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聚新
老話說,“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F(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追求舒緩放松,選擇健步走的方式進行鍛煉。但日前朋友圈傳播甚廣的一篇文章,列舉了“日行一萬步,走出滑膜炎”“日行兩萬步,膝關節(jié)積液”“日行三萬步,傷了大腿骨”等“暴走”造成運動損傷的“事故”,很多健步走愛好者不免將信將疑。
事關健康,不妨寧可信其有。因為別看步行簡單,作為鍛煉方式,便和其他運動項目一樣,頗有講究了。
從鍛煉形式來看,健步走種類多樣、功效各異,比如60-70步/分鐘的慢速和80-90步,分鐘的中速散步走,適用于一般保健,而100-120步/分鐘的快速走,在減重健體方面更有效果;對鍛煉效果要求更高的,則可以采取定量走或定時走的方式,想玩點“花樣”,還可以穿插倒退走。
也早有專家通過媒體對健步走愛好者作出建議:保證一定的頻率、強度和持續(xù)時間,如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鐘,進而提出了具體的運動指標,如心率120-130次/分鐘、步長70-80厘米為宜,速度以140步/分鐘、距離以8500步為上限。
但也正因為健步走對設備、場地要求相對較低,健步走愛好者難免對這項簡單易行的運動缺乏關注、忽視規(guī)律,甚至還有為了“曬步數(shù)”而強行加量的“暴走族”,確實可能進入鍛煉誤區(qū)甚至造成運動損傷。
其實,走多少路合適,就像吃幾碗飯管飽,最該聽取自己身體的“聲音”。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根據(jù)個人身體素質、健身需求的差異制訂合理的計劃,并據(jù)此持續(xù)進行運動實踐。
因此,想要真正走好、走遠,健步走愛好者還需認真對待這項運動方式,做好知識積累,評估身體條件,樹立運動目標,了解項目原理,掌握動作要領,并在個人的“長征”途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從而達到理想的健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