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瑤
摘要:目的 對頭孢噻肟與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治療新生兒敗血癥的效果進行探究分析。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7月在我院治療的50例新生兒敗血癥的臨床資料, 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5例。對照組給予頭孢噻肟治療,觀察組給予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治療,分別觀察兩組的臨床療效及其不良反應情況。結(jié)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頭孢噻肟治療組和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治療組血培養(yǎng)病原菌的種類主要為溶血葡萄球菌、頭狀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比例無統(tǒng)計學差異性(P>0.05)。結(jié)論 頭孢噻肟對抑制革蘭陰性菌作用效果更好,而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較頭孢噻圬的抗菌譜更加強大,其對臨床上幾乎全部的細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給予新生兒敗血癥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治療效果更加顯著,總有效率較高,因而值得我們?nèi)蘸笈R床借鑒推廣。
關(guān)鍵詞:頭孢噻肟;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新生兒敗血癥
敗血癥作為新生兒感染病之一,嚴重的威脅到患兒的身體健康,且還會使患兒的生命受到威脅,新生兒期致病菌經(jīng)各種途徑侵入新生兒血循環(huán),并在其中生長繁殖、產(chǎn)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性的感染。新生兒時期該病的發(fā)生率和病死率均較高。隨著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研究的深入,敗血癥的定義也在不斷的擴大,包括內(nèi)源性感染因子(如腸道菌叢)啟動以后所引起的全身炎癥與感染。但是,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達,細菌的耐藥性也不斷增強,使得對患兒的治療產(chǎn)生了很多的問題。頭孢噻肟對抑制革蘭陰性菌作用效果更好,而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較頭孢噻圬的抗菌譜更加強大,其對臨床上幾乎全部的細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時頭孢噻肟與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兩組抗生素同樣具有廣譜的效果,且效率較高,對新生兒的毒性作用也較小,本文對兩種藥分別治療新生兒敗血效果進行了具體的比較,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間內(nèi),收取我院新生兒敗血癥患兒共50例,使用隨機分配法進行分配,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其中,對照組:女11例,男14例,年齡普遍在1~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3±0.2)歲;觀察組:女12例,男13例,年齡普遍在2~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1.8±0.3)歲,將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進行比較,未發(fā)現(xiàn)明顯差異,P>0.05,因而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兒頭孢噻肟治療,具體用法用量為:日齡小于1 w的新生患兒每12h 50mg/kg,超過1 w的患兒,每8h 50mg/kg。如需要治療腦膜炎,則可增至每6h 75mg/kg,以靜脈進行給藥。若出現(xiàn)腎功能減退患者,需要適當減量,血液透析的患兒一日0.5~2 g,但在透析后應加用1次劑量;觀察組患兒則給予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治療,具體用法用量為:根據(jù)患兒的體重和腎功能將1 d的總劑量等量注射,肌酐清除率70 ml/min(分)/1.73m2)和體重≥70kg而定。分別觀察兩組的臨床療效及其不良反應情況。
1.3療效評定 治愈:患兒身體各項指標均恢復正常,血液培養(yǎng)呈陰性;有效:患兒各項指標都好轉(zhuǎn),血液培養(yǎng)呈陰性;無效:患兒病情無好轉(zhuǎn)且有加重的現(xiàn)象,血液培養(yǎng)呈陽性??傆行?顯效+有效。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選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對治療結(jié)果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后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兩組治療方法的總有效率對比 通過研究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總有效率9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92%,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故頭孢噻肟與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治療新生兒敗血癥的效果差別不大,但是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治療新生兒敗血癥效果更佳,見表1。
2.2新生兒敗血癥血培養(yǎng)結(jié)果分析 通過研究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頭孢噻肟治療組和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治療組血培養(yǎng)病原菌的種類主要為溶血葡萄球菌、頭狀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比例無統(tǒng)計學差異性(P>0.05),見表2。
3 討論
作為新生兒感染病之一,敗血癥嚴重的威脅到患兒的身體健康,且還會使患兒的生命受到威脅。主要是指血液中有細菌存在并持續(xù)繁殖,通過血培養(yǎng)可獲得陽性細菌結(jié)果的一種病理過程,在具有細菌-免疫學診斷方面的證據(jù),而并未獲得陽性血培養(yǎng)結(jié)果時也可做出診斷。故我們應該迅速采用合理的救治措施進行治療防范。其臨床癥狀在剛開始沒有明顯的特征,但是其發(fā)展十分迅速。由于新生兒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使得全身都會受到感染,有研究發(fā)現(xiàn),引發(fā)新生兒敗血癥的主要誘因是細菌,例如霉菌、病毒以及原蟲等等。為排除此類結(jié)論的局限性,我們將會繼續(xù)對此方面進行深入研究。作為第三代半合成頭孢菌素,頭孢噻圬在臨床上抗菌譜更為廣泛。
之前有研究指出,在對1606例新生兒敗血癥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藥性分析時發(fā)現(xiàn)患兒感染病原菌中革蘭陽性1336株,占80.24%,其中葡萄球菌902株、溶血性葡萄球菌60株,革蘭陰性菌235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 108株,大腸埃希菌73株,念珠菌35株,結(jié)果表明,頭孢噻肟與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治療新生兒敗血癥都具有一定的療效。
本次研究中,頭孢噻肟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治療總有效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血培養(yǎng)病原菌的種類主要為溶血葡萄球菌、頭狀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比例無統(tǒng)計學差異性(P>0.05)。由此可知,頭孢噻肟對抑制革蘭陰性菌作用效果更好,而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較頭孢噻圬的抗菌譜更加強大,其對臨床上幾乎全部的細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綜上所述,對于新生兒敗血癥給予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治療效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效果更佳,因而值得我們?nèi)蘸笈R床借鑒推廣。
參考文獻:
[1]蔣春芳. 頭孢噻肟與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治療新生兒敗血癥的效果比較研究[J].中外醫(yī)療,2016,12(35):1546-1547.
[2]王艷坤. 注射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穩(wěn)定性研究[J]. 護理學雜志,2014,16 (4):637-638.
[3]趙靜,馬曉博,馮銳,等. 我院新生兒敗血癥患者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藥物應用分析[J].中國藥房,2013,21(18):454-455.
[4]高小芬,于衛(wèi)華. 探究頭孢噻肟與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治療新生兒敗血癥的效果,2012,5(24):78-79.
[5]成磊. 對頭孢噻肟與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治療新生兒敗血癥的效果進行分析[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5,5(32):542-543.
編輯/周蕓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