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偉康
摘要:本文在對《傷寒論》中143條與216條刺期門穴治療熱入血室證原文分析的基礎上,探討期門穴與血室的本義,并通過醫(yī)案分析,提出針刺期門應注意的三條原則:根據(jù)患者健康狀況選擇不同的針刺方法;若患者體表未有癥狀表現(xiàn),則可直接針刺期門穴;若患者發(fā)作急迫、嚴重,期門穴周圍毛細血管怒張,則應因勢利導,采用靜脈放血療法治療。為臨床期門穴的應用提供借鑒。
關鍵詞:傷寒論;針刺;期門穴;熱入血室
在《傷寒論》中理、法、方、藥是關鍵,但針灸也不可或缺。其中398條原文中有9條提到針刺方法,而熱入血室證占其中2條,分別隸屬于太陽病篇和陽明病篇。兩條中均是針刺期門穴治療熱入血室證,但各醫(yī)家針刺方法以及處理方式存在不同,本文就兩條原文及各家醫(yī)案分析對刺期門穴治療熱入血室證進行總結討論,為臨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jù)。
1 期門穴
1.1肝經(jīng)募穴 期門穴位于乳頭直下,第六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為足厥陰肝經(jīng)的募穴。《類經(jīng)》謂:“為臟氣結聚之所,故曰募?!彼阅佳磁K腑之氣結聚于胸腹部的特定腧穴,募穴部位的異常反應常表現(xiàn)為敏感、壓痛、皮膚凹陷或突起,甚至局部可觸及硬結等,往往是相應臟腑病變的指征[1]。因此可據(jù)此作為肝臟病變與否的診斷手法之一。
1.2三脈之會穴 《針灸甲乙經(jīng)》謂:“期門,肝募也……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主治胸脅脹痛、腹脹、嘔逆吞酸、乳癰等以實證、熱證為主的病證。
2 熱入血室
血室又稱女子胞、胞宮、血臟、子處等,即現(xiàn)代所說的子宮。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指出:“室,實也。以疊韻為訓。古者前堂后室。釋名曰。室、實也。人物實滿其中也。引伸之則凡所居皆曰室。釋宮曰。宮謂之室、室謂之宮是也”[2]。所以,血室即為體內藏血之處,女子行經(jīng)之處,而有“血?!敝Q的肝臟,現(xiàn)代部分醫(yī)家認為也可指血室。但李克紹[3]解釋肝與血室只不過是有關系而已,如果僅根據(jù)肝臟與月經(jīng)有關系,便認為肝是月經(jīng)的主體,即血室指的是肝臟的話,這種思維方法顯然是錯誤的。
3 針刺操作方法
3.1基本手法 ①提插法:將針從淺層插入深層,再由深層提到淺層,反復如此、下插上提的手法。②捻轉法:將針刺入一定深度后左右來回旋轉的手法。
3.2輔助手法,見表1。
3.3補瀉手法 一般分為單式補瀉法、復式補瀉法兩類。單式補瀉法分為:捻轉補瀉法、提插補瀉法、迎隨補瀉法、呼吸補瀉法、開闔補瀉法;復式補瀉法分為:透天涼、燒山火。
以往認為期門穴下有很多重要器官,因此既往刺期門穴均為平刺、斜刺,而且也嚴格限制針刺深度,曾經(jīng)有報道[4]指出刺期門穴導致主動脈破裂出血致死一列。但李瑞教授[5]強調期門穴可以深刺,但要快速行針、不留針,且根據(jù)病患的體型決定具體進針深度,以避免造成肺部損傷。
4 刺期門穴原文分析
4.1原文143條 婦人中風,發(fā)熱惡寒,經(jīng)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涼,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取之。(《太陽病脈癥并治》)
釋義:婦人患太陽中風,惡寒發(fā)熱的同時恰逢行經(jīng),七八日后,熱隨經(jīng)陷,見發(fā)熱退卻身涼,脈由浮數(shù)轉至遲緩滯澀,脈癥合參,似病轉愈,但卻出現(xiàn)胸脅硬滿、似結胸狀以及譫語諸癥,可見表邪并非已解,而乘經(jīng)水下行、血室空虛之際內陷,結于血室,形成熱入血室證。而肝主語,又與血室密切相關,此證實在肝經(jīng),語言錯亂,法當急治,故刺期門,以瀉肝熱,使血室之熱外出有路[6]。
4.2原文216條 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則愈。(《陽明病脈癥并治》)
釋義:陽明之熱侵襲于肝,熱迫血妄行,故下血;血熱上擾神明,故譫語;血熱上蒸,故頭汗出。肝經(jīng)繞陰器,與血室密切聯(lián)系,期門穴又為肝經(jīng)募穴,故刺期門使熱瀉血藏,遍身汗出,而病愈。
5 醫(yī)案選舉
5.1許叔微案[7] 一婦患傷寒,寒熱,夜則譫語,目中見鬼,狂躁不寧。其夫訪予詢其治法。予曰:若經(jīng)水適來適斷,恐是熱入血室也。越日亟告曰:已作結胸之狀矣。予為診之曰:若相委信,急行小柴胡湯等必愈。前醫(yī)不識,涵養(yǎng)至此,遂成結胸證,藥不可及也。無已,則有一法,刺期門穴,或庶幾愈。如教而得愈。
按語:本案與《傷寒論》中144條癥狀類似,若不仔細辯證,則會出現(xiàn)辯證錯誤。首先患者外在癥狀已經(jīng)非常明顯,急當治標為治則,同時出現(xiàn)傷寒并伴寒熱,此時應與小柴胡湯主治的往來寒熱、發(fā)作有時的144條原文鑒別,應刺期門以瀉肝熱,使血室之熱外出有路,通調臟腑經(jīng)脈氣血,亦有“生血氣”、滋陰養(yǎng)血退熱、疏肝清熱之效[8]。
5.2郝萬山案 郝老師診治一病例,一婦人感冒發(fā)燒,恰逢月經(jīng)期,晚上出現(xiàn)說胡話、雙手捶胸的癥狀,但第二天燒退病好。半年時間里,每到月經(jīng)期就發(fā)作,白天正常,晚上發(fā)病,反反復復,但檢查不出病情,發(fā)作之時用過鎮(zhèn)靜藥,無效。待郝老師于患者發(fā)作時檢查患者,發(fā)現(xiàn)患者兩側期門穴周圍毛細血管怒張,于是用三棱針刺破,使血流成行,并扣火罐一個,防止淤血。治后,患者清醒,雖胸脅部微有脹疼,但已無大礙,之后病情無再發(fā)作。
郝老師認為刺破期門穴淤滯靜脈叢也為刺期門方法之一,因勢利導為治則,用放血療法以急當治標,治熱入血室證。
6 結論
總結刺期門應注意的三條原則:對于刺期門的方法應結合現(xiàn)代針灸方法,根據(jù)患者健康狀況選擇不同的針刺方法;對于針刺部位,若患者體表未癥狀表現(xiàn),又要運用刺期門的方法治療熱入血室證,則針刺期門穴;若患者發(fā)作急迫、嚴重,期門穴周圍毛細血管怒張,則應因勢利導,針刺期門穴周圍靜脈以放血療法治療。
仲景在傷寒論中的刺期門治療婦人熱入血室在臨床應用廣泛,若運用正確得當,則療效頗益,故提出三條基本原則,為臨床對期門穴的應用提供指導。
參考文獻:
[1]蔣先勇.論俞募穴及其臨床應用[J].湖南中醫(yī)雜志,1995,11(2).
[2]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338.
[3]李克紹.論熱入血室[J].山東中醫(yī)學院學報,1986,10(1):3.
[4]朱汲.針刺"期門"引起主動脈出血致死一例[J].上海針灸雜志,1990,9(2):31.
[5]丁寧,李瑞.李瑞深刺期門穴治療抑郁癥經(jīng)驗[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6,31(9):3609.
[6]姜建國,周春祥.傷寒論講義[J].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12:51.
[7]曹炳章.中國醫(yī)學大成(二)[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7:23.
[8]任占敏,柳學儉.期門穴驗案二則[J].中國針灸,1997:418.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