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明
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改革,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品德與做人的教育。當前社會的發(fā)展也對人才有了新的定義,品德已經成為當下最為關注的人才選拔標準。小學生正處于學習與思維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要重視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保證小學生從小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從而使小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與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 品德教育
前言
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與希望,他們的品德教育發(fā)展對于以后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語文教學來說,由于語文的學習中包含著許多的人生哲理以及道德品質,因此小學的語文教師要利用好課堂上的教學內容以及課后的教學資源來教育小學生,將語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傳達給小學生,從而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使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觀念,保證小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茁壯成長。
一、情景交融,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激發(fā)情感
語文中大部分的文章都是作者的親身經歷與所感所想,作者會通過各種手法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如果要想讓小學生完全體會作者的一些情感,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就要結合生活實際的經歷與經驗來體會課本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在小學課本中,大部分的文章都是關于一些親情、友情以及生活道理的文章,如果教師能夠重視課本,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進行課本的教學,小學生自然就能領悟到其中的含義。例如,在學習《棉鞋里的陽光》這篇課文時,講的就是小朋友在媽媽的感悟下去給奶奶曬棉鞋的故事,將家庭的親情與溫暖表達的淋漓盡致,同時也是教育小學生為自己的父母去做更多的事情,作為教師,為了讓小學生更加融入整個學習的氛圍與環(huán)境,可以在上課的過程中讓小學生去分享一些生活中自己親身經歷的自己的爸爸媽媽為他們的父母去做的一些溫暖與感人的事情,從而激發(fā)小學生內心的情感,挖掘出他們善良的一面,從而用生活實際的情景再現(xiàn)來感動小學生,使小學生在愛的氛圍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二、親身實踐,通過體驗生活來感受文學
在語文的學習中,要想深刻體會作者的思想,在學習中提升小學生的品質,就要讓小學生善于觀察生活,而且要親身體驗生活。對于年齡較小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的閱歷較少,沒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在學習一些課本內容時就可能不會體驗到一些真實的深刻的情感。幫助小學生體驗生活,從生活中結合語文去體驗生活,去學習更多的知識,是一種使自己修身養(yǎng)性的好方法。因此,語文教師要給小學生做出假期的一些安排,讓小學生去參與更多的生活實踐。例如,在學習《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文章時,可以讓小學生去自己的老家或者農村地區(qū)去感受井水,也可以真正了解農村地區(qū)挑水的不容易,讓小學生跟著大人去感受一下勞動的不易。從而才能進一步珍惜我們的幸福生活,也才能在勞動的體驗中感受到生活的美滿,從而更加尊重勞動者,使小學生的人格更加健全。體驗生活也是一種學習,對于小學生來說,如果能經常參加這樣的活動,在平時的生活中感悟生活,就能在語文的學習中更加得心應手,也能從勞動中體驗生活,從而培養(yǎng)小學生奉獻與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三、互動交流,積極討論語文學習的感悟
對于一個班級的學生來說,每個小學生的生活經歷與家庭背景都是不一樣的,許多的學生在當前的生活時代下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相對來說更加叛逆與嬌生慣養(yǎng)。教師是學生的引領者與學生學習的榜樣,在語文的學習中,教師要與小學生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與感悟,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自己就要做到為人師表,不遲到早退的同時也要善于與小學生交流自己的心得與思想,使小學生通過與教師的交流學到人生的一些道理。此外,除了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之外,教師也要給小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交流機會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討論。例如,在學習完《美麗的南沙群島》這篇課文時,除了讓小學生去感受南沙群島的美麗的同時,也可以讓小學生去討論一些祖國的美麗的其他群島,讓小學生交流自己的思想,從而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培養(yǎng)小學生的愛國意識。因此,在學習的課堂上教師不要過于死板地讓小學生按部就班聽講,而是要給予小學生足夠多的時間去討論和交流,使小學生在智慧的課堂去了解更多的人生哲理感悟,從而在交流與討論中學習,最終使小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
四、注重延伸,認真討論與閱讀經典課文
小學生正處于學習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他們對外界充滿了好奇心,相對來說活潑好動但是也很聽話,對于學習來說正處于記憶力較好的時期,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引導小學生去學習更多的知識,這就需要教師積極的指引,去給小學生推薦更多的課外書,讓小學生在書的海洋中學習到更多的經典文獻,從而吸收更多的有用的知識,豐富自己的涵養(yǎng),使自己的道德品質有更大的提升。例如,在小學生學習一些《虎門銷煙》等的歷史愛國課文時,教師除了要在課堂上給小學生講解這些經典文章之外,還要給小學生推薦一些愛國題材的適合小學生學習與閱讀的文章,使小學生從更多的作品中感受愛國的思想,了解我國更多的歷史文化,從而體驗我們現(xiàn)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課外的拓展延伸能夠讓小學生開闊視野、學到更多的知識,從而使小學生從文章中感受到更多的思想情感與做人的道理,能夠更加從內心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我們的生活,對自己的生活充滿陽光,使自身更加具有責任感。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課外閱讀,從閱讀中提升小學生的道德品質。
結語
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教育越來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視,隨著新課程教育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的教學越來越重視品德的教育與發(fā)展。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不斷鼓勵小學生去體驗生活和閱讀更多的書籍,做到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領略語文課本中濃厚的人文氣息以及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讓小學生在豐富的書本知識中結合生活實際學到更多的有用的知識,從而保證小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參考文獻
[1]余美珍.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品德教育的策略探析[J].課程教學研究,2012,12:38-40.
[2]崔亞平.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S4:178-179.
[3]徐立良.試論小學語文課堂與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結合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12:168.
[4]姜立宏.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思想品德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3,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