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
摘 ? ?要: 作者結合教學實踐,闡述如何做好小學語文與初中語文的教學銜接,以期順利實現(xiàn)初一新生的過渡,為今后的語文教學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 小學語文 ? ?初中語文 ? ?教學銜接
初一新生的特點是充滿好奇,做好小學至初中的過渡銜接,讓剛剛進入初中學習的孩子們順利走過“新生期”,把好奇因素轉化為學習動力,是初一教師責無旁貸的任務。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做好小學語文與初中語文的教學銜接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激趣
我們都知道萬事開頭難的道理,也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一新生對新環(huán)境、新老師都有新鮮感(哪怕較差的學生也會這樣),教師可利用其新鮮感大做文章。面對新生,要抓住開學第一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①。如果在第一節(jié)課上激發(fā)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的興趣,那么后面的教學就輕松得多。
(一)如何上好第一節(jié)課
1.自我介紹
第一節(jié)課,首先介紹自己的名字。說到名字,里面挺有學問,包含許多語文知識。好的名字很講究音、形、意,而這正是漢語詞語的特點。如:圓圓/冰冰/由重疊的兩個字組成疊音詞,悅耳動聽,朗朗上口,又有一股親密親切的味道。如:畢夢成,夢是夢想的夢,成是成功的成,畢有“全、都”的含義,這個名字表達了所有夢想都能成真的意思,寄托了父母對他人生的美好祝愿和無限期待。再比如:蘇軾這個名字?!拜Y”,就是古代車上的橫欄桿,扶著欄桿可以望遠。足見他的父親希望他做個志向遠大的人。
2.明確語文的四大天王——聽、說、讀、寫
語文課,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學習母語。對漢族同學來說,漢語就是母語。對于少數(shù)民族同學來說,漢語是民族通用語,也可以算作母語。目前,同學們運用母語都已經挺熟練了,但為什么還要學習語文呢?為了能夠更好地聽說讀寫。
第一,聽。人有“五官”,指的是“眼耳口鼻舌”。人有一對耳朵,卻只有一條舌頭,而且常常被嘴皮關在嘴巴里。這是什么道理?——聽比說更重要,但并不是有耳朵就會“聽”?!度龂萘x》里“曹操吃雞肋”的故事(可以安排學生講)?!半u肋”兩個字,其他人聽到的只是一個口令,楊修聽到的卻是曹操心里的猶豫不決,聽到軍隊退兵的信號。楊修的過人之處,當然不僅僅是聰明,還在于他滿腹經綸,飽讀詩書。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不斷習得語文知識,注意訓練“聽”的能力,我們能從別人的話語中聽出更深層的含義,能從各種聽覺信息中獲取更多的知識、更多有用的東西。
第二,說。先講一個故事《最好的與最壞的東西》:從前有一位國王,吃厭了宮中的各種美食,于是讓隨從帶著他到民間去尋找美食。這天他來到一位有名的廚師家里,要求廚師為他準備兩頓飯,第一頓要做成世界上最好的,第二頓要做成世界上最壞的。做得好,廚師就能得到重賞,如果做不好,廚師的性命就難保。不一會兒,廚師做完了第一頓飯。只見盤子里是一些可口的蔬菜和切成薄片的牛舌頭。廚師解釋說:“舌頭是人類最好的東西之一。舌頭能說出真理,能表達真情,讓人類充滿智慧和感情?!眹趼犃朔浅M意。過了幾天,國王又來了,他準備吃世界上最壞的東西,卻發(fā)現(xiàn)廚師給他做的食物跟上次是一樣的。國王正要發(fā)怒,廚師說話了:“舌頭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但也是最壞的東西。它能說出愚蠢和惡毒的話語,讓人類充滿絕望和仇恨?!眹趼犃巳粲兴嫉攸c點頭。說,這個行為只要不是啞巴,誰都會。但是同一個內容,不同的人來說,效果就不一樣。為什么?我們不能斷定語文學得不好的人,話就一定說得不好。但是我們可以肯定,語文學得好的人,他所說的話一定會吸引人,會帶給人智慧和美的感受。
第三,讀。凡是識字的人都可以閱讀。但是長期閱讀學習的人,讀書的層次是不一樣的。同學們可以觀察自己的家,或者親戚朋友的家。凡是家里有讀書人的,特別是有喜愛語文的人,就會有不少書籍。相反,如果沒有讀書人,沒有喜歡語文的人,那么家里頂多只有幾張報紙、幾本雜志。
第四,寫。不少同學把“寫作”當成是一道題目,一道作文題,其實這是一種不太正確的理解?!皩憽逼鋵嵤俏覀兩钪蟹浅V匾囊徊糠?。以前通訊不發(fā)達,離得遠的人要相互寫信,有急事要發(fā)電報,這都需要我們寫作?,F(xiàn)在通信工具很多,但還是離不開寫——發(fā)短信,需要寫。我們編短信給家人朋友,作用跟寫信或者寫留言條是差不多的。社會上有人把編短信當做主要工作,節(jié)假日的時候,那些很有文采、很有趣味的短信,都出于專門的“短信寫手”(可以進行短信的舉例欣賞)。據(jù)統(tǒng)計,春節(jié)期間,一個好的“短信寫手”至少賺錢10萬元。有的人上網聊天、上網開博客,不管寫得好壞、不管字數(shù)多少,都以寫作為基本方式?,F(xiàn)實生活中,讀書時、寫檢查、寫保證、寫申請;以后大學畢業(yè)找工作,寫自我推薦、寫求職報告;工作以后,要寫計劃、寫總結、寫發(fā)言稿、寫匯報材料;遇到不公正、不公平的事,要寫申訴材料、寫舉報材料;自己在生活中,要寫日記、寫書信(用紙筆或網絡);如果當了作家、記者、編輯,更是必須依靠“寫”生活。
所以,“寫作”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不管你愛不愛語文,不管你的語文學得怎么樣,你只要想過正常的現(xiàn)代文明生活,就必須去“寫”。為了讓我們的生活更容易一點、更輕松一點、更富有情趣一點,我們當然要努力寫得更好一點。因此,我們需要學習語文,學好語文。
(二)必備的學習用具及要求
小學生進入初中,學習任務有了變化,因此應對他們提出相應的學習輔助要求:(1)一個筆記本、一個讀書筆記本、一個軟抄本、一個練字本、一個聽寫本。筆記本用來記錄課堂學習內容;讀書筆記本用來摘抄美文佳句寫出感悟;軟抄本用來寫隨筆和周記;練字本用來練正楷字,聽寫本用來聽寫字詞等。(2)工具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成語詞典》。(3)課外書籍:《湯姆·索亞歷險記》、《伊索寓言》。(4)每天要交的作業(yè):字詞整理。(5)每周要交的作業(yè)(周一):讀書筆記、隨筆各兩篇。
這節(jié)課讓他們悟到學習語文和學習數(shù)學、英語一樣重要,一樣充滿情趣;讓他們消除了因諸多原因而產生的厭學語文、怕學語文的心理。使他們明白了:要使自己聰明起來,不學語文是不行的。這樣,或許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他們的學習潛力,為進入中學主動地學語文邁出理想的第一步。
二、導學
在激趣的基礎上,老師要精心準備好不同課型的授課技術,以強化語文課堂學習效果。
(一)課文的學習
1.現(xiàn)代文
小學課本中的文章一般淺顯易懂,老師對學生強調基礎要求,重視字詞的掌握和積累。而初中則對文本的研讀提高了一層,在加強基礎知識積累的前提下,學生要深入文本,運用圈點批注的方法進行閱讀,有自己的閱讀感悟,提倡個性化的閱讀。因此,老師要對學生進行閱讀方面的指導,做好示范引導,鼓勵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悟。
2.文言文
小學語文課本里難得見到文言文,就算有,也只是幾首古詩罷了。初中每個單元都有文言文,或長或短。剛接觸文言文,學生會認為它既難讀又難背,更別說理解和運用了。所以我們在學習《童趣》和《論語》時要放慢速度,耐心指導學生文言文的朗讀,并注意節(jié)奏和停頓,對如何翻譯文言文,做好細節(jié)的輔導,讓學生掌握簡單的文言文學習方法,為以后的文言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寫作的指導
初一新生怕寫作文的大有人在,一到寫作文,有的抓耳撓腮,找不到“下鍋之米”;有的絞盡腦汁卻只能寫出干巴巴的文章;有的干脆套用小學寫過的老掉牙材料。在初一第一次作文課上,筆者組織了《找朋友》的作文游戲活動②,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作文興趣,解決了無米下鍋的難題,學生對作文課充滿了期待。
在《找朋友》的快樂歌聲中導入作文游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認真講解要求:(1)每個學生用100—150字左右寫一幅“自畫像”:只許寫臉部,如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如果覺得臉部刻畫不好,就可以描寫自己的頭發(fā)。描寫要逼真詳細,獨特處更不能忽略:如一顆痣、一塊斑,鼻子特別大,眉毛特別細等。不寫衣服,不要署名,不注性別。時間10分鐘。(2)全班同學分成兩組?!白援嬒瘛蓖瓿珊?,甲乙兩組交換“自畫像”,每個同學都可拿到另一組某個同學的“自畫像”。(3)甲組端坐不動,由乙組按圖索人——通過這份描寫有自己面貌特征的短文,找到自己的朋友,并進行4分鐘的采訪。完成后,各自坐回座位。接著,乙組端坐不動,甲組根據(jù)“自畫像”認領自己的新朋友,同樣進行4分鐘的采訪。(4)擬定采訪提綱:(可由學生自定)你的名字是什么,家在哪里?父母做什么?你有什么愛好?對于新學校的感受是什么?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你打算如何實現(xiàn)理想?(5)采訪完成后,回到自己的座位,寫采訪記。
采訪記要求:(1)自己擬大標題,如:一個多才多藝的男孩——XX同學采訪記。(2)不少于500字。(3)書寫工整、美觀。
在這節(jié)找朋友的作文游戲課上,學生表現(xiàn)得都很活躍。在他們的印象中,老師直接進行作文指導,接下來學生進行寫作,課堂顯得很安靜。這節(jié)課,讓學生感受了不一樣的課堂,每位同學都是參與者。(如果班上的學生人數(shù)是奇數(shù),就需要老師加入)。寫作內容直接與活動內容結合,材料來得直接,來得新鮮,來得及時,學生既找到了好朋友,又完成了寫作,可謂一舉多得。學生的作文都能按照要求來做,同時對這樣的作文課很期待。
只要是每一單元結束,就要重視單元綜合性活動,通過富有趣味的課件,老師恰當?shù)囊龑В寣W生參與進來,提高語文綜合實踐能力。
三、培養(yǎng)習慣
興趣是關鍵,而良好的習慣則是語文學習的有力保障。教師應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為學生適應初中學習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培養(yǎng)預習習慣
現(xiàn)在的教學都安排了學生的課前預習,但要達到理想的預習效果,并不僅僅是老師的一句“好好預習”就能實現(xiàn)的。我們要拿出足夠的時間指導學生預習。引導學生怎樣讀課文,怎樣對待字詞,怎樣理解預習提綱,閱讀課文要達到什么樣的要求等。課堂上有了這樣的指導,學生知道了怎樣預習,就為語文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所謂的磨刀不誤砍柴工就是這樣體現(xiàn)的。
培養(yǎng)學生預習習慣,引導學生課堂上專注聽講,并積極思考和記憶,注意記重難點的理解。除此之外,還應鼓勵學生多發(fā)言,并注意表達清楚流暢,懂得講禮貌。
(二)培養(yǎng)質疑習慣
培養(yǎng)學生質疑文本的習慣是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有效手段。需要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安排閱讀的時間,給他們交流的時間。
(三)培養(yǎng)自評習慣
要從方法上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自行批改,及時改錯,從而及時反饋學習的效果。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選出那些責任心強、習慣好、威信高的學生,賦予他們組長的權力,開展組內競賽,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
(四)培養(yǎng)復習習慣
指導學生學完后及時復習,再做作業(yè)。
(五)培養(yǎng)閱讀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一再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初一新生在小學階段的閱讀量有限,閱讀能力參差不齊,但他們求知欲旺盛,精力充沛,模仿力強。初一功課少,可利用這黃金時期恰到好處地引導他們好讀書、讀好書。讀中國四大古典名著,讀《魯濱孫漂流記》,讀背更多的古詩詞……在不斷地閱讀中,擴大閱讀范圍,拓寬視野,在有意地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語文品位。
引導閱讀時,可適時舉辦各種讀書活動,如讀書交流會、寫讀書心得比賽等。通過閱讀,他們會自覺不自覺地模仿文章精彩之處的描寫,努力使文章生動起來。
(六)培養(yǎng)查工具書習慣
開學第一課應強調學生準備好必備的工具書,在語文學習中注意及時查閱解決閱讀方面的障礙。對課文后“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要求學生整理出意思,做到會拼、會讀、會寫、會用,養(yǎng)成重視工具書的習慣。
(七)培養(yǎng)善觀察、多練筆的習慣
兩周一次的作文課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是遠遠不夠的,平時要引導學生多積累素材,記錄下生活中的點滴感動。如果你是一個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就可以把隨筆、日記作為了解班級工作的一個平臺。在工作中,筆者經常安排學生記錄下班級活動的精彩片段,寫下自己的活動感悟,培養(yǎng)學生的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這樣,和學生的交流就不是談話這唯一的方式了。
(八)培養(yǎng)書寫習慣
書寫習慣的養(yǎng)成非一日之功,平時要讓學生多練字。先讓學生準備好與課文同步的正楷字帖本,學生握筆的姿勢、坐姿都要嚴格到位,并隨時注意糾正學生的姿勢。鼓勵學生每天15分鐘描紅,及時上交,批閱后及時反饋,指導學生書寫工整、規(guī)范,卷面整潔。到第二學期,鼓勵學生對照字帖,在練字紙上進行仿寫,每天規(guī)定練習內容,強化練字效果。同時,把優(yōu)秀作品張貼上墻,進行加分鼓勵,讓學生在這種期待成功、享受成功的心態(tài)中進行練習,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初一新生單純得就像一張白紙,你希望學生具備什么樣的素質,就對他們進行有目的的培養(yǎng)。為了讓他們的初中生活畫卷更美,更多彩,我們要教給他們“繪畫”的方法和技巧。初一新生的語文銜接教學是多樣化的,只要我們用心,就一定會取得好的成效。
注釋:
①本文第一課內容是從網絡搜集有關教案后,經整理整合的結果.
②《找朋友》作文游戲參考了李白堅教授的《快樂作文》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