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發(fā)
在《文化與生活》教學中,出現這樣一種現象:教師和學生都認為這部分內容比較簡單,高考所占分值比例不大;教師照本宣科,學生昏昏欲睡,課堂沉悶。會導致與新課程教學理念有悖,與培養(yǎng)學生三維目標不一致。筆者認為: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可通過鄉(xiāng)土文化激活課堂活力。
一、利用生活素材,激發(fā)學生興趣
生活是一座富礦,生活里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學素材,而地方文化就是富礦中的富礦。我在講《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時,用王翰的《涼州詞》切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睂W生一聽很感興趣,親切感油然而生,內心發(fā)出感嘆——涼州很美。筆者總結:文化是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但不能說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切都是文化;葡萄本身不是文化,是植物果實,而把葡萄釀造成酒,具有人活動的文化內涵。再看:校門口那塊石碑,本身不是文化,而人們把它建造在那里,又刻上大教育家孔子《論語》里的名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這就有了文化觀念。教學樓前面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寫著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边@些名言,而不斷激勵師生,自然體現了其文化內涵。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文化是有物質載體的人化的觀念世界;文化不是物質,但文化可以有其物質載體。通過地方文化、校園文化靈活多變的鮮活素材使學生感到親切真實,在和諧平等民主的氣氛中進行交流討論,極大的發(fā)揮了學生的潛力,調動了學生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利用好家鄉(xiāng)文化資源,激發(fā)課堂活力
把握教材內容,抓住重點,激活課堂活力。以前筆者在處理《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這一內容時,教學的知識點不到位,知識目標實現欠缺。鹽在湯中溶解,知識只有在情境中才能讓學生喜歡;鹽只有在美湯中才能成為美味佳肴,在享受美味佳肴中,自然吸收了鹽。筆者深刻的認識到:挖掘家鄉(xiāng)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國的鄉(xiāng)土文化是一片廣袤的富礦,蘊含著無限的文化生活空間。于是我給學生布置了作業(yè):搜集地方文化,分組搜集并有組長寫出300-500的報告。其中《西部明珠,燦爛文化》這篇文章很優(yōu)秀。教師深情的朗讀:在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在祖國遼闊神奇的大西北,涼州像一顆璀璨的明珠以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涼州文化遺產豐富,歷史底蘊深厚。那宛如天馬行空的中國旅游標志的銅奔馬,昭示著中華民族奮勇拼搏、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天梯山石窟開創(chuàng)了中國石窟之先河,是龍門、云岡石窟的歷史源頭;著名佛教翻譯家鳩摩羅什的葬舌之地羅什寺,被中外學者稱為“活字典”的西夏碑,象征民族團結的白塔寺,見證著西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成員的一段不朽歷史;被譽為“隴右學宮之冠”的文廟是涼州人民聰明才智活和偉大創(chuàng)造的歷史記錄;還有雷臺、古鐘樓、海藏寺、都具有很高的旅游及文物保護價值。通過這樣的朗讀,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家鄉(xiāng)的文化概貌,激發(fā)他們熱愛家鄉(xiāng)、振興家鄉(xiāng)的豪情。
三、轉換課堂教學方式,制造課堂高潮
在講到傳統(tǒng)文化時,我對涼州賢孝分析,結合本校感恩教育的場景,讓學生寫出感恩文章,把最優(yōu)秀的文章在課堂中讓學生朗讀:“涼州賢孝,是涼州古老的說唱藝術,真可謂‘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涼州賢孝的唱詞以涼州方言為主,幽默風趣,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氣息,又蘊含著一定的人生哲理。”假如世界上沒有陽光、水,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我們應該感恩父母,希望全天下的父母一切都好!這樣的文章給學生以強大的沖擊力,激活了課堂,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了學習積極性。
四、開拓師生視野,激發(fā)學習動力
我讀了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感到非常真實親切。他們謹守自己的本分與道德原則,比如孝敬父母,勤儉持家,不做傷天害理的事等等。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中,中國地域的歷史人物、民間故事、民間藝術等保存著中國文化因子,展現出極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文化價值和文化魅力。在過春節(jié)的時候,留心搜集對聯(lián),合集起來就是一本對聯(lián)書。有一位同學建議在QQ群里創(chuàng)建一本對聯(lián)集子,一周之后同學們就分門別類進行整理。在課堂上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課堂活力。
五、利用地方文化創(chuàng)新,激活課堂活力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地方文化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我們要充分彰顯地方文化特色,提升地方文化的影響力,帶動地方經濟的發(fā)展。如抓住“武威國際葡萄酒節(jié)”、“天馬國際旅游節(jié)”的時機,宣傳弘揚地方文化,為地方文化發(fā)展出謀劃策。教師設置了如下問題:分析地方文化狀況,如何發(fā)展本地文化?如何以文化帶動經濟的發(fā)展?在課外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實踐的空間。使學生在課外參加文化實踐活動,搜集各種素材,把書本知識變成實際能力。讓學生在文化實踐中得到快樂,在快樂中進行文化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