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驗方
夏天悶熱,總感覺沒精神、犯困。鄰居推薦一款茶飲,說可以緩解這種夏季不適:薄荷3克、菊花2克,將菊花與薄荷一起放入茶杯中,加蓋沖泡5~10分鐘即可。不知道是否管用,想請專家點評一下。
專家點評:
“暑”是夏天的主氣,為“陽邪”,暑熱熏蒸,人居其中,汗出不止,損傷人體的津液。而津液是氣的載體,氣必須依附于津液而流布于全身。如果津液大量流失,氣也將隨之耗散,最終出現(xiàn)犯困、乏力、氣短、汗多等癥狀。因此,治療夏困時可以從清暑熱、補益正氣著手。
中醫(yī)認為,薄荷性辛涼,入肺、肝經(jīng),能夠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薄荷中還含有揮發(fā)油、薄荷精及單寧等物質,其天然芳香能沁人心脾,起到消除疲勞、提神醒腦的作用。同時,菊花香氣濃郁,也具有一定的松弛神經(jīng)、舒緩頭痛的功效,尤以白菊花為佳。酷夏將至,還可在以上方子基礎上,加入一點金銀花、枸杞,金銀花有宣散的作用,可清利頭目,有效改善頭暈眼花的癥狀。具體做法是:將菊花、金銀花、枸杞放入杯中,倒入少許開水,洗去花表面的微塵,倒掉。再放入2片洗凈的薄荷葉,倒入足夠量的開水,浸泡3分鐘左右,即可飲用。也可以加兩塊冰糖提升口感。
需要注意的是,薄荷在飲用上有禁忌,孕婦不宜食用,肺虛咳嗽、陰虛發(fā)熱多汗的患者也應慎用。睡眠不好者,晚上不宜飲用過多。
我長期患有偏頭痛,尤其是工作緊張時,癥狀更嚴重,有時還惡心、想嘔吐。試過許多藥,都沒有明顯好轉,很快還會復發(fā)。想請專家推薦一個方子。
專家點評:
偏頭痛為常見病,屬于慢性的神經(jīng)血管病,特點是不定時發(fā)作,不定時自愈,但時間長了很難痊愈。中醫(yī)稱之為“頭風”或“偏頭風”,認為多因肝風內動、痰熱互結或風寒入絡而引起頭部氣血壅滯所致,所以在中醫(yī)領域治療偏頭痛多以祛風開竅、活血等為主。
這里推薦一個方子:樟腦3克、冰片0.6克,將藥放在碗中,用鼻直接嗅,或磨成粉后、加沸水沖泡后嗅皆可。相比之下,后兩種方法更好,能讓藥性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出來。嗅后感覺有涼氣直沖入腦中,疼痛可減輕甚至消失。
方中,樟腦能溫散止痛、開竅辟穢;冰片有通諸竅、散郁火、消腫止痛的作用,此二味藥都屬開竅通絡藥物,以鼻嗅之,通過鼻黏膜吸收后可以起到緩解頭痛的作用。
外用藥物相對安全,沒有特別禁忌,但有出血性疾病,比如經(jīng)常鼻出血的不宜使用。另外,樟腦和冰片是揮發(fā)性藥物,需要密封保存。
需要提醒的是,頭痛的類型有很多,此方只適用于偏頭痛。高血壓、腦血管畸形等都可導致頭痛。有些患者偏頭痛只是表象,根本病因是其他疾病。建議偏頭痛劇烈、經(jīng)常發(fā)作的患者盡早到醫(yī)院排查腦部占位性病變等,辨證施治才能徹底擺脫偏頭痛。
我今年50多歲,平時工作應酬較多,前段時間體檢發(fā)現(xiàn)血脂較高,妻子聽人介紹了一款降脂茶,具體如下:荷葉60克,生山楂10克,陳皮、澤瀉各10克。共切研磨,用沸水沖泡,代茶飲,每日一劑。請問專家此方是否有效。
專家點評:
高血脂癥是指血液中的脂類物質增多,從直觀上來看血液變得比較渾濁了,通過這個現(xiàn)象,現(xiàn)代中醫(yī)學者認為本癥的實質是體內形成了濁邪,危害非常大,因為濁邪使人體正常的氣血變質,不但不能給臟腑提供營養(yǎng),相反,由于濁邪容易沉積,還可能堆積在機體的一些重要臟腑,形成重大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等。
中醫(yī)認為,治療高血脂的方法就是升清降濁,通過大小便排出體外。在體內主管升清降濁的是脾胃這一對臟腑,其中脾主升清,把飲食中的精微物質輸送到全身,為機體提供營養(yǎng);胃主降濁,把提取完精華的食物殘渣通過腸道排出體外。本方中荷葉能夠健脾升清、清香升散,能治療瀉痢、脫肛等病癥;山楂能夠健胃消食,增強機體的消化能力,避免“營養(yǎng)過剩”的出現(xiàn);澤瀉是常用的利水濕藥物,用它來把濕濁向下排出;陳皮芳香行氣,也有健脾化濕的功效??梢娺@幾味藥物的作用有升有降,配合起來就把脾胃的運化功能調動起來了,堅持服用可以起到降脂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血脂的升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想降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服用一定時日才能見到效果。
我小時候,經(jīng)常全身起濕疹瘙癢難受,母親總會用一種叫“臭蒲根”的植物煎水給我洗澡,只要洗一兩次,瘙癢即可止住,紅斑塊數(shù)天也消失了。請問專家“臭蒲根”是什么中藥,為何有效?
專家點評:
臭蒲根,為中藥菖蒲之根,又名白菖蒲、蒲劍等,因其有濃烈刺激腥味,故又稱臭蒲。白菖蒲葉莖全年可采,一般根塊以8~9月采挖者為佳。新鮮白菖蒲宜切成1厘米的小段曬干。每次取50~100克煎水洗,1日1~2次,可用1~3天。
白菖蒲味辛、苦,性溫,具有化痰開竅、除濕健脾、殺蟲止癢的功效,可治痰厥昏迷、中風、風濕疼痛、濕疹、疥瘡等癥。白菖蒲葉莖、根塊均是治療皮膚病的良藥,唐《本草圖經(jīng)》說:“治疥瘙,水菖蒲,搗末油調涂?!薄栋不罩胁菟帯酚涊d:“治過敏性皮炎,白菖蒲粉,醋調外搽。”在民間,人們常用本品煎洗治療風疹瘙癢、濕疹等。菖蒲根煎湯熏洗,對皮膚有“安撫”止癢作用,用于治療病菌感染、疥瘡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效果明顯,對過敏性皮炎、濕疹、神經(jīng)性皮炎等,用本品煎洗1~2次,大多能迅速止癢、退疹。
我今年78歲了,得肩周炎快20年了,有時感覺胳膊都抬不起來,用了不少藥方效果都不大。后來,一位病友告訴我一個偏方:川烏、草烏、樟腦各90克,研末,與醋適量調成糊狀,敷于患處,厚約0.5厘米,外裹紗布敷30分鐘,每日1次。想請專家點評一下該方是否可用?
專家點評:
從中藥藥理上講,此方用于肩周炎,能起到改善癥狀的作用。
肩周炎又叫“凍結肩”,是一種退化性疾病,多見于50歲左右的女性,與頸椎病有關系,患者肩部疼痛、活動受限,梳頭、穿衣、舉高等都有困難,特別是遇到風寒后,不適癥狀會表現(xiàn)得更加突出。
中醫(yī)認為,肩周炎是寒氣凝結所致。該方中,川烏、草烏能散寒止痛、通經(jīng)絡,是治療肩周炎的不錯藥物。樟腦看似對緩解肩周炎癥狀作用不大,但它有發(fā)散作用,能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醋在大多數(shù)人看來是一種調味品,實則也是一味中藥,能軟堅散結。上述四種成分合在一起,效果不錯。
方中,川烏、草烏、樟腦各90克的用量也可以,如果想要藥效加倍,可以用熱水袋熱敷,每天1~2次,早晚都可以。若是能配合一些手法推拿疏通經(jīng)絡就更好了,可改善血液循環(huán)和關節(jié)活動度。
此方?jīng)]有特別的禁忌癥,但若患處有皮損,比如皮炎、抓破的傷口等,須先治好皮炎、傷口愈合后再用,以免感染。
另外,肩周炎患者在秋冬季節(jié)要格外做好患處保暖,天氣炎熱時也別貪涼猛吹空調,以免加重癥狀。
經(jīng)常伏案工作的人應注意調整身姿,多做些舒展運動,避免造成慢性勞損和積累性損傷。
我有常年痔瘡,吃東西不注意和上火時候痔瘡就犯了,太痛苦了,這幾天痔瘡又犯了,想請專家推薦幾個治痔瘡的小偏方。
專家點評:
痔瘡的治療原則是:無癥狀的痔無須治療;有癥狀的痔無須根治,以保守治療即藥物治療為主。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過一些食療方、外治法來緩解癥狀。
1. 黑芝麻茯苓粉。將炒熟后的黑芝麻碾碎,與茯苓粉混合,每天服用20克即可。黑芝麻益精血、補肝腎、潤腸燥,茯苓益脾安神、利水滲濕,二者合用可健脾潤腸,緩解便秘及痔瘡出血等癥。
2. 薰洗方。蒲公英、黃柏、赤芍、丹皮各30克,桃仁20克,土茯苓30克,白芷15克,加水2500~3500毫升,煮沸后過濾去渣,將藥液倒入普通盆內,趁熱先熏后洗,每次15~30分鐘,每日一劑,每日2~3次。該方適用于痔瘡發(fā)作時常見肛門墜痛或痔核紅腫劇痛,或便時出血,兼有便秘、尿黃、唇干、咽燥等熱象者。
此外,還可根據(jù)病情選用一些內服中成藥,如化痔丸、地榆槐角丸等。但這類中成藥大都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潤燥之功,藥性偏于苦寒,脾胃虛弱者和孕婦、兒童最好不要用。用藥期間痔瘡患者應避免久坐,養(yǎng)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多飲水,多吃蔬果及豆制品等。
我今年60歲,這幾年夏天到了,總是莫名的心煩氣躁,難道是天氣太熱的原因,想請專家推薦可以解煩一個方子。
專家點評:
夏季總是容易讓人心煩。這是因為,當空氣濕度隨著溫度上升而加大時,人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煩躁情緒,注意力和自控力也會相應減弱。由于機體抗病能力減弱,長時間獨處等原因,老人們的夏季心煩指數(shù)會比年輕人更高。
這里給大家推薦一個能清熱除煩的方子:金銀花20克,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各15克,用400毫升水沖泡,代茶飲。
方中,金銀花清熱解毒、涼血利咽;野菊花味苦入肝、味辛入肺,常用于風火上攻,熱毒蘊結,與金銀花同用,能令清熱解毒(即“下火”)之效倍增;蒲公英清熱利尿,讓體內熱毒隨小便排出體外;紫花地丁可清熱、涼血、解毒;天葵子也為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之要藥。
紫花地丁與天葵子合用偏寒涼,如果身體毒氣并不嚴重,建議改用較平和的甘草代替,甘草調和諸藥,顧護脾胃,也比較適合現(xiàn)代人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