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萍
【摘要】巨災風險是指在未來可能對人類社會財富和生命安全造成非常巨大的損失的風險。保險公司如何應對巨災風險,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首先詳細闡述了如何通過眾籌分散巨災風險,再對再保險、巨災風險證券化和眾籌的交易結構進行對比,最后對實行巨災風險轉移眾籌方式給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巨災風險;眾籌;再保險;巨災風險證券化
一、巨災風險眾籌轉移方式
眾籌,即大眾籌資或群眾籌資,具有低門檻、多樣性、依靠大眾力量、注重創(chuàng)意的特征,是指一種向群眾募資以支持發(fā)起的個人或組織的行為。
巨災債券眾籌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有:(1)發(fā)起者:指需要分散巨災風險的保險公司;(2)支持者:指那些對分擔巨災風險感興趣且愿意給予幫助和支持的機構或個人;(3)平臺:指連接發(fā)起者和支持者的媒介,以互聯網網站平臺為主。
未發(fā)生巨災風險返還本金,提供投資回報。一旦發(fā)生巨災,不支付本金和收益。
發(fā)起人選擇眾籌而不是傳統(tǒng)的再保險或巨災風險證券化方式,主要是由于以下激勵因素:(1)適應互聯網金融發(fā)展的時代潮流?;ヂ摼W金融模式在未來將成為主流,其中眾籌融資替代傳統(tǒng)證券業(yè)務是一種趨勢??梢灶A見,眾籌融資模式將迎來大發(fā)展。(2)巨災風險能夠在更大范圍進行分散。通過眾籌方式,將巨災風險分散給范圍廣泛的普通投資者,巨災風險在更大的時空范圍內分散,這種方式更符合保險風險分擔的大數法則。(3)更低的資金成本。保險公司為籌備巨災風險準備金的來源主要是再保險公司的賠付金、巨災風險證券化在資本市場上的融資。相比這些傳統(tǒng)的資金來源,由于風險分散范圍更廣,項目發(fā)起人可通過眾籌獲得成本較低的資金來源。
投資者選擇眾籌主要基于三個激勵因素:(1)獲得更多的投資機會。傳統(tǒng)巨災風險分散機制下,再保險都是由專業(yè)的再保險機構承保,巨災風險證券是由專業(yè)投資機構投資,而在眾籌平臺上,普通投資者只需出一小部分資金就可以投資自己想投資的巨災風險,降低了普通人的投資門檻,增加了普通人的投資機會。(2)投資者的分散化降低了融資風險。傳統(tǒng)融資模式下,再保險機構或者巨災證券投資者數量少,投資金額高,風險相對集中。眾籌模式的核心思想體現在“眾”多的投資者,通過互聯網平臺的無界性,可以在短時間內聚集數量龐大的參與者;而每位投資人的投資額度可以很低,有利于通過分散化的方式降低融資風險。(3)滿足人們參與救災的社會需求。投資者參與眾籌的行為是由一些社會性因素驅使促成的,社會動因甚至超越了想獲得報酬的經濟動因;巨災眾籌可以理解為將災后捐助前移至災前準備,投資者通過參與巨災眾籌行為,可獲得社會責任感和在網絡社區(qū)內的慈善聲譽等。
對平臺的激勵因素有:(1)眾籌平臺屬于營利性的商業(yè)機構,它們的收入來源于項目成功時收取的交易費用,這些眾籌平臺的目標就是使項目成功的數量和規(guī)模最大化,因此它們需要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和項目發(fā)起人參與到眾籌平臺上。巨災眾籌是一項很好的創(chuàng)意,能夠設計出高質量的項目,滿足平臺商業(yè)運作的需要。(2)由于參加眾籌的人數眾多,巨災眾籌的公益性質能夠使眾籌平臺獲得較高的媒體關注度,這有利于眾籌平臺更好地開展業(yè)務和開拓新的業(yè)務。
二、再保險、巨災風險證券化和眾籌交易結構的比較
再保險、巨災風險證券化與巨災眾籌本質的不同在于,前兩者利用雄厚的資本市場為巨災風險提供保障,而巨災眾籌是由于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等,普通大眾投資者能夠投資原本只有機構投資者才能投資的巨災風險證券,這在經濟上變得可行,從而將風險分散給更廣泛的大眾投資者,提高了資本市場投融資雙方的溝通和交易效率。
但是,巨災眾籌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沒有專門的法律規(guī)范,可能被認定為非法集資。二是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短信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三是承諾在一定時期內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四是向社會公眾即非特定對象吸收資金。本文提出并設計巨災眾籌的本意是創(chuàng)新運用互聯網金融,提升保險公司在社會災害救助中的救助能力和救助水平,為避免非法集資之嫌,筆者認為有必要專門立法對其予以界定。
三、對實行巨災風險轉移眾籌方式的建議
巨災眾籌可以作為互聯網金融發(fā)展背景下巨災風險管理的一種創(chuàng)新工具。探索發(fā)展巨災眾籌,應結合我國國情,積極完善相應的法律、監(jiān)管、會計稅務、投資者保護制度環(huán)境等。(1)完善巨災眾籌的法律環(huán)境;(2)明確巨災眾籌的監(jiān)管框架。巨災眾籌因其至少涉及到保險業(yè)和證券業(yè),所以也是需要監(jiān)管協(xié)調的對象。由于巨災眾籌本質上是一種保險業(yè)巨災風險的分散形式,故我國對巨災眾籌的監(jiān)管應該建立以中國保監(jiān)會為主、中國證監(jiān)會等其他金融監(jiān)管部門配合的監(jiān)管框架。(3)建立相應的會計與稅收制度。巨災眾籌涉及一系列新的會計和稅收問題,需要妥善處理。在會計處理上,巨災眾籌債券的定價、發(fā)行等的會計處理需要有明確的規(guī)定。(4)加強對投資者利益的保護。
參考文獻:
[1]潘席龍,鄧博文,王嘉琳.巨災風險分擔機制比較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6)
[2]楊玉娥.眾籌融資模式淺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