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偉杰
后宮臨朝稱制,普遍被稱為垂簾聽政。往前追溯,在漫長的帝制時代,正如朱子彥在《垂簾聽政制度述論》中指出,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臨朝稱制的女主有40人:秦國1人,西漢4人,東漢6人,北魏2人,唐代2人,宋代9人,遼代3人,元代11人,清代2人。
宣太后開啟后宮臨朝先河
就像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一樣,首位臨朝聽政的女主也來自于秦國。上文中的“秦國1人”,即宣太后。宣太后本是楚國人,后成為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的姬妾。羋是秦昭襄王母親的姓,號羋八子,稱宣太后。她是我國正史上第一個臨朝聽政的女主,“太后”這個稱謂,據(jù)說就是從她開始的。古裝電視劇《羋月傳》演繹的就是她的故事。
惠文王死后,秦武王即位,卻因舉鼎而死。由于秦武王生前沒有子嗣,他的弟弟們開始爭奪王位。在宣太后異父弟魏冉的幫助下,公子稷繼位,即秦昭襄王。因秦昭襄王年幼,由宣太后主政,這一主政就是40年左右,其間由魏冉等人輔政。
在宣太后主政期間,關(guān)于誘殺義渠王一事,民國學(xué)人馬非伯贊揚(yáng)道:“宣太后以母后之尊,為國家鏟除頑寇,不惜犧牲色相,與義渠戎王私通生子。謀之達(dá)三十余年之久,始將此二百年來為秦人腹心大患之?dāng)硣蘅秩杏趯m廷之中,衽席之上。然后乘勢出兵,一舉滅之,收其地為郡縣,使秦人得以一意東向,無復(fù)后顧之憂?!?/p>
宣太后去世后,葬于芷陽驪山(今西安市臨潼區(qū)驪山)。
前有呂雉,后有賈南風(fēng)
兩漢時期,后宮臨朝首推呂后。司馬遷給呂后寫的是《呂太后本紀(jì)》,與其他皇帝并列,其中評價呂后“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梢?,呂后跟隨劉邦奪天下時就涉足政治,誅殺韓信更是出手狠辣。劉邦駕崩后,孝惠帝和兩少帝時期,呂后完全主掌了朝政。不過比起宣太后的主政時間,呂后少得多。而且呂后死后的結(jié)局也不太好:新朝末年,高祖長陵被赤眉軍掘開,同陵異穴的呂雉尸體遭到侮辱。
呂后開了頭,其他漢家太后也一再上演臨朝舊事。朱子彥在《略論中國皇后制度》中列出了名單:(呂后之后有)文帝竇后、元帝王后、哀帝祖母傅太后把持政權(quán);(東漢)先后有章帝竇后、和帝鄧后、安帝閻后、順帝梁后、桓帝竇后、靈帝何后臨朝稱制。
其中,文帝的妻子竇后名竇漪房,是漢景帝的母親,漢武帝的祖母。竇后很喜歡景帝的弟弟梁王,多次想讓梁王繼承皇位,沒有成功。漢武帝繼位后,為了更加自由地施展手腳,與竇后展開了明爭暗斗。竇后從一介民女,到母儀天下的漢朝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她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灰姑娘。說來也巧,竇后早年入宮,服侍的就是呂后。
到了西晉,惠帝皇后賈南風(fēng),更是出了名的專權(quán)。賈南風(fēng)誅殺了太后楊氏的外戚集團(tuán),組建了自己的外戚集團(tuán),控制朝政10年左右。最后,她因為毒害太子激起反抗,最終也被毒殺。而賈后在歷史上出名,更因為其荒淫無度。
從武則天開始,聽政需要垂簾
從宣太后到賈后,都是稱“后宮臨朝”,而不叫現(xiàn)在流行的“垂簾聽政”。這是因為:秦漢時期,后宮臨朝并沒有“垂簾”的記載。史書中第一次出現(xiàn)“垂簾”,是在唐高宗時期,“時帝風(fēng)疹不能聽朝,政事皆決于天后。自誅上官儀后,上每視朝,天后垂簾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與聞之,內(nèi)外稱為‘二圣”。這是中國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還在幕后的時期,所以要“垂簾”。
到了宋代,真宗趙恒臨終前,因為嗣君年幼,指定章獻(xiàn)明肅劉皇后裁決朝廷軍國大事。她是宋朝第一位攝政的皇太后,長達(dá)11年,而且是和平歸政于仁宗,可謂善始善終。而民間野史中的“貍貓換太子”,說的正是這位劉皇后。
整個兩宋時期,朱子彥指出:“綜觀史實,在宋代攝政的九位皇后中,除了章獻(xiàn)太后聽政時間達(dá)十一年,宣仁太后達(dá)九年外,其余七位皇后垂簾時間,最長者不過一年而己,最少者僅一天。如光宗末年,吳太后垂簾僅一日。”
宋遼之爭中,遼朝有位蕭太后——蕭綽,也叫蕭燕燕,是宰相蕭思溫的女兒。因蕭思溫?fù)泶鬟|景宗有功,景宗選了蕭綽入宮,封為皇后,而景宗體弱多病,蕭綽常常協(xié)助處理朝政。最后,景宗遺詔“軍國大事聽皇后命”,因此遼圣宗繼位后,蕭氏以“承天皇太后”的身份臨朝攝政,長達(dá)20多年。
到了清代慈禧太后,咸豐皇帝駕崩后,她發(fā)動“辛酉政變”,第一次垂簾聽政,不過名義上是與慈安太后一起聽政的。同治親政后,慈禧移居頤和園,卷簾歸政。同治病逝后,光緒年幼,兩宮太后又一次垂簾聽政,自然也是慈禧掌握大權(quán)?!拔煨缱兎ā笔『?,慈禧太后的權(quán)力更加鞏固,她已經(jīng)不再垂簾了。
一般人可能以為,慈禧是斷送大清朝的末代太后。其實,還有一位不得不說的隆裕太后。1908年,光緒、慈禧相繼去世,末代皇帝溥儀繼位,隆裕太后垂簾聽政,與攝政王載灃共同處理朝政。3年之后,辛亥革命爆發(fā),袁世凱逼宮,隆裕太后主持了清帝退位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