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步春
文題
根據(jù)下面的文字,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家是個美好的地方,有時候,路是個更美好的地方。
對我們來說,人生永遠既是道路,又是家。
素材小貼士
①三毛在《拾荒者》中說,自己雖然是抗戰(zhàn)時期出生的“戰(zhàn)爭兒童“,但是在父母的愛護下,一向溫飽過甚,從來不知物質的缺乏是什么滋味。然而,她并沒有滿足家?guī)Ыo她的溫暖,而是選擇了流浪,選擇了挑戰(zhàn),選擇了在路上。最終,她去了撒哈拉沙漠。在路上,她缺水,沒有食物,也不能很好地融入當?shù)氐拿袼祝驗檎也坏焦ぷ鞫F困潦倒,但是她從未放棄,同荷西一起選擇繼續(xù)前行。
②胡佩蘭,70歲時才從鄭州鐵路中心醫(yī)院的婦產(chǎn)科主任位子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堅持坐診。她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進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歲的胡佩蘭心臟病突發(fā),經(jīng)搶救后,第二天她依然準時到醫(yī)院坐診。如今,胡佩蘭的記憶力明顯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況她卻記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著助聽器,聽不清的地方,便由旁邊的學生解釋。至今,胡佩蘭已經(jīng)連續(xù)坐診20年,堅持每周出診6天,風雨無阻。
原文呈現(xiàn)
何必在家,趕快上路
一考生
一個很優(yōu)秀的女教師,工作干得好好的,突然向領導交出一封辭職申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边@份最具情懷的辭職信一問世,便遭到許多網(wǎng)友的批評:“世界那么大,有多少情懷能用來辭職?”“在家不是很好嗎?何必去路上奔波勞碌?”
然而我說,世界那么大,何必在家,趕快上路。
冰心曾經(jīng)寫過一篇《無家樂》,她在文中寫道:“在下雨或雨后的天,常??匆娢伵M现钦耻浀纳眢w,在那凝澀潮濕的土墻上爬,我對它總有一種同情,一番憐憫!”這就是家!就說那位女教師,如果蝸居在家,過朝九晚五的日子,這種日子到底有多少意義呢?人生有限,既然生命的長度不可以增加,那就拓展生命的寬度,而“路上”正是拓展生命寬度的旅途。蝸居的宅男宅女拒絕“上路”,也就無緣獲得這樣的饋贈。
荊州師范學院有一個學生,畢業(yè)后放棄工作,整日都在村里閑晃,靠親友給錢過日子,饑餓時有什么就吃什么,沒成熟的果子也被采來充饑。后來鄰居發(fā)現(xiàn),他死在家中,全身僵硬,人們?yōu)橹駠u惋惜。這位宅男,不是死在路上,恰恰死在家中??梢娂医^不是安樂窩。
中國古代哲人從“天行健”引出“君子以自強不息”,從“地勢坤”引出“君子以厚德載物”,內養(yǎng)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外顯不畏強權的威武不屈,由此產(chǎn)生崇高的人格美。縱然是有點玩世不恭意味的莊子,其謳歌鯤鵬而嘲諷蓬間之雀,慨嘆“百川灌河”“涇流之大”終不及大海之浩瀚無涯,以及蔑視權勢的“鴟梟腐鼠之喻”,也使人依稀可見其人格理想中有幾分崇高、幾分傲骨。
誠然,走在路上有風險。北京時間2016年10月25日15時“中國航海第一人”郭川在夏威夷附近海域失聯(lián)。如果不戀海上之路,蝸居在家,郭川不會有生命危險。但是,一位偉人說過,要奮斗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人要有“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精神,貪生怕死的人其實是可憐的。
世界那么大,我們應該去看看。一路上,我們既能欣賞到沿途的美景,也能讓心靈豐盈,從而過一種完整而有意義的生活。實際上,任何時候上路都比在家更好。人們啊,何必戀家,趕快上路!
分類評分
1.內容項:文章圍繞“在家”和“上路”的關系展開闡述,論述集中,思路開闊,引例豐富確定,關注現(xiàn)實生活,述議結合,不堆砌材料。但有個別段落游離中心,扣題不緊。+14分。
2.表達項:語言精通老到,但也有幾處語言不夠準確,如“在家”就不如“戀家”準確。再者,全文以事實論證為主,如能增加一些論證方法會更好。+16分。
3.發(fā)展項:文章層層深入,體現(xiàn)一定的思想深度,但幾處缺少辯證法,強調一點而不及其余,如對待“家”和“生死”的看法就不夠全面。+14分。
總計得分:44分。
升格建議
1.語言隨便,不夠準確。
①人需有家,但不可“戀家”,“在家”和“戀家”含義不同,不可混用,可將標題和正文中的“何必在家,趕快上路”改為:“與其戀家,不如上路”。
②將第三段末“可見家絕不是安樂窩”一句說法過于絕對,可改為:“可見家也不是什么絕對的安樂窩,他要是走出家門,尋一份工作,好好上班,又何至于活活餓死家中呢?”
③將最后一段“實際上,任何時候上路都比在家更好”中的“任何時候”過于絕對,不符合實際,可改為:“實際上,許多時候上路比在家更好?!?/p>
語言準確 +3分。
2.手法單調,論證欠豐富。
全文主要運用事實論證,論證手段不夠豐富,可在第4段和第5段之間增加一段類比論證的文字:
豢養(yǎng)在圈棚里的是肥豬,奔馳在疆場上的是戰(zhàn)馬;蹦跶在蓬蒿間的是燕雀,翱翔在藍天的是雄鷹。盡管我們也欣賞山間小溪的清淺和明媚,但是我們更欣賞長江、黃河的氣魄。
論證手段多樣 +3分。
3.若即若離,扣題不緊。
第5段與“家和路”關系不緊,游離中心論點,可作如下扣題處理:
戀家還是上路,是不同的生命形態(tài)。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內養(yǎng)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外顯不畏強權的威武不屈,這才有崇高的人格美。縱然是有點玩世不恭意味的莊子,也謳歌鯤鵬而嘲諷蓬間之雀,慨嘆“百川灌河”“涇流之大”終不及大海之浩瀚無涯,戀家的宅男宅女豈能領略鯤鵬的雄姿和大海的氣派?
扣題緊密 +2分。
4.論述走極端,缺少辯證法。
①第3段錯誤理解冰心的話,完全否定家的積極作用,論述走極端,可作如下修改:
是的,家是安身立命的場所,是心靈的港灣,有家的庇護,任憑外界風吹雨打,總能舒適而又愜意地過上每一天。就說那位女教師,不必想入非非,蝸居在家,過朝九晚五的日子,確實也是一種幸福。但是,這種幸福也僅僅是一種平淡無奇的日子而已,并不包含更多的人生體驗。人生有限,既然生命的長度不可以增加,那就拓展生命的寬度,而“路上”正是拓展生命寬度的旅途,蝸居的宅男宅女拒絕“上路”,也就無緣獲得這樣的饋贈。
②第6段論述“上路”的風險,過分強調不怕死,缺少辯證法,可作如下修改:
誠然,走在路上有風險。北京時間2016年10月25日15時“中國航海第一人”郭川在夏威夷附近海域失聯(lián)。如果不戀海上之路,蝸居在家,郭川不會有葬身魚腹的危險,但也不會有“中國職業(yè)帆船第一人”的輝煌和榮耀。屁股底下坐著二級火箭,點火時發(fā)出巨大的轟鳴聲,當宇航員不危險嗎?但是三次遨游太空的景海鵬說,這份職業(yè)值得我們用生命去置換。無論在家還是上路,處處有風險,關鍵是看有無生命之虞,是否值得用生命去置換。
辯證分析 +6分。
升格后得分:57分。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