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峰
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綜合因素共同努力的結果,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語文能力的關鍵。那么,怎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抓好積累
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字詞、語法、語言邏輯等基礎性的知識,從而為提高學生語文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背誦,并有一定的背誦量。背誦課文,課本中的文章都是經過多方論證才入選的好文章,所以要求背的必須背,古詩以及許多課外有名的適合學生讀的文章。增加閱讀量。小學生的閱讀面比較窄,這就要考驗老師的本領,可以采用講故事的方式吸引孩子,孩子愛聽故事,各種和課文有關的奇聞逸事,往往會使學生興致勃勃的進入課文的學習。其影響常不限于課內,有時還會激起學生課外的閱讀興趣,自己去尋找作品來閱讀。從而拓寬學生的閱讀量。
堅持抓好一些常規(guī)工作。如每天學生輪讀10分鐘的美文,天下大事,人間百態(tài)多為
學生知悉;讓學生用小黑板抄上格言或警句,大家即席談認識、體會,堅持下去,提升學生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有內容可寫,從而使作文能力迅速提高;每周定期寫兩篇讀書筆記,發(fā)現(xiàn)精彩句段,讓學生轉抄,特別是優(yōu)美的句段,學生抄下背誦或默寫;也可以組織寫讀書心得體會,對課文中的關鍵詞語寫評析文章,已評析過的詞語,就會非常牢地印在腦海里。
二、養(yǎng)成讀書習慣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說的是要多讀書。
宋代教育家朱熹的“熟讀精思”讀書方法,也強調了讀書。他說:大抵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示。這句話把熟讀背誦的道理講解的透徹,沒有熟讀就沒有領會。
養(yǎng)成讀書習慣的另一內容就是吟誦。吟誦重在細細品味、揣摩。德國心理學家柯勒認為,只要能理解整個情景中刺激物之間的關系,頓悟就會發(fā)生。吟誦就是頓悟的練習,吟誦中細細品味文中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lián)系和意義,從而理解文中的意思。漢語言博大精深,詞義精妙,意蘊深刻,有些不是一讀就懂,有些更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但可以憑豐富的語言經驗揣摩,精心品味,頓悟領會情味,尤其是領會那些“言外之意”。學生養(yǎng)成吟誦習慣,揣味文章,不僅語感敏銳了,鑒賞能力提高了,而且自己讀書的能力也形成了。
三、用筆記錄人生
生活好比浩渺無垠的大海,波瀾壯闊而又豐富多彩。每一次的感動,每一種思念、每一縷溫暖、每一聲問候,無不閃爍著晶瑩剔透的光芒。面對生活,多一分關注,少一絲匆忙,用筆記錄下這一點一滴的溫暖,讓他們匯成記憶的海洋,這對于一個學生來說既是語文學習的豐厚的積累,更是一筆不可小覷的財富。語文學習終究是積累跬步,終至千里的漫長的過程。來自生活的采擷,才會奠定“語文大廈”的根基。
多寫,還要對寫作的文章多次修改。修改是寫作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驟,是提高文章質量的有效途徑。俗話說:“文章不厭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從這個意義上說,一篇好的文章不是“寫” 出來的而是“改” 出來的。曹雪芹寫《紅樓夢》 “批閱十載,增刪五次”,托爾斯泰寫《安娜·卡列尼那娜》前后經過12次精心修改才完成,修改是提高語文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俗話說:“文章不厭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就說明修改與寫作之間的密切關系。
四、貼近生活
語文學習貼近生活的主要作用首先是豐富見識,加深理解。再者是培養(yǎng)語感,提高悟性。學生都喜歡和自己生活有關的文章。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導入課文,能夠消除學生對課文的畏懼情緒,使他們帶著一種放松和快樂的心情去學習。葉圣陶老先生說“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留意,得到真實的經驗,對于語言文字才會有豐富的了解,換句話說,對于語言文字才會有靈敏的感覺。”這種感覺,實際上就是語感。有了語感,學生才容易通過文字的橋梁,和作者的心情契合,才容易理解課文,掌握語言,而這種語感恰恰來自生活,因此生活體驗與語感這樣互為表里,互為促進,共同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語文教學要貼近生活,一是課堂貼近生活。根據(jù)課堂教學要求,組織開展一些語文學習活動,如故事會演講會、編演課本劇、朗誦會、看報等,這些活動在促進學生自能讀書、自能作文、自能交際有十分必要意義。二是走向社會,檢驗提高能力。社會生活色彩斑斕,能極大刺激思維活動,只有思維活躍起來了,自學能力才能顯著提高,如寫時事雜評、日記、社會調查、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等。學生在開展這些活動中,學會計劃,動手參與,吸取信息,學習交流表達,經受挫折,享受成功。既體會了語文的重要,又鍛煉了能力,學會了做人。
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功,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多觀察社會,勤思考問題,常品咂生活,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會在不知不覺中提高。教師的傳授與指導,應似春風,如細雨,洋溢在學生們的周圍,“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當是最高境界。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第二中學(25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