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霞
(貴州省銅仁路橋工程公司,貴州 銅仁 554300)
道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術
楊廷霞
(貴州省銅仁路橋工程公司,貴州 銅仁 554300)
針對道路橋梁沉降段施工問題,首先總結了沉降對于道路橋梁造成的危害,然后結合以往施工經驗明確產生沉降的主要原因,如橋頭結構不合理、臺背壓實不充分、引道地基處理不當等。在此基礎上提出包含結構設計、緩和沉降段設置、地基和路基條件以及嚴控路面變形等在內的沉降段施工設計要點,最后根據現階段道路橋梁實際要求,深入分析道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術,旨在為保障道路橋梁施工質量,避免沉降、變形等問題發(fā)生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撐。
道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術
施工設計過程中應重點考慮沉降段搭板實際長度與強度的設計。目前國內還未形成統一設計標準,道路施工方大多根據實際要求進行設計。搭板長度設計需綜合分析橋頭路堤與橋臺自身實際沉降量,運用土工格柵等措施,充分發(fā)揮土層應有抗剪切作用,減小或避免填土位移,繼而增大路基強度。
在對沉降段軟基實施處理的過程中,需對橋臺、路基與路面強度進行綜合考慮,設置強度適宜的沉降段。此外還需設置一個強度漸變區(qū),以確保沉降段上合理過渡結構強度,橋臺與路堤間的沉降漸變段長度應在50 m以上,將沉降差嚴格控制在5 cm左右。
如果路面地基存在一定載荷能力,在行車條件下不會發(fā)生沉降,則可采取由鋼筋及合成材料填筑的路堤形式來提升其承載力,防止下沉。而想要確保路基滿足設計要求,需確保沉降在10 cm以內,沉降差也不能超過5 cm。
路面變形控制需先對路基在完成施工后的沉降幅度及路橋交界位置沉降進行控制,并在設計過程中根據沉降曲線通過計算初步得出工后的沉降量,再結合工程要求,確保三個月之內不會出現太大的沉降差,而沉降量的確定需滿足相應標準的要求。
搭板設置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1)由于行車載荷會造成裂縫,對施工有著很高的要求,而搭板施工可確保路基路面頂部處在平行狀態(tài),所以要求底層與搭板的頂端保持在相同界面。(2)搭板頂部與正常段的頂面標高可維持在同一水平面,這樣可有效處理路基與橋梁過渡方面的一系列問題。
橋臺軟基的處理方法有很多種,如排水固結、水泥噴樁與強夯法等,其中由于水泥噴樁的實際處理效果良好,成本較低,故將其作為首選處理方法。通過對水泥噴樁軟基處理技術的應用,可使原路基與水泥混合材料形成一個復合地基,有效提高了路基的整體強度和承載力。對于施工方案選取而言,需充分考慮工程要求與實際情況,盡可能避免軟基沉降的發(fā)生,尤其是要對橋臺實施有效預壓,保證其牢固性與承載力,達到控制沉降的目的。
選擇具體路堤材料以前需按要求開展相關試驗,通過對試驗數據的對比分析,選擇性能最為優(yōu)異的填料。通常情況下,含水量相對較小的填料可作為優(yōu)先選擇對象,如砂石填料等,但要注意不得使用淤泥與沼澤土等材料。
對于橋梁路堤而言,其沉降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即瞬時型沉降、固結式沉降與次固結式沉降。其中,固結式沉降與次固結式沉降是誘發(fā)橋頭跳車問題主要原因。通過研究發(fā)現,輕質填料具有可靠壓縮性,壓實后對避免沉降有顯著效果,并且還能減少由填料自重帶來的形變。因此,在臺后填筑施工中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填料剛度處于路基與橋臺所用材料的剛度界限內,保證壓實施工效果,并提供良好透水性。
橋臺結構施工完畢后,及時對路堤進行施工,并在壓實路堤的過程中,使用完全相同的壓實機械設備,采取相同壓實強度及壓實方法。針對路堤與橋臺之間的連接部分,可在不影響施工質量與進度的基礎上進行同步作業(yè)。此外,對于較為特殊的點位,可優(yōu)先安排施工,確保其靜置預壓切實滿足工程實際要求。
對于沉降段上路基路面的變形控制,需從兩個角度入手:(1)沉降段上路基完成施工之后的沉降控制;(2)道路與橋梁交界部位沉降控制,可用斜坡沉降取代?;诖耍谶M行變形控制的過程中,需充分考慮工后沉降與差異沉降,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沉降產生,進而從根本上避免變形。
在天氣復雜多變與降水量相對較高的地區(qū),需加緊做好路基路面防水,如設置足夠的排水溝槽與管路,確保沉降段沒有積水,以免積水長時間浸泡填土結構,避免產生坍塌和變形等問題。此外,還需根據地下水的水位等情況,適當抬高路基,確保地下水不會對路基造成不利影響。
道路橋梁在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后,必然會受到極大負荷作用,因而容易產生各種實際問題,加之在外界環(huán)境直接影響下,很多原本較為微小的問題也會逐漸放大,最終影響道路橋梁整體整體質量和安全性。對此,除了要從做好設計與施工,還需進一步加強后期的養(yǎng)護與檢查,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的保障工程質量。對沉降段路基路面而言,需從防排水、防護坡及定期檢修養(yǎng)護等著手,提高后期養(yǎng)護有效性。
綜上所述,通過道路橋梁施工實踐可知,誘發(fā)橋頭跳車等問題的主要原因為引道、橋臺及路基間實際強度不平衡所造成的不均勻沉降。具體施工中,需在做好工程地質勘查的基礎上,確保設計與施工方案的合理性,重點考慮沉降段地基施工處理,并強化引道和橋臺質量監(jiān)督,選擇適宜、性能合乎要求且質量合格的填料,加強施工防排水及工后養(yǎng)護監(jiān)督,以有效減少道路橋梁沉降段的不均勻沉降,保障通行安全。
[1] 馬東旭.道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術[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5,10(1):254-255+259.
[2] 廖藝.試析道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術要點[J].技術與市場,2015,11(8):105-106.
U416.1
C
1008-3383(2017)10-0023-02
2017-06-07
楊廷霞(1983-),女,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道路與橋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