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瀟翔
(湖北民族學(xué)院,湖北恩施 445000)
·荊楚文化
論土家族文化中的鳳凰意象
——以鄂西土家族民居、婚戀、喪葬、工藝文化為例
陳瀟翔
(湖北民族學(xué)院,湖北恩施 445000)
鳳凰被視為包括土家族在內(nèi)的中華民族的圖騰和精神象征之一,是真善美和吉祥如意的化身。民居文化、婚戀文化、喪葬文化、工藝文化中的鳳凰意象,是鄂西土家族崇鳳的表現(xiàn)。
鳳凰;土家族;圖騰
鳳凰,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和精神象征之一。人們在鳳凰身上寄托著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格理想?!渡胶=?jīng)·南山經(jīng)》就描繪出鳳凰身上顯示的五種優(yōu)秀品性“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考古發(fā)現(xiàn)我國最早的鳳凰圖案是湖南高廟出土陶罐上的鳳紋,距今已有7800年左右。①見2004年3月31日新華網(wǎng)《我國發(fā)現(xiàn)最古老的鳳凰圖案》。從遙遠(yuǎn)的新石器時代至今,和美的鳳凰飛越了七八千年的歷史長空,將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對身外世界的理想和體驗、希望和期待、智慧和情感所凝結(jié)的文化理念進(jìn)行傳播和弘揚(yáng)。
湖北的土家族生活在鄂西山區(qū),是古代巴人的一支后裔,以虎為圖騰,但也崇鳳。在他們的社會生活和精神情感世界里無處沒有鳳凰的身影。由于土家族是一個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的民族,因此口傳身授是他們傳承民族意識的唯一途徑。民歌是文化語言中最活躍的因素。學(xué)者蔡元亨指出:一個民族“生命活力的諸多因素中,哪些文化因素是最活躍的因素,找到它就找到了民族精神的染色體。就能看到從遠(yuǎn)古的神壇投射到今天,還將投射到未來的那縷文化祥光。”[1](p1)正因如此,筆者更多地從土家族的民歌中來尋找飛翔在土家族文化尤其是在民居文化、婚戀文化、喪葬文化、工藝文化中的鳳凰意象。
土家族居住地自然環(huán)境惡劣。山高崖險、氣候多雨潮濕。古先民最早多在樹上“巢居”或在山洞里“穴居”。后來在地面上用泥土、木柱、茅草蓋房,因地制宜逐步形成一種“干欄式”的居民建筑。據(jù)《新唐書》卷二二二記載:“南平僚……多瘴癘,山有毒草、沙虱、蝮蛇,人居樓,梯而上,名曰干欄”?!段簳肪硪徽f:“僚者,蓋南蠻之別種……散居山谷,依柱積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欄,干欄大小,隨家口之?dāng)?shù)?!?/p>
干欄,也叫吊腳樓,是一種別具風(fēng)格的房屋建筑。它分單吊、雙吊、四合水、二屋吊、平地吊等類型。土家人在建房時特別注重“風(fēng)水”,是天人合一哲學(xué)思維與人神共處宇宙觀的具體體現(xiàn)。在吊腳樓的各種建筑形式中依照經(jīng)濟(jì)實(shí)力有不同裝飾。富裕人家的吊腳樓集建筑、繪畫、雕刻藝術(shù)于一體。土家族在建房過程中十分講究房屋選址和營造儀式,在整個建房過程中,鳳文化元素非常鮮明。
房屋選址要講究“好風(fēng)水”,而有鳳凰元素是“好風(fēng)水”的重要標(biāo)志之一。有一首名為《贊屋場》的民間歌謠唱道:“走上高處打一望,主東選的好屋場,前有來龍三千里;后有錦雞配鳳凰;東有春風(fēng)楊柳伴金馬,西有晴雪梅花照玉堂;南有大開宇宙鳴金鐘;北有明燈高掛閃金光。左青龍,右白虎,華堂落成盡享福”。[2](p298)
房屋營造過程中有許多儀式步驟,其間沉淀了大量的神秘文化,“是一種神秘文化與民族文化、自然環(huán)境相融合的建筑文化,因而其建筑程序較為獨(dú)特”。[3](p319)建房以前要“卜宅”,即看風(fēng)水;然后要“擇日”,即選擇吉日動工;重要的一環(huán)是“上梁”,即架棟梁;中間棟梁要選粗大的“千年柏、萬年杉”;還要拋“上梁粑粑”,唱“贊屋歌”;最后是“裝飾”,即在屋檐、走廊、門窗上繪或雕上彩圖,如此等等,莊嚴(yán)而繁雜。鳳凰是這些儀式步驟中不可或缺的主角。一首《建房歌》唱道:“吉日良期,修造華堂。魯班到此,大吉大昌……昔日唐僧去取經(jīng),帶回三雙六個蛋,抱出三雙六只雞。昆侖山上抱雞蛋,鳳凰窩里雞長成?!苯又殖骸耙恢浑u飛到天上去,天門土地撒把米,天上吃天上長,脫了毛換了衣,取名叫做鳳凰雞……萬丈高樓從地起?!痹凇按盍骸边^程中又有民歌唱道:“棟梁安放屋中央,手拿紅綾來搭梁。左手搭梁金雞叫,右手搭梁引鳳凰。雙手搭梁把福享,來為主家降吉祥?!边€有一首《贊梁》的民歌唱道:“忙忙忙走忙忙,一步走進(jìn)新華堂。華堂里頭打一望,新建華堂真漂亮。巧匠能工能工巧匠,枋柱磉礅很有名堂。前檐柱一對打得好,打的二龍來搶寶;中柱一對打得強(qiáng),打的雙鳳來朝陽;后檐柱一對打得精,打的獅子配麒麟”。[2](p290-293)
在利川縣大水井建筑群的梁架、托木上有許多精美雕刻,其中不乏形色各異的鳳凰。
在土家族的轉(zhuǎn)角屋的門窗和姑娘的木器嫁妝上,也有不少鳳凰的彩繪和木雕。最有特色的是滴水帶踏板的雕花床。層層鏤花雕刻,圖案為“喜鵲鬧梅”、“雙鳳朝陽”、“龍鳳呈祥”等等。
鳳凰在土家房屋與家具中飛翔,與土家人民相依相伴、不離不棄。
原生態(tài)的土家族的婚戀習(xí)俗是自由開放的。男女青年可以自由戀愛,吹木葉、唱山歌是表達(dá)愛意的自然方式。但從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歸流以后,由于統(tǒng)治者強(qiáng)力推行孔孟禮儀,受漢民族文化的影響,也實(shí)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介制度。但是土家兒女在反抗舊禮教過程中仍然流行著像“女兒會”、“歌為媒”等追求自由的婚戀文化因子和“哭嫁”、“攔門”、“發(fā)親”“鬧房”、“回門”等婚姻儀式。
反映男向女求愛方面五句子民歌唱道:“風(fēng)催鳳凰雨淋淋,梧桐樹上鳳凰鳴。雨打芭蕉根不濕,風(fēng)催鳳凰早出林。龍鳳戲珠鬧歡心?!盵2](p4)另一首反映女向男求愛方面五句子民歌則唱道:“高山嶺上逗鳳凰,大樹腳下逗風(fēng)涼;樓房瓦屋逗燕子,三月春草逗牛羊。十八幺姑逗情郎”。[2](p4)還有一首民歌則唱道:“高坡高嶺逗風(fēng)涼;平地栽花逗鳳凰;樓房瓦屋逗燕子;十八大姐逗情郎”。[2](p24)還有反映男女互相傳情方面的民歌:其中一首盤歌對唱道:“女:叫你莫來就莫來,莫來擾壞奴花臺。姐是園中梧桐樹,鸚歌去了鳳凰來。男:叫我不來我偏來,定要繞壞你花臺。郎是山中麻鷂子,鸚歌鳳凰趕得開?!盵2](p33)
戀愛成功,要結(jié)婚了,土家人在成親的頭天晚上,新郎要在家神面前呈上供品,跪拜祖宗。接著長輩們要給新郎加冠、整衣、束帶、打扮得十分漂亮,這叫扮郎。扮郎結(jié)束,就擊鼓鳴金、吹嗩吶放鞭炮。接著,長輩們就給新郎斟酒表示祝賀。一首《扮郎》祝酒歌唱道:“一杯酒,狀元紅;打馬游街在朝中。不是朝中的棟梁,就是海底的蛟龍……四杯酒,四季長;親朋飲酒招鳳凰。鳳凰久居貴府上,特來貴府陪新郎……八杯酒,桂花香;月宮嫦娥下玉堂。絲牽繡幕多自在,屏風(fēng)孔雀鳳配凰?!盵2](p311-312)
土家族的女娃為了表達(dá)離父母、別親人的心情,在出嫁前的一個月或十天就開始“哭嫁”儀式。先在自家哭,后在伯伯叔叔家哭。新嫁姑娘主哭,母親、伯母、嬸娘、姐妹們伴哭。在出嫁前的那天晚上,哭嫁達(dá)到高潮。嫁娘與九個姑娘共十人一起哭,俗稱“哭十姊妹”?,F(xiàn)將有關(guān)鳳凰部分的內(nèi)容介紹如下。土家族“哭嫁歌”中有一首《哭爹》的民歌,其中唱道:“常言父望子成龍,為娘只望成鳳。雞抱鴨兒不應(yīng)該,哪知今日要分開……”[2](p279)還有一首《哭“露水傘”》的民歌:“我家門前柳成行,別家門前梧桐長。柳樹開花空歡喜,梧桐結(jié)果引鳳凰。今天打起露水傘,我在東邊娘西邊。我在東邊受苦難,娘在西邊常掛念。姐妹好比樹上果,長大一個走一個。”[2](p288-289)
新郎娶妻,親朋好友都來祝賀,鳳凰自然要飛進(jìn)喜慶人家。一首叫《贊匾》的民歌唱道:“鳳凰樓里好熱鬧,特向新郎把喜道。喜期喜鵲報喜訊,牛郎織女配鵲橋……紅綢扎起大紅花,朵朵鮮花開得俏。紅匾高掛大堂上,恩愛夫妻同到老”?!顿澖鸹ā访窀鑴t唱道:“手拿金花亮晶晶,說起金花有原因……手拿金花喜洋洋,我今拿來賀新郎。插到左邊生貴子,插到右邊生鳳凰”。[2](p316-317)
土家人在成親的第二天或第三天早上,新娘子要參廚。她在“送親客”和婆婆等人的陪同下來到廚房,先放鞭炮,接著就將葵花、花生糖果、紅包等禮物送給廚師,廚師邊接邊唱《參廚歌》:“金鳳成親帶桂香,清江岸邊好姑娘。花開并蒂姻緣美,人共同心恩愛長。田家姑娘好大方,送來粑粑和喜糧……新人真能干,美滿姻緣萬年長”。[2](p319)
土家族的喪事葬制很有特色。首先是“下榻入殮”;然后設(shè)靈堂三日(也有五或七天的),在出殯前一夜舉行“葬禮”,請老土司或道士主持,有歌師與親友及村民讀祭文、唱孝歌,邊歌邊舞,謂之“撒爾嗬”;到天亮?xí)r“辭靈出殯”,然后“安葬”。土葬墓地也很講究“風(fēng)水”。
“撒爾嗬”也叫跳喪歌舞?!啊怂里堦甸_,不請自然來’。是土家族團(tuán)結(jié)互助心理素質(zhì)的表現(xiàn)。一家舉喪,人們就會從四面八方前來幫忙……跳一夜撒爾嗬?!盵3](p258)大家邊唱邊舞,唱詞內(nèi)容涵蓋婚戀生活、生產(chǎn)知識、時政歌謠、閑言趣事、歷史演義,無拘無束,那氣氛情態(tài)似乎不是在悼亡,卻象是慶祝。唱詞中尤其是情歌中常有鳳凰和鳴。歌如此,舞亦使然。其舞蹈基本動作大約有二十多個,如“犀牛望月”、“鳳凰展翅”、“猛虎下山”等等。其中模擬鳳凰的動作如“鳳點(diǎn)頭”、“鳳飛虎躍”等動作靈活多樣、優(yōu)美動人。
土家族的墓地不僅講究“風(fēng)水”,有錢人家還很講究墓地建筑。利川魚木寨方園不過幾華里,留存至今的豪華墓地建筑就有十余座。其中工藝最為精湛的要算成永高夫婦墓。該墓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占地近百平方米,分前后兩院。前院左右各有側(cè)門進(jìn)入墓院。左名“自在宮”,門楣有浮雕“迎親圖”,17個人物形態(tài)各異。門內(nèi)額則陰刻著“千秋樂”圖,飾以“雙鳳朝陽”浮雕,線條流暢,構(gòu)圖新穎。右門正門雕五龍護(hù)衛(wèi)匾額,在門內(nèi)額陰刻“萬年芳”三字,飾以“龍鳳牡丹”及打虎圖浮雕。墓院內(nèi)以水磨青石鋪地,中以間隔墻為前后兩院。前院墓廊,后院墓室。墓室中分一、二、三層石刻,內(nèi)容十分豐富,其中第三層四角鴟尾高翹,龍鳳造型生動,姿態(tài)各異。整個墓院浮雕藝術(shù)精彩動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陽刻在石抱廳穹隆中心的園柱草書“?!弊?,系由兩對鳳首龍尾交尾圖組成。鳳首張嘴揚(yáng)冠,相對而鳴,龍身互纏,尾部交合,文化意蘊(yùn)深刻。
在土家族的喪葬文化中,鳳凰一直守護(hù)著逝者的安寧。
土家族人民富有聰明才智,多出能工巧匠,傳統(tǒng)工藝十分精美。以西蘭卡普為代表的民間織錦堪稱一絕。土家姑娘從小就隨其母操習(xí)針織技術(shù),出嫁時必須有自己編織的西蘭卡普陪嫁。西蘭卡普的花紋圖案豐富多彩,風(fēng)格各異。“鳳穿牡丹”、“雙鳳朝陽”、“龍鳳呈祥”等鳳凰題材的作品為數(shù)甚多。
土家族地區(qū)礦產(chǎn)資源豐富,“尤以金銀、水銀、鉛、鐵、銅、砂、銻、煤為最”。到乾隆時,已是采取鼓勵的政策,規(guī)定金、銀、銅、鐵、汞、砂等礦,聽民自備工本開采,官為抽稅”。[3](p93)所以金銀手飾工藝品很多,鳳是其中主要題材之一。一首《升號辭》的民歌中唱道:“桌子四角方,擺著金絲袋。袋袋金銀擺滿桌。上裝金蟾戲水;下裝金鳳朝陽。雙手揭開金盒蓋,八寶禮物獻(xiàn)出來?!盵2](p327)
在刺繡作品中,“繡荷色”最為常見。一首民歌小調(diào)《十銹荷包》唱道:“正月里是元霄,我看幺姑繡荷包……九月里來是重陽,緞子荷包繡鳳凰,又繡美女配情郎?!盵4](p85)另一首《繡荷包》小調(diào)則唱道:“五月里來是端陽,緞子荷包繡鳳凰,繡個雙鳳來朝陽”[4](p86)還有一首《繡荷包》小調(diào)唱道:“五月里來是端陽,緞子荷包繡情郎,又繡鸚哥與鳳凰”。[4](p139)《要嫁妝》民歌小調(diào),則唱出繡在枕頭中的鳳凰意象:“八月桂花香,小妹妹要嫁妝,一要花板床……六要鴛鴦?wù)恚砩侠C鳳凰。”[4](p334)
除刺繡之外,紡織印染也是土家族傳統(tǒng)工藝中的名品,鳳凰自然會飛翔其中。一首《一對鴛鴦飛過河》的歌曲唱道:“一對鴛鴦飛過河,十個大姐織綾羅,大姐機(jī)上織一年,織起天邊彩云翻。二姐機(jī)上顯手段,織個鳳凰對牡丹……”[4](p335)
土家族的傳統(tǒng)工藝還有許多,鳳凰題材永遠(yuǎn)是其圖案中的主角。
土家族作為古代巴人的后代,自然傳承了以虎為圖騰的文化傳統(tǒng)。但是,他們尊虎也崇鳳。追根溯源究其崇鳳的原因,筆者認(rèn)為是與土家族的鳥崇拜信仰有關(guān)。流傳在鄂西有關(guān)土家族起源之一的《余氏婆婆》傳說可以證明這一點(diǎn)。其故事傳說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個部落拼殺,最后只剩下一個叫余香香的姑娘,當(dāng)她處在懸?guī)r險地時,突然飛來一只大老鷹,將其載到一個平壩上。鷹飛走了,她饑渴難忍。此時又有一只錦雞過來,用腳爪在地上刨出一個水潭,讓她解渴;傍晚那只老鷹又給她叼來苞谷籽讓她充饑。有天晚上,她夢見有兩只斑鳩大的老鷹鉆進(jìn)她的懷里,因此她懷胎十月生下一男一女,男娃取名天飛,女娃取名芝蘭,余香香又指著錦雞刨出的水潭說:“你倆就姓覃吧!”后來余香香老了,臨死前把兩個孩子叫到身旁,交代說:老鷹是救命恩人,不得傷害,且應(yīng)稱呼為“鷹氏公公”;死后要將自己的墳?zāi)菇ㄔ阱\雞刨出的水潭北邊。這對兄妹長大以后,通過點(diǎn)燃在兩山炷香的煙子對接、兩山頂滾下的石磨合攏、分別繞山能夠碰面等三重天意的考驗,兄妹為了人類的繁衍終于成親,并生下八子。覃氏土家后代將他們的祖先尊稱之為“余氏婆婆”。土家族的鳥崇拜信仰由此可見一斑。
學(xué)者龐進(jìn)認(rèn)為,鳳凰“是由生活在現(xiàn)實(shí)中的多種動物以及某些自然天象融合起來的神物”[5](p3)金雞、鷹、燕、烏鴉、鶴、孔雀、鴛鴦等都是鳳這種神鳥的原形。土家族由于生存環(huán)境的影響,在心靈深處就隱藏著天人和諧統(tǒng)一的宇宙觀。因此,他們由鳥崇拜發(fā)展到崇鳳信仰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在鳳的身上完美地體現(xiàn)了中國和合哲學(xué)的精髓。
土家族崇鳳,還有考古文物的證明。土家族的先祖巴人有崖葬的習(xí)俗,與鄂西毗鄰的重慶奉節(jié)縣于1978年曾在崖葬的絕壁上發(fā)現(xiàn)了戰(zhàn)國至西漢早期的巴式柳葉劍,在其近柄處均有相同的鳳鳥花紋,長喙、尾四羽、柄上有兩穿孔。在利川市大王壩古蠻王的崖葬墓室后壁上發(fā)現(xiàn)唐宋時期的石刻,在形似太陽的圓圈中刻有一大型鳳鳥,頭前伸展翅、作起舞狀。在土司時代的墓葬中有關(guān)鳳的出土文物則更為豐富。20世紀(jì)七八十年代,曾在宣恩縣城西山坡的土司墓葬地出土了一件“金鳳冠”,其藝術(shù)造型令人驚嘆。文獻(xiàn)記載道:“鳳冠中的飾件有蝶、鳳、環(huán)、簪等”,“1958年時也曾出土過金鳳冠一頂”,“1976年發(fā)現(xiàn)的金鳳冠文物的計重800克?!盵6](p328)
土家族的鳳凰意象所賦予的人文內(nèi)涵十分豐富,從現(xiàn)在搜集到的資料看,起碼具有如下意蘊(yùn):
鳳凰是祭宗懷祖的象征。本文中曾講述“余氏婆婆”這個土家族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可見鳥(鳳之主源)與土家族祖先的親密關(guān)系。擺手舞是土家族寓祭祀、娛樂于一身的群眾性舞蹈,多在春節(jié)期間舉行。“跳擺手舞前,人們扛著龍鳳大旗,打著燈籠火把,吹響嗩吶、牛角號,點(diǎn)燃鞭炮,放響三眼銃,抬著豬頭、臘肉、糍粑、米酒等各種祭品來到擺手堂,首先參神拜祖”。[3](p256)有些地方則打著龍、鳳、虎三旗。這些龍、鳳、虎在祭祀場合出現(xiàn)都表明是對土家族祖先、對整個中華民族祖先的崇敬和緬懷。本文中曾提及的魚木寨向梓墓的石雕“鳳首龍尾交尾圖”,鳳首張嘴揚(yáng)冠,龍身相應(yīng)纏,尾部交合,是對人類起源生殖崇拜的一種暗喻。
鳳凰是美麗吉祥的象征。土家婦女梳頭的最美造型就是“鳳凰頭”。一首《十愛姐》中說:“一愛姐的頭,頭發(fā)黑油油。梳子梳得滾繡球,盤龍對鳳頭”。[2](p10)有一首《梳頭歌》說:“三姐梳的龍和鳳,龍鳳呈祥兩抬頭。”[2](p190)恩施陪十秭妹歌中有一首《鬧五更》的民歌唱道:“三更金雞叫呦呦,姐在房中才梳頭。左邊梳起盤龍髻,右邊梳起鳳凰頭”。[4](p328)一首《柑子樹上板干柴》唱道:“上轎鞋上滴塊油,新打金梳來梳頭,前頭梳的十樣錦,后頭梳的鳳凰頭。”[4](p339)土家族愛美喜吉祥常常把鳳與花、鳳與艷鳥融于同一圖案中,這在他們的傳統(tǒng)工藝美術(shù)作品中屢見不鮮,在民歌中也有不少表現(xiàn)。一首名為《一對鴛鴦飛過河》的民歌唱道:“大姐上機(jī)織一年,織起天邊彩云翻,二姐上機(jī)顯手段,織個鳳凰對牡丹”[4](p355)在一首名為《散花》的孝歌中唱道:“什么開花黃又黃?什么開花像太陽?什么開花倒掛起?什么開花追鳳凰?油菜開花黃又黃,葵花開花像太陽。核桃開花倒掛起,芙蓉開花追鳳凰”。[4](p388)有一首《盤歌》將鳳凰比喻吉祥時說:“歌師來到這地方,好比鳳凰落山莊……歌師唱歌真好聽,唱得鳳凰枝頭站”。[2](p363-365)還有一首《干龍船調(diào)》唱道“那邊劃到這邊來,這邊處處百花開。鳳凰展翅來得快,我給主東送財來……一進(jìn)門來用目望,主東坐個好屋場。前頭坐的八字向;后有雙鳳來朝陽。坐在龍頭生貴子,坐在龍尾出鳳凰”。[2](p330-331)
鳳凰是女性主角意識的象征。在土家族的人文歷史中,母系社會的遺風(fēng)較為盛行。有學(xué)者認(rèn)為:“土家女人不像希伯來的女人,是上帝用男人肋骨創(chuàng)造的。相反,她們是‘女媧一世’最激動的生命創(chuàng)造物。這就從人類起源文化上拿掉了女人的附屬地位。似乎她們是為了拯救男人,保證生命的延續(xù)才成為土家女人的,也緣于這個偉大的使命,她們才日升月恒地勞作”。有一首土家族民歌印證了這一點(diǎn):“月亮歇得么?歇得。太陽歇得么?歇得。女人歇得么?歇不得。月亮歇了還有月亮,太陽歇了還有太陽。女人歇了,娃娃、大人沒衣穿,沒飯吃。女人歇了,日子就歇了?!盵1](p212)這種對婦女重要性的認(rèn)識,在一首《百鳥打仗》的民歌中有著明顯的反映:“鳳凰坐在金巒殿,喜鵲守衛(wèi)好精神。烏鴉丞相奏一本,八哥偵探報分明。東山反了鐵鷂子,西山作亂九頭鷹。畫眉奉命跑得急,貓頭鷹軍師去點(diǎn)兵。前點(diǎn)三千陽雀子,后點(diǎn)五千麻雀兵。錦雞女將披花甲,山喳子系著鐵圍裙。絲毛鸚鵡當(dāng)先鋒,尖嘴白鶴打頭陣。杜鵑張口寫血書,布谷發(fā)誓當(dāng)后勤。斑鳩咕咕吹軍號,燕兒展翅送秘信。一打東山鐵鷂子,二打西山九頭鷹,黃鶯姐姐奏凱歌;孔雀娘娘開畫屏。啄木鳥擂起得勝鼓,百鳥收兵把功慶”。[2](p350-351)鳳為百鳥之王的神韻描繪得有聲有色。還有一首《喜慶歌》中寫道:“一對鳳凰飛出林,一對喜鵲隨后跟,鳳凰含花花結(jié)果,喜鵲含花果團(tuán)圓。花結(jié)果來果團(tuán)圓,花果團(tuán)圓萬萬年。恭喜你來恭喜你,恩愛夫妻到百年”。[4](p354)在這首歌中,既可隱喻鳳與凰是夫妻;也可理解為鳳凰與喜鵲結(jié)成家。鳳凰如果比喻為女性的話,喜鵲只能望著鳳凰“隨后跟”。恩愛夫妻誰做主已是一目了然。鳳凰還是土家族心中高貴女子的象征。有一首《今天梧桐落雛鳳》歌中有道:“貴府千金是只鳳,敞門小郎是梧桐。喜鵲展翅迎金鳳,金鳳棲身在梧桐。梧桐不怕風(fēng)搖動,金鳳何懼雪來壅。金天梧桐落雛鳳,云間仙客喜乘龍?!盵2](p317)還有一首《出閨賀辭》說:“天上金鉤吊玉鉤,地下金鳳出彩樓。少年舉子登金榜,千金小姐出繡樓。”[2](p324)我們說鳳凰是女性主角意識的象征是相對的,也有的民謠中也可泛指男性。有一首《靈前哭夫》的敘事歌唱道:“奴愛夫讀書人通今博古,奴愛夫人才好品貌不俗。旁人說鴉與鳳哪能對舞,我說是鴛鴦鳥早已生出。夫也喜奴也歡不離寸步?!盵2](p387)顯然這里的鴉是夫人自喻,而鳳的高貴美好意涵給予了他的丈夫。
鳳凰在古代是一類鳥的稱謂,無性別意涵。“宋以后,雙鳳開始分雌雄”。[7](p59)鳳為陽喻雄,凰為陰喻雌,鳳凰成為恩愛夫妻的象征。在中華文化的本質(zhì)含義上,大多數(shù)人還是把鳳凰視為真善美和吉祥如意的化身,土家族文化也概莫能外。在土家族聚居區(qū),以鳳為人名、地名、物名的情況不在少數(shù)。具有標(biāo)志性意義的是恩施州的“來鳳縣”就是因其縣城所在地有“翔鳳山”而得名的。據(jù)《來鳳縣志·卷之三十二雜綴志》記載:“雍正年,鳳鳴于半邊城。半邊城在城東半里,即翔鳳山也。土司時,相傳有鳳集于此,邑后因之得名”。
鳳凰載著包括土家族在內(nèi)的中華民族的審美理念和價值判斷從遠(yuǎn)古飛來,也必將載著新時代的中華兒女的心靈期待,飛向世界飛向未來。
[1]蔡元亨.大魂之音[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xué)出版社,2001.
[2]徐開芳.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間歌謠集[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3]彭英明.土家族文化通志新編[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4]徐開芳.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間歌曲集[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5]龐進(jìn).中國鳳文化[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7.
[6]鄧輝.土家族區(qū)域的考古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xué)出版社,1999.
[7]顧方松.鳳鳥圖案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4.
責(zé)任編輯 唐偉
K892.3
A
1003-8477(2017)03-0194-05
陳瀟翔(1992—),男,湖北民族學(xué)院民族學(xué)與社會學(xué)學(xué)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