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波
摘 要:民辦高校輔導員是學院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素質(zhì)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輔導員隊伍的好壞決定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學生綜合素質(zhì)提升狀況。民辦高校的輔導員擔負管理、教育、服務等多項職能,瑣事繁多、工作繁重,加上自我期望值高、工作成就不顯著等眾多原因,很容易就產(chǎn)生職業(yè)倦怠。該文就民辦高校輔導員職業(yè)倦怠表現(xiàn)、成因等方面進行淺析,為學院促進輔導員隊伍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的科學發(fā)展,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提供建議。
關鍵詞:民辦高校 輔導員 職業(yè)倦怠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9(b)-0163-02
1 民辦高校輔導員職業(yè)倦怠的表現(xiàn)
1.1 缺乏工作成就感
作為一個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且不談形象如何高大,最起碼應該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但是在輔導員身上很難看到這一點。輔導員很多都對比較消極評價自己的工作,認為自己的工作誰都可以做,只要有熱情和責任心,基本就可以做好,不需要多少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認為自己的專業(yè)和才華得不到施展,浪費了自己的才能;認為自己的付出和收獲不成正比,得不到應有的評價和榮譽;認為在這個崗位上得不到事業(yè)的發(fā)展,沒有前進方向。所以很多人從事輔導員只是權宜之計或者是轉(zhuǎn)崗教師的一個跳板而已。
1.2 缺乏工作激情和主動性
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本應該是深入學生課堂、宿舍以及學生課外活動等,需要輔導員積極主動去融入學生學習和生活中,但是從事輔導員工作1~2年后基本就沒有了這種工作的激情和主動性,更多是根據(jù)學院的工作安排被動式工作,通過學生干部和學生助理去完成本應該親力親為的工作。
1.3 感覺工作壓力太大,容易抱怨
民辦高校中很多部門認為,只要和學生有關的工作都應該是輔導員的工作范圍,輔導員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學生的常規(guī)工作以及與學生有關的一切事件。所以輔導員必須要花大量精力處理一些瑣事,電話還必須保持24小時開機,隨時待命,以至于晚上和周末都得不到安心休息。這種工作狀態(tài)導致輔導員職業(yè)信念和職業(yè)歸屬感的缺失,長期以往,輔導員就覺得工作壓力太大,而且對工作容易產(chǎn)生抱怨。
1.4 對學生和工作感覺失望
民辦高校對輔導員工作的要求中,管理比服務和教育的作用更重要,因為民辦高校的學生相比公辦本科學生來說,學習基礎差、紀律性不強、自我管理能力弱,而且很多在高中的時候就養(yǎng)成了一些不良習氣,所以對輔導員過細、過多的管理容易產(chǎn)生膩煩心理,對輔導員抱有很強的抵制情緒。學校要求高、學生的難管理、不理解,容易造成輔導員對所帶的學生和工作感覺失望,從而帶來強烈的心理挫折感。
1.5 自我定位不明確
由于民辦院校在設置輔導員崗位時候職責不明確,讓輔導員成了行政人員和教師之間的中間角色,成了行政事務和教育職責雙肩挑。在工作中不能有一個明確的自我定位,使輔導員對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職稱評定等方面都會感到非常迷茫和不知所措,而且在家庭生活中也會表現(xiàn)出冷漠,不愿過多交流。
2 民辦高校輔導員職業(yè)倦怠形成的原因
2.1 民辦高校學生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民辦高校中的教師只上課,很少參與學生管理工作中來,他們認為學生管理只是輔導員的事情,缺乏“全員育人”的意識,而且學校各個部門凡涉及到學生的事情,最后都要把工作安排到輔導員身上,導致輔導員工作的工作任務復雜,每日忙于處理各項事務,很難騰出精力對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生活狀況、心理情況、學習興趣、就業(yè)取向等方面進行研究。高校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不能只依靠輔導員,必須把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的責任落實到個人,形成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合力。這種學生管理體制的不健全,造成了輔導員的工作繁多,壓力重大,這是輔導員職業(yè)倦怠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
2.2 民辦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復雜,工作難度大
民辦高校的學生有其特殊性,相對于本科院校的學生來說,民辦高校的學生文化成績相對較差,自律性不強,個性更為突出,相對更為叛逆,所以民辦高校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形勢是非常嚴峻,需要做的工作是更加復雜。比如學生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正確樹立也要面臨挑戰(zhàn),一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要有競爭意識;另一方面我們又不能拋棄傳統(tǒng)文化,要教導學生誠信做人、腳踏實地、助人為樂等,這兩方面在一定程度是統(tǒng)一的,但是也有其沖突和矛盾的地方。很多學生覺得輔導員太古板、太老土,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而只會去講一些過時的大道理,沒有實際的價值。所以造成輔導員在實際工作開展中會遇到很多難題,一旦不能很好處理,會有很大挫敗感,形成職業(yè)倦怠。
2.3 民辦高校輔導員角色沖突明顯,難以取舍
角色沖突主要是指在實際工作中,輔導員要將不同角色加以融合和組織,常常遇到兩個角色同時為他提出兩種相反角色要求,帶來大量的行為上的、心理上的矛盾沖突。如:輔導員既要成為嚴格的管理者,又要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既要成為具有權威的領導者,又要成為熱情的服務者;既是學校政策的執(zhí)行者,又是學生權益的維護者。角色沖突會造成輔導員心身疲憊,容易產(chǎn)生職業(yè)倦怠。
2.4 民辦高校輔導員缺乏職業(yè)規(guī)劃和職業(yè)培訓造成自我提升緩慢,待遇不公
民辦高校在招聘輔導員的時候條件并不比招聘一般的教師條件低,有的甚至要求更高,招聘輔導員的基本條件都要求研究生、中共黨員。由于高校對輔導員的“重使用、輕培養(yǎng)”,對輔導員是教師還是管理人員的職業(yè)定位不明確等原因,使得輔導員處于“邊緣人”的地位,同時工作壓力過大,導致輔導員沒有精力“充電”,理論知識和業(yè)務技術無法及時更新,不能與時俱進,疲于應付工作,工作熱情不高,自我科研能力和職稱提升也緩慢,待遇相比同時進校的老師是差距越來越大,所以信心與責任感會慢慢缺失,從而產(chǎn)生職業(yè)倦怠現(xiàn)象。
2.5 輔導員工作績效考核難度大,工作成效評價不公
由于輔導員事務性工作繁雜、繁多,涉及輔導員工作的寬度和時間跨度又很大,對輔導員工作的績效考核難以量化,對輔導員的工作成效評價缺乏一個很好標準,輔導員中工作努力、實干的卻不一定能體現(xiàn)出很好的工作成效,而工作中投機取巧的反而有可能表現(xiàn)出不錯的成績。因此,不公的工作成效評價會造成輔導員對工作失去信心,感到不公平而產(chǎn)生職業(yè)倦怠。
當然,民辦高校輔導員職業(yè)倦怠形成絕對不只有這些原因,還有輔導員個人原因、學生的原因、社會的原因等因素合力造成的。要預防和調(diào)節(jié)輔導員職業(yè)倦怠是民辦高校和輔導員個人都需要面對的問題,學校要建立健全的工作體制和有效的激勵機制來給輔導員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而輔導員自身也要正確認識工作壓力、認識角色,不斷提升自身素質(zhì),走專業(yè)化道路。通過高校和輔導員自身各方面協(xié)調(diào)發(fā)揮作用,進行心理壓力調(diào)適,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才能使每一個輔導員成為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輔導員。
參考文獻
[1] 陳晶.高校輔導員職業(yè)倦怠調(diào)查研究[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2007,25(3):94-96.
[2] 朱煒.高校輔導員的角色沖突與研究對策[D].華東師范大學,2007.
[3] 宋美嫻,蘇亞玲.對高校輔導員工作職責的重新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92-93.
[4] 羅滌,姚木遠.高校輔導員的職業(yè)倦怠狀況與對策[J].中國青年研究,2007(6):84-86.
[5] 孟勇.高校輔導員心理壓力與職業(yè)倦怠[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8,14(1):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