精神之社會是契約社會,契約社會是信用文化較高的社會。契約精神,是一種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締約人能夠自主選擇締約對象,決定締約內容方式,締約人之間地位平等、權利義務對等,締約人可以通過契約實現(xiàn)損失救濟。契約信守精神是契約精神之核心,締約雙方基于守信,在訂約時不欺詐、不隱瞞真實情況、不惡意締約、履行契約時完全照辦,同時盡必要的善良管理人、照顧、保管等附隨義務[15]。只有當契約信守精神成為社會主流價值觀時,信用文化水平才會顯著上升。
大學生是通過國家統(tǒng)一考試選拔出的高素質人才,不僅是父母的驕傲,也是代表文明與進步的社會精英,更是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之夢的希望所在。中央政府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給予必要的(助學金、獎學金、助學貸款)幫助支持,地方政府為鼓勵大學生就業(yè)、留住人才紛紛出臺(落戶優(yōu)待、購房優(yōu)待、薪資優(yōu)待)優(yōu)厚待遇政策,社會力量(非政府)也給大學生的成長予以及時的(助學金、獎學金)資助。作為天之驕子,受到全社會無微不至地關愛,沒有理由失信社會,沒有理由無視法規(guī),而應擔當起建設現(xiàn)代信用文化的使命與責任。第一,普及信用文化知識。高校應遵循國家綱要和通知的有關精神[16],盡快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學科專業(yè)體系,開設信用文化教育通識課,明確規(guī)定學生應完成的學時學分,以全面提升學生的信用文化知識水平。第二,運行學業(yè)信用管理評價系統(tǒng)。高校應盡快運行實施針對在校學生的學業(yè)信用管理評價系統(tǒng),包括法律規(guī)章、學科成績、考試作風、社會實踐、社團活動、學業(yè)榮譽、文明行為、還款記錄等方面,系統(tǒng)會將學生四年在校學習生活表現(xiàn)進行量化,自動生成學生學業(yè)報告,徹底取代求職簡歷。評價系統(tǒng)會呈現(xiàn)一種正面導向,引導學生珍視學業(yè)信用評價,自我約束、自我調整、自我發(fā)展。系統(tǒng)也為職場選用人才提供了便利,而且信息真實可靠。第三,培養(yǎng)正確的信用態(tài)度、契約精神。“言忠信,行篤敬”(孔子)。學生要尊重規(guī)章制度,遲到、早退、曠課,考試舞弊,弄虛作假等違反校規(guī)校紀行為,就是失信的表現(xiàn)。學生要學會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習慣,尊重他人的工作。尊重老師,尊重同學,尊重管理人員。信用文明,從尊重一切開始。第四,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和義務觀念?!吧钊缙跫s,人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莎士比亞),人人都要承擔義務。校園里的教學設施、體育場館、綠化景觀都是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服務的,是學校投資、工人勞動的成果,人人有使用的權利,更重要的是人人有責任、有義務愛護它,而不是隨意地破壞它。漂亮的校園值得每個人來珍惜!第五,以契約精神服務社會。走出校門的大學生,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契約精神和信用理念,在社會各領域,不僅要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更要成為重規(guī)則、守信用、有擔當?shù)男庞梦幕拐?,影響一片人,帶動全社會?/p>
注 釋:
① 參考360百科。
② 羅賓·蔡斯著:《共享經(jīng)濟:重構未來商業(yè)新模式》,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9月第1版,009頁。
③ 開共享汽車撞人致一死一傷誰來買單?《成都商報》,2017年5月2日。
④ 大學生駕駛共享汽車肇事逃逸《華商報》,2017年7月9日
⑤ 武漢首現(xiàn)共享汽車肇事《長江日報》,2017年9月1日
⑥ 劉玉平:《關于信用文化及其結構與功能的探討》,載自 《東岳論叢》,2002年第3期。
⑦ 李雄文:《構建我國信用文化的幾點思考》,載自《中國金融》,2003年第6期。
⑧ 陳湘舸,論信用文化,《經(jīng)濟經(jīng)緯》,2006年第2期。
⑨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四條、第九十九條。
⑩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條、第九十九條、第一百零一條。
[11]何建華:《市場秩序:從人倫信用到契約信用》,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第74-77頁。
[12]梅因:《古代法》,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第97頁。
[13]交通運輸部、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關于促進小微型客車租賃健康發(fā)展的指導意見》。
[14]郭生祥:《信用與信仰》,東方出版社2007年9月1版011頁。
[15]源自360百科。
[16]《社會信用體制建設規(guī)劃綱要(2014—2020年)》、《中國人民銀行、發(fā)展改革委、教育部、共青團中央關于進一步做好誠信文化教育工作的通知》(銀發(fā)〔2015〕283 號)。
[1]羅賓·蔡斯.共享經(jīng)濟:重構未來商業(yè)新模式[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09:9.
[2]劉玉平.關于信用文化及其結構與功能的探討[J].東岳論叢,2002,(3).
[3]李雄文.構建我國信用文化的幾點思考[J].中國金融,2003,(6).
[4]陳湘舸.論信用文化[J].經(jīng)濟經(jīng)緯,2006,(2).
[5]何建華.市場秩序:從人倫信用到契約信用[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11:74-77.
[6]梅因.古代法[M].商務印書館,1959:97.
[7]郭生祥.信用與信仰[M].東方出版社,2007-09:11.
[8]網(wǎng)絡資訊,360百科.
[9]記者.開共享汽車撞人致一死一傷誰來買單?[N].成都商報,2017-05-02.
[10]記者.大學生駕駛共享汽車肇事逃逸[N].華商報,2017-07-09.
[11]記者.武漢首現(xiàn)共享汽車肇事[N].長江日報,2017-09-01.
[12]《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四條、第七十條、第九十九條、第一百零一條.
[13]交通運輸部,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關于促進小微型客車租賃健康發(fā)展的指導意見.
[14]國務院.社會信用體制建設規(guī)劃綱要(2014—2020年).
湖北經(jīng)濟學院法商學院教研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2016J10),課題組成員:楊正才、曾令全、曾夢玲、時珺、張軍等;湖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重點課題(2016GA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