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祖昱
2016年是中國房地產政策變化最多、成交規(guī)模最大、地價房價創(chuàng)新高的一年,有太多瞬間和過往值得記錄和紀念,也有太多戲劇性的情節(jié)適合在歲末年初這一節(jié)點上細味、回望。
一、市場篇
1.政策:180度轉向
今年政策面可分成涇渭分明的兩個時間段,在前三季度,大多數(shù)城市的政策導向仍是去庫存、支持自住型購買需求,僅上海、合肥、南京等少數(shù)熱點城市出現(xiàn)政策收緊,但對市場影響有限。中央繼2015年“9.30”下調首付最低至2.5成之后,2016年1月進一步將不限購城市首付款比例下調至最低20%,其后多部委聯(lián)合發(fā)文調整契稅、營業(yè)稅,以及5月全面實行“營改增”,交易稅負較之前再降4.8%。緊隨中央腳步,上半年有30多個省市先后出臺刺激方案,主要方式有三類:其一,鼓勵農民進城買房;其二,調減乃至暫停土地供應;其三,多數(shù)城市給予購房貨幣補貼。
但四季度卻是急轉直下,自“9·30”開啟22城密集調控之后,以“四限”(限購、限貸、限價、限錢)為代表的調控政策不斷在熱點城市蔓延、升級。其中,限購、限貸出現(xiàn)頻率最高,部分城市更是升級原先的限購、限貸政策。典型如南京、蘇州二套房首付比例可達80%,上海、鄭州等市也在年末進入了“認房又認貸”的嚴限貸款模式。
一年之中政策先松后緊,差異如此之大,也是歷年罕見。
2.投資:全年增速回穩(wěn)
自2013年8月房地產開發(fā)投資累積增速跌破20%開始,其后即一路下滑,2015年降至最低1%,2016年初在基數(shù)效應以及新開工面積增速加快、土地購置回暖帶動下,房地產開發(fā)投資額艱難筑底回升,2016年4月增速達到7.2%,為2015年下半年以來最高。下半年,受全國土地供給持續(xù)收緊,部分熱點城市供地政策變化等因素影響,投資增速進入平臺波動期。截至到11月,全國房地產開發(fā)投資額同比名義增長6.5%,預計12月也不會出現(xiàn)太大波動。
可以說2016年是房地產開發(fā)投資回到正常速度的一年,為GDP穩(wěn)定6.5%的增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開工面積方面,受此前基數(shù)較低影響,2016年增速由負轉正,一季度累計同比增速攀升至21.4%的最高點,絕對量也在6月份創(chuàng)下年內高點,在短暫的高位盤整后隨即逐月下滑。四季度以來,增速始終保持在10%以下,新開工面積增速沖高僅“曇花一現(xiàn)”。由此來看,在中央“去庫存”大方針不變、熱點城市預售證控價加嚴的背景之下,短期內新開工指標依然面臨著較大的上行壓力。
3.市場:成交量價共創(chuàng)新高
繼2013年之后,中國房地產成交面積、成交金額再次雙雙創(chuàng)下新高。簡單測算一下,全年商品房成交量價有望達到15億平方米、12萬億元,與十年前的行業(yè)規(guī)模相比,成交面積達到了2.5倍,成交金額更是達到了6.3倍。
特別強調的是,15億平方米應該是歷史天量,繼2013年達到13億平方米之后,2016年再度出現(xiàn)如此大幅的提高,未來應該是很難打破了。當然金額方面仍有突破紀錄的希望,隨著產品價格的持續(xù)提升,成交金額依然有望突破2016年的12萬億元。
4.房價:快速攀升誘發(fā)政策調控
2016年初,部分熱點城市房價率先上漲,春節(jié)之后,房價升溫現(xiàn)象更是進一步蔓延。從70城房價數(shù)據(jù)來看,上半年不僅深圳、上海、南京、合肥等城市房價高漲,惠州、無錫也加入了房價快速上漲的行列,二季度房價漲幅均超過7%。三季度房價漲幅進一步加快,多達12座城市單季度房價漲幅超過10%,其中無錫更是達到17%高居首位。再加之9月份“深圳6平米88萬天價房”,人民日報《失去奮斗 房產再多我們也將無家可歸》等報導的傳播,更是讓有關房價的輿論矛盾進一步顯露和激化,并最終引發(fā)了9月底開始的新一輪調控。
受政策調控限制,四季度以來熱點城市房價增速確實明顯放緩,不過在長沙、無錫等調控相對寬松的城市,房價依舊在快速攀升,11月房價較9月份漲幅達到了6%。
從全年房價漲幅來看,熱點城市依舊領先。深圳依舊以51%的定基漲幅高居首位,合肥、南京、廈門等熱點城市以49%的增速緊隨其后(70城無廈門),排在前十的也大多為熱點一二線城市,三線城市中,只有無錫以35%的增速排在第六。
5.土地:最重要的關鍵字——“地王”
2016年全國土地成交面積依舊同比回落,但成交金額卻在不斷上升。前11月,全國土地購置面積19045萬平方米,同比下滑4.3%。與之相對的是,土地成交價款同比增速持續(xù)正增長,且三季度加速上揚,到11月末,土地成交價款累計達到7777.48億元,已超過2015年全年金額,累計同比增速高達21.4%,創(chuàng)下自2014年以來新高。
2016年土地成交量指標的量升價漲,一方面是受成交結構影響,三四線城市在“去庫存”方針下土地供給持續(xù)收窄、一二線高價土地成交占比上升所致,另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因為“地王年”的到來。
據(jù)最新統(tǒng)計,2016年全國共計成交336宗單價、總價“地王”,數(shù)量再創(chuàng)新高。自3月份以來,土地市場明顯回暖,供需兩旺、“地王”數(shù)量直線攀升,9月更是密集成交64宗單價、總價“地王”。10月各城市密集發(fā)布調控政策后,各地供地進入“空窗期”,部分熱點城市如廣州、廈門、合肥等也開始限地價、競配建等土地調控,但依然沒有改變逢拍必出“地王”的格局。2016年熱點城市土地的價格漲幅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房價漲幅,面包比房價貴成為了熱點城市的普遍現(xiàn)象。而地價的上漲又再一次促使房價攀升,形成了地價房價之間的聯(lián)動。
而就十大總價與單價“地王”來看,榜首與門檻也有顯著提升。深圳的兩宗地塊占據(jù)總價榜前兩名,寶安區(qū)新會展中心地塊以總價310億元遙遙領先于其他“地王”,比2015年總價榜首多出197億元,漲幅達174%,同時也是新的全國“地王”。今年排名第十位的總價“地王”的成交價格87億元,相比去年TOP10門檻提升了23%。
2016年單價“地王”TOP10的榜首和門檻均較2015漲幅分別為25%和11%,這一漲幅雖不及總價,但由于去除了規(guī)模的差異,其增幅更是不容小覷。2016年TOP10單價“地王”集中在上海,達7宗之多,榜首中興社區(qū)地塊單價更是達到10萬元/平方米,較2015年的上海單價“地王”高出一倍。此外,深圳、天津、路南京各有1宗入榜。
2016是中國房地產政策變化最多,成交規(guī)模最大,地價房價創(chuàng)新高的一年,應該會在行業(y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二、企業(yè)篇
1.銷售:規(guī)模突飛猛進
2016年,房企的銷售規(guī)模創(chuàng)新高,尤其是前三強房企,截止到11月底,恒大、萬科銷售額緊逼3500億元,碧桂園則逼近3000億元,全年恒大、萬科有望突破4000億元。此外,目前千億房企已有10家,預計年底將擴容至12家。門檻方面,相比2015年,2016年TOP10、TOP20、TOP50及TOP100的金額門檻將全線提升,其中,TOP10門檻有望達到1200億元。
12月31日下午,克而瑞將發(fā)布2016年年度房企銷售排行榜,房企梯隊及門檻情況也將一一揭曉,讓我們拭目以待。
2.投資:量價加速提升
今年,房企加碼城市進入及土地獲取。銷售業(yè)績突出,資金相對寬松(2016年前9月資金比較寬裕),再加上規(guī)模增長的要求和市場的壓力,使得房企在城市進入、土地招拍掛市場與收并購方面比往年表現(xiàn)的更加積極。
目前,30家典型房企新增土地儲備有近3億平方米,同比增長34%,總成交額12727億元,同比增長51%,其中,碧桂園以7446萬方新增土地儲備領跑,拿地金額也是房企中最多的一家。
而在收并購上,作為“并購王”的融創(chuàng)延續(xù)以往策略,通過收購方式將988萬方土地儲備收入囊中,保利、中海則借力央企整合大勢,分別獲取中海、中信旗下項目。
3.戰(zhàn)略:輕、重資產結合
輕資產與重資產的結合是房企戰(zhàn)略一大方向。最近幾年,輕資產獲得房企廣泛關注,通過品牌和管理的輸出,不耗費資金成本,便從中獲取收益。
目前,有不少房企涉足輕資產業(yè)務,典型如綠城、濱江,在行業(yè)內屬于參與較早的品牌房企,主要集中于住宅項目的建設與運營,在商業(yè)領域,萬達、大悅城也加入進來,以萬達廣場、大悅城的品牌力量,吸引投資方資金注入。
此外,還有很多房企擴容重資產領域,北京、上海存量資產交易這塊今年十分紅火,交易金額創(chuàng)新高,諸多房企都加大了持有資產這塊的投入。
4.跨界:業(yè)務更加落地
2016年來看,房企依然強化房地產主業(yè),在跨界方面越加集中,主要涉及金融、醫(yī)療及物業(yè),典型如綠地計劃搭建金融平臺,在保險、證券、第三方支付、征信等牌照獲取上取得突破,富力、遠洋則紛紛涉足醫(yī)療領域,設立醫(yī)療機構,而前幾年興起的互聯(lián)網(wǎng)合作模式,在2016年明顯變少。
就房企動作而言,跨界方向更加落地,比如恒大賣掉糧油、乳制品及礦泉水等業(yè)務,關注金融領域。
2016年對房企來說是關鍵的轉折點,也是所有房企重新制定戰(zhàn)略的重要的一年,未來該何去何從是今天應該思考的。
三、城市篇
1.成交面積TOP10
從銷售面積上來說,老牌的銷量大戶仍然占據(jù)TOP10當中主要位置,比如成都、武漢、重慶等,歷年成交絕對量相對較高。值得注意的是,天津在2016年異軍突起,擠掉重慶,占據(jù)第三的位置,而不以銷售見長的杭州,也在銷售面積排行榜上排在第八位。
另外,二線城市中南京、鄭州、長沙等近一年市場表現(xiàn)出色的城市,分別在銷售TOP10榜單中占據(jù)一席之地。而佛山是唯一上榜的三線城市,而且是上“雙榜”的城市。
2.成交金額TOP10
一線城市在銷售面積排行榜中難覓影蹤,但在銷售金額TOP10中,北、上、廣、深齊齊上榜,排名第一、第二的上海、北京成交金額遙遙領先其他城市,上海2016年住宅銷售金額超過5000億元,稱得上是全球第一大容量的房地產市場。杭州則替代深圳坐穩(wěn)了第三的位置,證明杭州當前的市場還是相當不錯。另外,深圳、廣州分別位于金額榜的第七、第八,一線城市房價高的優(yōu)勢在這里就顯現(xiàn)出來了,武漢、成都這種大體量的城市只能排在靠后的位置,而三線城市中僅佛山排在金額榜的第十位。
實際上,如果把一線城市及其周邊城市圈加在一起來看的話,四個城市總成交金額均在5000億級別。例如廊坊、燕郊等依靠北京市場的需求溢出,市場容量也過千億,與北京加到一起就達到上海5000億元的數(shù)量級,再如廣州,加上佛山以及周邊中山,整個市場也達到近5000億元的規(guī)模,而深圳連同東莞、惠州等城市的成交金額也在4000億左右。四個城市及周邊(主要是由溢出的客戶構成的市場)住宅成交金額約在2萬億左右,占到全國總量的20%左右,這個集中度是非常高的。
3.房價TOP10
深圳商品住宅價格仍然高居首位,北京、上海緊隨其后,廈門由于總量相對較少,因此其房價也在二線城市中排名第一。而南京、蘇州近一年的房價上升速度較快,分別排在第五、第六的位置。對比之下,反而顯得杭州的房價并不是那么高,實際上近一年杭州市場主要處在回穩(wěn)、回升的過程中,價格才剛剛到達上一輪高點。另外,廣州、天津房價相對較低,整體較為平穩(wěn)。
4.地價TOP10
從2016年各城市成交樓板價看,深圳依然一枝獨秀,22940元/平方米的樓板價穩(wěn)居榜單首位??傮w來看,除第十名廣州外,排名前9的城市樓板價均突破1萬元/平方米,二線熱點城市南京、蘇州、廈門均有上榜,其中廈門由于土地稀缺,競爭激烈,樓板價僅次于深圳,與其房價一樣,位居二線城市之首。另外,昆山是唯一一個進榜的三四線城市,其樓板價同比漲幅高達314%。
從目前城市情況來看,一線城市中北京、上海整體市場規(guī)模較大,深圳、廣州規(guī)模類似,但房價上,深圳則遙遙領先。而諸多二線城市2016年也脫穎而出,全面啟動,尤其是杭州、天津這些城市,成交量趕上、超過了一線城市,金額和北上廣深相比也差距不大,甚至還領先于廣州、深圳,房價也在經(jīng)歷一輪快速上升后,縮小了與一線城市的差距。
整體來看,在部分二線城市仍需去庫存之下,二線城市的分化在2016年也更為明顯,經(jīng)濟、產業(yè)、人口的集聚使得一些熱點城市的房地產表現(xiàn)突出,而這種突出將會在未來的3-5年時間內逐步體現(xiàn)出來。
作者系易居(中國)企業(yè)集團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