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呂紅
(四川大學,四川 成都 610065)
黨史黨建
中國共產黨堅定理想信念的當代意蘊
劉呂紅
(四川大學,四川 成都 610065)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終堅定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并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過程中,結合中國國情,把其化為突顯時代特征的具體理想。中國共產黨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在今天具體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二者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堅持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現(xiàn)實維度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這是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新發(fā)展的制勝法寶,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四個自信”的歷史價值凝練和現(xiàn)實實踐前提,也是堅持廣大人民的立場和凝聚中國力量實現(xiàn)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方向引領。中國共產黨堅守的遠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是經過歷史檢驗的真理,更是當前實踐的重大支撐,具有豐富的當代意蘊。
理想信念;遠大理想;共同理想;當代意蘊
十八屆六中全會再次強調,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tǒng)一的思想基礎”[1]。的確,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共產主義作為最高理想,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矢志不渝,帶領中國人民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是一脈相承的歷史堅守,也是引領社會發(fā)展的不竭精神動力,具有重要而豐富的當代意蘊。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理想選擇的產物。20世紀初的中國,歷經鴉片戰(zhàn)爭之后的新思潮萌發(fā)、洋務運動、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進入新文化運動時期,各類矛盾交織,各種思想碰撞,中國社會向何處去,成為先進中國人努力回答的問題。在中國工人隊伍不斷壯大、十月革命等因素的影響下,經過五四運動、思想論爭,逐步形成了以新文化運動的代表陳獨秀、李大釗,左翼青年骨干代表毛澤東、周恩來,同盟會會員吳玉章、董必武等三支馬克思主義隊伍。由此,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信仰就根植于中國,而其內涵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就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中國共產黨一大通過的綱領表明,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高舉起共產主義偉大旗幟,把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作為黨的最高理想。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章程——《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規(guī)定:“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xiàn)共產主義”[2]。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到:“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叫共產黨,就是因為從成立之日起我們黨就把共產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將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具體化為在改革創(chuàng)新中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十二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用共同理想動員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之后,歷屆黨的代表大會和全會都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十八屆六中全會更是以全面從嚴治黨為主題,強調要將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結合,要求必須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開展黨內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務。整體上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既反映在思想層面,也表現(xiàn)在制度建構中,可以說,堅定理想信念是貫穿在黨的建設中的重點任務和邏輯主線,是黨的建設始終堅持的精神動力。
中國共產黨堅定理想信念是將堅持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遠大理想與具體目標相統(tǒng)一。實現(xiàn)共產主義是遠大理想,是最高綱領,需要全人類形成命運共同體,共同努力實現(xiàn)現(xiàn)實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習近平曾說:“實現(xiàn)共產主義是我們共產黨人的最高理想,而這個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奮斗的。”[4]當前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中國的基本國情,共產主義理想與當今中國現(xiàn)實相結合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它成為當代中國人民奮斗的明確主題。在當今中國,堅持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圍繞這一主題,中國共產黨作為領導核心,以理想信念為價值導向,凝聚改革共識,匯聚創(chuàng)新力量,堅持反腐敗斗爭,堅定全面深化改革決心,堅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正如鄧小平所說:“我們過去幾十年的艱苦奮斗就是靠用堅定的信念把人民團結起來,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奮斗。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凝聚力。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一切?!盵5]110
中國共產黨堅定理想信念就是將堅定共產主義發(fā)展方向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相統(tǒng)一。理想信念從來都是具體的、現(xiàn)實的。在新中國成立時期,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而奮斗的目標是實現(xiàn)新中國從一窮二白的窘境到繁榮富強的重大轉變。這一時期,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改革開放新時期,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而奮斗的目標是在改革創(chuàng)新中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時期,黨帶領全國人民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和契機,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fā)展。鄧小平在1986年談到理想信念具有層次性、階段性時說,“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人的團結,要團結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我們共產黨人的最高理想是實現(xiàn)共產主義,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又有代表那個階段最廣大人民利益的奮斗綱領”[5]137。共產主義是遠大理想,是社會主義的高級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判斷,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具體化。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社會責任。
十八屆六中全會強調,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要求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黨是新時期黨的建設的根本要求,要以黨章為根本遵循,堅持黨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群眾路線,著力維護黨中央權威,保證黨的團結統(tǒng)一,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堅定理想信念是從思想上正本清源,這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點,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難點。通過正本清源,開啟全面從嚴治黨新征程,須在堅守和踐行兩個層面上不斷突破。從堅守層面看,理想信念是持久恒定的內在品質,是精神指引,更是動力之源。其實踐路徑是加強思想建黨。思想建黨是中國共產黨加強自身建設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概而言之就是要從思想根源上清除反馬克思主義、反共產主義的雜質,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全黨,確保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永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色。從踐行層面看,理想信念影響著黨員干部對是非曲直的判斷,直指黨內存在的信仰迷失、游離宗旨等現(xiàn)象的客觀要求,這是思想建黨的首要任務,也是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關鍵。其實現(xiàn)路徑是從思想上、根源上營造黨內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只要“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2015年3月,習近平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吉林代表團審議時提出:“政治生態(tài)和自然生態(tài)一樣,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現(xiàn)問題,再想恢復就要付出很大代價?!盵6]歷史證明,在關鍵時刻,黨的政治生態(tài)都會受到影響,但堅持了理想信念,都實現(xiàn)了正本清源,堅定了實踐方向。井岡山時期,中國共產黨將遠大理想具體化為井岡山精神,建立了革命根據地,開啟了局部執(zhí)政的歷史局面。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將遠大理想具體化為延安精神,建立了陜甘寧邊區(qū)政府,最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獨立自主的新中國。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實踐上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將遠大理想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逐步推進了“三步走”戰(zhàn)略的節(jié)節(jié)勝利。今天,中國共產黨面對各種非主流意識形態(tài)思潮的沖擊,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動搖,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政治本色”[7]。總之,要在全黨上下形成強大精神合力,不斷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走向新起點,開啟黨的整體建設新征程。
堅定理想信念的關鍵是加強黨的建設,而只有全面從嚴治黨,才能為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新發(fā)展提供保障?!八膫€全面”戰(zhàn)略布局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zhàn)略目標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zhàn)略舉措。其中,全面從嚴治黨具有特殊性,它既是重要戰(zhàn)略舉措之一,又是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擔負著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的時代重任,實踐證明,只有全面從嚴治黨,才能強大黨統(tǒng)領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氣魄,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中發(fā)揮領導核心作用??梢哉f,全面從嚴治黨是實現(xiàn)前三個全面的堅強保證。中國共產黨作為國家的執(zhí)政黨,不僅是“四個全面”戰(zhàn)略目標的設計者,更是戰(zhàn)略執(zhí)行的領頭羊,中國共產黨自身的完善和發(fā)展關系著它將以怎樣的狀態(tài)推進中國的新發(fā)展。正如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時所強調的:“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的責任,就是同全黨同志一道,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使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8]因此,只有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定理想信念,才能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新發(fā)展。
堅守黨的理想信念是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新發(fā)展的制勝法寶。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無數(shù)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以抱扶大廈之將傾之信念,千方百計救亡圖存以實現(xiàn)民族復興、國之富強,卻均以失敗告終。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從此中國人民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走上了以實現(xiàn)全人類解放為目標的共產主義道路。自建黨以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帶領全國人民歷經十年土地革命、八年抗日戰(zhàn)爭、四年解放戰(zhàn)爭、三十多年改革開放的光輝歷程;之所以能從一大的十多名黨員成長成為擁有8000多萬黨員的大黨;之所以從1921年到1949年僅僅20多載時間,就帶領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靠的就是理想信念!中國共產黨96年的執(zhí)政實踐證明,只有堅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實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才能通過依規(guī)治黨實現(xiàn)依法治國,才能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推進改革的全面深化,才能始終如一地帶領全國人民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的戰(zhàn)略目標??梢哉f,堅定理想信念是“四個全面”戰(zhàn)略順利實施的助推器和重要法寶,也是自覺抵御實踐過程中各種風險的思想武器。
理想信念不是空洞的,它有具體的內容,且應落實在行動上。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早就對理想信念進行了精辟的闡述,《共產黨宣言》一文明確指出,共產主義社會是一個“自由人聯(lián)合體”,“在那里,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fā)展是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條件”。[9]422實現(xiàn)共產主義是共產黨人追求的遠大理想,然而實現(xiàn)共產主義并不是“烏托邦”和“大同社會”似的理想狀態(tài),而是建立在社會生產力高度發(fā)達的基礎上的社會形態(tài),正如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寫的,“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條件在舊社會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絕不會出現(xiàn)的”[10]。實現(xiàn)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一個社會歷史過程,具有階段性的發(fā)展特征。為此,堅持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相統(tǒng)一,在今天就要落腳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四個自信”方面,這是歷史價值的凝練和現(xiàn)實實踐的前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的產物,是近代以來幾代人所奮斗的價值凝練。中華文明淵源流長,博大精深,影響深遠,可以從容應對任何挑戰(zhàn)或逆境,頑強地保護著中華文明體系和核心價值觀,歷經千年依然長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也是在當前世界文化激蕩的潮流中站穩(wěn)腳跟的根基。一方面,把國家、社會、個人相融合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在價值觀上的凝練,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理想信念追求;另一方面,馬克思把共產主義社會描述為一個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社會,自由而全面發(fā)展是共產主義社會最高價值追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恰好與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相契合。
不可否認,有些人曾經發(fā)出質疑,比如近代中國社會,面臨列強的船堅炮利,確實存在著一種崇洋媚外的民族失敗主義情緒;有些人現(xiàn)在也有懷疑,比如在歷史虛無主義、自由主義、民主主義等充斥下,尤其疊加經濟新常態(tài)的要素,確實有一種悲觀主義的中國崩潰論的思潮。但是,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立的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68年,堅強不屈的中國人民用抗爭史、奮斗史、發(fā)展史,重塑了中華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信。19世紀中葉以后,中國遭受著外來欺壓與凌辱,從洋務運動到辛亥革命,無數(shù)仁人志士奔走呼號在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道路上,他們推動著革命形勢不斷向前發(fā)展,直至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黨和人民的事業(yè),致力于民族獨立與民族復興,致力于實現(xiàn)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今天的中國,更是立志要建設更加富強、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諧、更加美麗的國家。可以說,不論從自身發(fā)展的縱軸審視,還是從放眼世界的橫向比較,不論是現(xiàn)實的物質基礎還是國家的科學文化水平,其發(fā)展速度是舉世矚目的,其發(fā)展成果體現(xiàn)了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中國文化的勝利,我們完全有理由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就是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后歸宗于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斗、創(chuàng)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fā)展”,他特別強調“全黨要堅定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11]習近平總書記“七一講話”中在闡述堅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時,把文化自信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并列,在堅持“四個自信”中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推向前進。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就是堅定黨的理想信念的實踐表達,堅定“四個自信”就要切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趪覍用?,就是要弘揚中國傳統(tǒng)的優(yōu)秀元素,吸收世界有益的發(fā)展成果,將現(xiàn)代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這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應然狀態(tài),是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美好夙愿;基于社會層面,就是要繼續(xù)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深刻體現(xiàn)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為特色的實踐過程,這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屬性,是我們黨長期實踐的核心價值理念;基于個人層面,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理念的發(fā)展,是公民對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躬身踐行,它覆蓋社會道德生活的各個領域,是公民必須恪守的基本道德準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當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追求的共同理想和奮斗目標,它在價值層面回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在實踐層面提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基因,有助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四個自信”。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shù)人的,或者為少數(shù)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9]411共產主義運動滿足的是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體現(xiàn)的是廣大人民的立場,“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12]。中國共產黨96年的發(fā)展史就是與人民群眾血肉聯(lián)系的歷史,筑牢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實基礎,而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起到了堅定正確方向的引領作用。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社會的主體,人民群眾推動社會歷史不斷向前發(fā)展。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由于黨的年輕不成熟,未能根據實際情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未能發(fā)掘廣大人民群眾的巨大力量,從而導致大革命失敗,共產黨人遭到殘酷屠殺。1929年12月,毛澤東同志起草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論及糾正單純軍事觀點的方法時就指出:“黨對軍事工作部分要有積極的注意和討論,一切工作在黨的討論和決議之后,再經過群眾路線去執(zhí)行?!盵13]在實踐過程中,黨逐步認識到群眾力量的重要性。土地革命時期,黨把“武裝斗爭、土地革命、根據地建設”結合起來,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其中的“土地革命”就是在充分認識到人民立場重要性的基礎上提出的,從而為武裝斗爭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毛澤東說:“革命戰(zhàn)爭是群眾的戰(zhàn)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zhàn)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zhàn)爭”[14],“而要動員群眾投入革命戰(zhàn)爭,就得和群眾在一起,關心群眾的痛癢,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的問題,鹽的問題,米的問題,房子的問題,衣的問題,生小孩子的問題,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使群眾從這些事情出發(fā),了解我們提出來的更高的任務,革命戰(zhàn)爭的任務,從而擁護革命,把革命當作他們的生命,把革命當作他們無上光榮的旗幟”[15]。抗日戰(zhàn)爭時期,面對“速勝論”“亡國論”的錯誤論斷,毛澤東指出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是全民族的戰(zhàn)爭,需要凝聚一切力量才能最終也必然能取得偉大勝利。在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時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黨高度重視自身建設,江澤民同志曾經提出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重大命題,并強調就是要建設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的馬克思主義新型政黨。我黨的生命線就是群眾路線,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思想路線和工作路線。
今天,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持人民立場。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就是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方法指導中國具體實踐,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就是人民立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就是人民的幸福夢,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是好,要看事實,要看中國人民的判斷”[16]。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的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實踐的產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需要依靠人民方能完成。中國是一個有著960萬平方公里土地、13億多人口、56個民族、8000多萬共產黨人的泱泱大國,人口眾多不僅是我國的特點,更應是我國的優(yōu)勢,實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鑄就“中國夢”,必須且只有堅持人民立場。當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是全黨全國人民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取得的顯著成就。針對在社會經濟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收入不均,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問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fā)展理念,其中“共享”是發(fā)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17],而實現(xiàn)“共享”的主體與對象不是別的什么人,不是資本主義社會中資產階級的共享,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建、共享”。黨中央在2014年提出的“精準扶貧”戰(zhàn)略,讓共享發(fā)展成果落到每個人身上,使“共享”不受地域性、民族性的影響,使人民在共同擁有生產資料的同時共同享受社會財富??梢姡谏鐣髁x建設事業(yè)中,我黨始終堅持“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不僅從理論上堅持人民立場,而且在實踐中,在各項政策的實施中,切切實實做到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發(fā)展成果。
黑格爾曾經說過,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理想信念本質上是人的精神狀態(tài),要將理想信念轉化為物質力量才能改造世界,而物質力量就蘊藏在人民群眾中間。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人民,“關注天空”,矢志不渝,經受了歷史的不斷考驗和實踐的反復驗證。中國共產黨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在今天具體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這是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新發(fā)展的制勝法寶,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四個自信”的歷史價值凝練和現(xiàn)實實踐前提,也是堅持廣大人民的立場和凝聚中國力量實現(xiàn)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方向引領。為此,必須把黨的五大建設緊密結合,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深入把握從嚴治黨規(guī)律??梢哉f,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怎么強調都不為過,以理想信念為支撐,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
[1]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N].人民日報,2016-10-28(1).
[2]中國共產黨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
[3]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EB/OL].(2016-07-01)[2016-10-01]http://news. 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7/01/c_1119150660.htm.
[4]習近平.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5.
[5]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佚名.習近平為什么要多次強調政治生態(tài)[EB/OL].(2016-07-04)[2016-10-12]http://www.dangjian. com/sy/jjq/zxdjxx/201607/t20160704_3490157.shtml.
[7]古洋齋.盛會議反腐,固根論守魂[EB/OL].(2015-03-08)[2016-10-12]http://bbs1.people.com.cn/ post/2/1/2/145808004.html.
[8]習近平等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 [EB/OL].(2012-11-15)[2016-10-12]http://cpc. people.com.cn/18/n/2012/1115/c350821-19591246.html.
[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
[11]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EB/OL].(2012-11-17)[2016-10-08]http://news. 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htm.
[12]習近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EB/OL].(2015-01-03)[2016-10-10]http://theory. people.com.cn/n/2015/0103/c40531-26314849.html.
[13]凱豐.毛澤東選集[M].沈陽:東北書店出版社,1948:125.
[14]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6.
[15]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毛澤東著作選讀(上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421.
[16]陳光林.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EB/OL].(2016-09-01)[2016-10-05]http://cpc. people.com.cn/n1/2016/0901/c64102-28684540.html.
[17]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 [EB/OL].(2015-10-29)[2016-10-06]http://news. xinhuanet.com/fortune/2015-10/29/c_1116983078.htm.
責任編輯:曹桂芝
D2
A
1004-3160(2017)02-0030-06
2016-12-10
劉呂紅,女,四川資中人,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近現(xiàn)代基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