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佳
(四川師范大學(xué) 外國語學(xué)院,四川 成都 610000)
?
翻譯美學(xué)視角下的旅游文本英譯技巧探析
——以九寨溝主要景點介紹英譯為例
徐 佳
(四川師范大學(xué) 外國語學(xué)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旅游文本具有美學(xué)和召喚功能,目的在于以優(yōu)美的文字介紹旅游景點、吸引游客參觀。翻譯美學(xué)結(jié)合翻譯理論和美學(xué),可以用于指導(dǎo)旅游文本的翻譯實踐。本文將在翻譯美學(xué)視角下,分析審美客體的語言美,并以九寨溝主要景點介紹的英譯為例,從詞語層、句段層、意象層三個層面探討旅游文本的語言美,并討論其英譯技巧。
旅游文本;翻譯美學(xué);語言審美;英譯技巧
旅游文本涉及范圍廣泛,包括景點介紹、景點標(biāo)牌等等,而其作用在于給讀者介紹我國的人文地理信息,并賦予其美的感受,從而實現(xiàn)對外宣傳,達到召喚游客的目的。翻譯美學(xué)結(jié)合翻譯理論和美學(xué)基本原理,可指導(dǎo)翻譯實踐。基于旅游文本的美學(xué)功能,在翻譯美學(xué)視角下探討旅游文本的英譯技巧十分具有意義。一般說來,漢語的景點介紹語言華麗,用詞凝練,常用四字格或排比、對仗等修辭手法。語言之美賦予整個文本美感功能。而“探求語言美是翻譯美學(xué)的基本任務(wù)之一”[1]18。譯者在處理旅游文本時,只有讓譯文再現(xiàn)美感功能,才能更好地達到外宣目的,其首要任務(wù)是分析審美客體的語言美,從而選擇合適的翻譯技巧。因篇幅限制,本文將在翻譯審美的視角下,主要從詞語層、句段層和意向?qū)臃治鰧徝揽腕w的語言美,并以九寨溝主要景點介紹的英譯為例,探討旅游文本的英譯技巧。
翻譯美學(xué)運用美學(xué)的基本原理,分析審美客體的構(gòu)成以及審美主體的主觀能動作用,提出翻譯審美的標(biāo)準(zhǔn),并探討審美再現(xiàn)的策略方法。其研究對象包括“原文本的審美品質(zhì)(審美構(gòu)成)、譯文本的審美品質(zhì)(審美構(gòu)成)、審美主體的審美感知、認(rèn)知心理、圖示知識、翻譯審美策略的選擇”等[2]6。中西方美學(xué)思想源遠(yuǎn)流長,在中西譯論中都能找到美學(xué)主張。
西方有諸如泰特勒的“翻譯三原則”,阿諾德的文化審美論等,而中國有支謙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嚴(yán)復(fù)的“信達雅”、傅雷的“重神似而不重形似”等。20世紀(jì)90年代以來,翻譯理論和美學(xué)正式作為翻譯的研究領(lǐng)域結(jié)合起來,國內(nèi)外對于翻譯美學(xué)理論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國外有克羅齊的《美學(xué)原理》(Estetica)[3],國內(nèi)有張成柱的《文學(xué)翻譯中的美學(xué)問題》[4],劉宓慶的《翻譯美學(xué)基本理論構(gòu)想》[5]等,還有諸如傅仲選(1992)、王東風(fēng)(1997)、毛榮貴(2005)等發(fā)表的代表性著作。
翻譯美學(xué)研究審美客體的構(gòu)成。在翻譯中,審美客體是承載美學(xué)功能的原文和譯文。語言作為審美的載體,是翻譯美學(xué)的首要研究對象。傅仲選認(rèn)為,“譯文是原文另一種語言的再現(xiàn),因而譯文審美價值取決于原文的審美構(gòu)成——‘形式美’和‘內(nèi)容美’”[6]49。筆者認(rèn)為,由于翻譯審美過程一般為:理解審美客體的構(gòu)成—轉(zhuǎn)化理解—加工轉(zhuǎn)化結(jié)果—再現(xiàn)審美結(jié)果[7]183,譯者對原文美學(xué)功能的再現(xiàn),取決于翻譯解讀階段對原文語言的審美以及翻譯表達階段對譯文語言的審美。要探討合適的英譯技巧,再現(xiàn)旅游原文的審美價值,譯者首先要探求旅游文本的語言美,包括原語美和譯語美。
關(guān)于漢語和英語旅游文本的語言美,筆者認(rèn)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漢語之美在于:(1)詞語上,多用四字格,詞藻華麗,凝練含蓄,朗朗上口;(2)句段上,長短句交錯,多用排比、對仗等手段增強語言的感染力;(3)意象上,融情于意象,寄主觀情思于客觀物象,情景交融。英語之美在于:(1)詞語上,用詞簡潔,卻富含聯(lián)想意義;(2)句段上,邏輯嚴(yán)謹(jǐn),擅用平行、感嘆等句型結(jié)構(gòu);(3)意象上,寄情于景,感情充沛??梢钥闯?,漢英語言之美有所異同,在旅游文本英譯時,為了再現(xiàn)和原語一樣的美感,譯者要選擇適當(dāng)?shù)姆g技巧。
2.1 詞語層面
在審美客體原語上,詞語承載了很多審美信息,如詞語選擇、詞語搭配、詞語修辭格等。在旅游文本的英譯時,譯者要分析原文之美,并將這種美在譯文中再現(xiàn),以下將舉例分析原文之美,并根據(jù)英語之美探析審美再現(xiàn)的技巧。
例1:每當(dāng)晨霧初散,陽光照耀,水面似有朵朵火花燃燒,星星點點,跳躍閃動。
譯文:When morning fog disperses and sunshine shines on the lake surface, water waves ripples, resembling millions of burning and dancing sparks.
分析:上述例子原文由四字格、疊詞組成,如“晨霧初散”、“朵朵”、“星星點點”、“跳躍閃動”,動靜結(jié)合,增強了景色的畫面感,四字格和疊詞的使用讓原文富含音韻美。若采取直譯的方法,因為語言美感差異,譯文的美感會大打折扣。通過深入理解,筆者了解到“火花”其實是比喻,是陽光照射在水波上形成的。在翻譯的時候,筆者將原文中的“燃燒”和“跳躍閃動”易詞為形容詞,省譯了“星星點點”?!皊unshine shines on the surface”,頭韻的運用,使譯文富含音韻美,用詞簡潔,畫面感依舊,符合引文的語言之美,很好地在譯文中再現(xiàn)了原文之美。
例2:花開時節(jié)又是一番景象,鵝絨絨的蘆花,搔首弄姿,扭捏作態(tài),掀起層層絮潮。
譯文:During the florescence season, the picture is different. Downy reed catkins joggle tenderly in the breeze, just like water waves.
分析:原文“花開時節(jié)”、“鵝絨絨”、“搔首弄姿”、“扭捏作態(tài)”、“層層”等四字格、三字格的使用,增強了詞語的音韻美,勾勒出美的畫面。在這些詞中,“搔首”和“弄姿”,“扭捏”和“作態(tài)”是語義的重復(fù),翻譯時若完全直譯,不符合英語簡潔之美。因此,筆者采取了拆譯法,將原句拆分為兩句,將“搔首弄姿、扭捏作態(tài)”譯為兩個詞,并化動“掀起”為靜“l(fā)ike water waves”,符合英語用詞的審美,簡潔卻富含審美意義。
可以看出,由于漢語和英語的詞語層審美有所差異,漢語的語言美直接一字不漏地轉(zhuǎn)換為英語,譯文不一定能再現(xiàn)原有的審美。比如將漢語語義重復(fù)的四字格直接轉(zhuǎn)換為英文,會顯得冗余,失去英語詞語的簡潔美。以上譯例主要采取省譯、轉(zhuǎn)換、拆譯的翻譯技巧。
2.2 句段層面
在句段層面,漢英語言審美也有差異。漢語注重意合,多用對仗、排比等手段增強句段的感情,長短句交錯,富含美感;而英語是形合語言,邏輯嚴(yán)謹(jǐn),多用平行結(jié)構(gòu)和感嘆句等。以下將從筆者的翻譯實踐出發(fā),探析美學(xué)視角下采用何種技巧在譯文中再現(xiàn)原文之美。
例3:老虎海海拔2298米,位于樹正瀑布之上,深邃恬靜,沉默中蘊蓄著暴烈,安謐中隱藏著桀驁。
譯文:Lying above Shuzheng Waterfall, Tiger Lake is 2,298 meters above the sea level. Though it is peaceful and tranquil, its vigor can’t be hidden in the silence.
分析:“沉默中蘊蓄著暴烈,安謐中隱藏著桀驁”,漢語慣用語義重復(fù)的不同句子、詞語對仗來表現(xiàn)語言的美感,這兩個句子的意思大體一致。而英語句子美在簡潔,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筆者采取省譯法,只譯一句,并采用反譯法,其后緊跟瀑布的介紹,使邏輯更加嚴(yán)謹(jǐn),句子簡潔,符合英語之美。
漢語意合,英語形合,表現(xiàn)在旅游文本的語言審美上的差異主要為漢語句式松散,多用對仗、排比等增強句子語氣;而英語則邏輯嚴(yán)謹(jǐn),多用平行結(jié)構(gòu)和感嘆句。以上譯例主要采用省譯和反譯的技巧。
2.3 意象層面
意象來源于物象,中英文語言在借用意象傳達意境上有相同之處。毛榮貴[8]220稱,“意境指的是通過形象性的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描寫,能夠把讀者引入一個想象空間的藝術(shù)境界”。由于文化差異,中英文意象含義是有所區(qū)別的,在意象可表達相同的情感時,譯者可以直譯,反之則需要采取異化法,“譯象譯意”[8]63。以下將通過具體譯例探析旅游文本意象之美的翻譯再現(xiàn)。
例4:那掩映在叢叢翠綠中的海子,像一個晶瑩無比的翡翠盤,滿盛著瑰麗輝煌的金銀珠寶。
譯文:And the lake, hidden by surrounding luxuriant woods, is like an incomparably crystal-clear emerald plate, filled up with magnificent treasures.
分析:原文中使用了“翡翠盤”“金銀珠寶”兩個模糊意象。說是模糊意象,因為“翡翠盤”和“金銀珠寶”是原文作者的比喻。原作者先是給出物象“叢叢翠綠”和“海子”,海子掩映在翠綠之中,畫面呼之欲出,直觀可感,并使用比喻,給出模糊的意象,讀者需要想象。喻情于景,很好地體現(xiàn)了原文本的美感功能和召喚功能。同樣,“叢叢翠綠”、“海子”、“翡翠盤”、“金銀珠寶”這樣直觀和想象的意象在英文中也能賦予讀者美的感受。因此筆者采取了直譯的技巧。需要注意的是,漢語四字格經(jīng)常二二語義重復(fù),如本句中的“瑰麗輝煌”、“金銀珠寶”,“瑰麗”和“輝煌”同義,若兩個詞都譯出,則顯得冗余,不符合英語語言的簡潔之美。同理,“金銀珠寶”若完全對等翻譯也會冗余,因此也采取了省譯法。筆者根據(jù)語言審美,在翻譯過程中采取適當(dāng)?shù)姆椒?,使得譯文語言簡潔,富有聯(lián)想意義,句子結(jié)構(gòu)交錯,符合英語的語言審美。
例5:湖面呈現(xiàn)出翠綠、淡藍、瓦灰等色塊,酷似一幅匠心獨具的壁毯,小巧玲瓏,絢麗秀美。
譯文:With multiple colors reflected on the lake surface, jade green, light blue, slate grey, the whole pond is exactly like an ingenious tapestry, small but exquisite.
分析:該句是對五彩池的描寫,原文采用的直觀意象為湖面和湖面的色彩,模糊意象為“壁毯”,原作者將五彩斑斕的湖面比喻為小巧玲瓏的壁毯,讓讀者眼前一亮,畫面感油然而生。通過意象的使用,寓情于景,表達了對五彩池的喜愛,也給讀者展示了美不勝收的畫面,起到了美感功能,實現(xiàn)了外宣的目的。由于色彩斑斕的壁毯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外國都能給人美的感受,在漢英語際轉(zhuǎn)換時,筆者采用了直譯法,保留了這個意象。此外,由于“小巧玲瓏”和“絢麗秀美”是漢語的四字格,“小巧”和“玲瓏”語義重復(fù),“絢麗”和“秀美”語義重復(fù),在翻譯時為了符合英語語言的簡潔美,筆者采用省譯的方法。
一般來說,“意象先于意境,意境高于意象,而意境是離不開意象的”[7]122。在旅游文本中,會使用到大量的意象,用以營造意境美,從而感召讀者,實現(xiàn)宣傳的目的。面對旅游文本的意象美時,譯者可以采取直譯,保留原文的意象,若出現(xiàn)文化沖突,則須異化,易象而譯。
[1] 劉宓慶,章艷.翻譯美學(xué)理論[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11.
[2] 李智.當(dāng)代翻譯美學(xué)原理[M].北京:知識產(chǎn)權(quán)出版社,2013.
[3] 克羅齊.美學(xué)原理[M].朱光潛,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 張成柱.文學(xué)翻譯中的美學(xué)問題[J].外語教學(xué),1984(2):46-52.
[5] 劉宓慶.翻譯美學(xué)基本理論構(gòu)想[J].中國翻譯,1986(4):19-24.
[6] 傅仲選.實用翻譯美學(xué)[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3.
[7] 劉宓慶.翻譯美學(xué)導(dǎo)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有限公司,2012.
(編輯:劉彩霞)
On Translation Techniques of Chinese Tourism Tex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A Case Study of the Introduction to Jiuzhaigou Valley
XU Jia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000, China)
Tourism texts have aesthetic and vocative function, which aims at attracting visitors by beautiful description of tourism attractions. Translation aesthetics combines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are used to guide translation pract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eauty of languages in the aesthetic object from the aspects of words, sentences and images, and further uses the source text and translated text of the introduction to Jiuzhaigou Valley to discuss th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echniques in tourism texts.
tourism texts; translation aesthetics; language aesthetics;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echniques
2017-02-25
徐 佳(1993—),女,四川德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筆譯.
H059
A
2095-8978(2017)02-007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