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菲
聾校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會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困惑:自己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向?qū)W生們傳遞知識、各種行為要求和價值觀,但他們卻缺乏興趣,毫無反饋。教師們面對的,通常是學生們學習欲望低下、注意力不集中、厭學等現(xiàn)象,以及無聲的抗拒。比如這學期,我教五年級語文,課堂上學生很不配合,我行我素,幾乎無視我的存在。沒辦法,我只能投其所好,和他們一起在課堂上“搗亂”。
然而,在一起“搗亂”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我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存在諸多障礙。當學生用手語和我交談時,我不明白他們的意思,當我打手語和他們交流時,他們也沒反應(yīng)。原來我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嚴重不暢,難怪學生上課不愿參與課堂活動,或許,他們就根本沒有明白我所表達的意思吧。那么,怎樣才能有效地和聾生溝通呢?
提到溝通,我們總是第一時間想到手語。誠然,手語是聾生與聾生、聾生與教師之間溝通、交流的重要工具,無論是在課堂教學中,還是日常生活中都離不開手語。離開了手語,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將無法進行信息的傳遞、思想的交流。但是我發(fā)現(xiàn),單純依靠手語并不足以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通過反思,我強化了以下三種溝通方式。
一、批語溝通
我開始在孩子們的作業(yè)上、日記上寫批語,表揚他們的進步,指出他們的不足,或者針對他們的精神狀態(tài)給予及時的問候。事實證明,利用批語與學生溝通,他們易于接受,能達到教育的目的。例如小婉寫日記總是很難把話說完整,我就不斷地幫她修改。當她能用簡短的語句寫清楚一件事情時,我就給她批上“句子寫得很通順,不錯”或者“有進步,加油”。現(xiàn)在再看她的日記,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進步。
二、肢體語言溝通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微笑能縮短和聾生之間的距離,可以融洽氣氛、增進溝通。而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或許會給聾生以極大的鼓勵和啟迪,使他們與教師心心相印,既教書又育人。比如我們班有個叫小麗的女生,性格內(nèi)向,不愛回答問題,我便在上課時不時向她投去鼓勵和信任的眼神?,F(xiàn)在,她能不時大膽舉手發(fā)言了。
三、書信溝通
班主任與聾生交往時,往往會遇到比較復(fù)雜的情況。尤其是進入青春期的高年級學生,有些事不愿讓其他同學知道或不好當面說,這時可用書信方式溝通。通過書信方式的溝通,學生可以把好多不愿公開的事告訴教師,教師也可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狀況,在保護其自尊心的情況下及時解決問題。
當然,溝通的方式遠遠不止這些,并且任何一種溝通都不是單一進行的。比如,我在與學生通過書信方式溝通后,一般情況下還需要面對面地交流談心,這樣才能把問題徹底解決。溝通還需要看時機,比如學生在犯了錯、情緒激動時是不愿意與教師真誠溝通的,這時,教師就不要急于求成,可等到其情緒穩(wěn)定后再找合適的時機,通過合適的方式與他們溝通。
經(jīng)過我的不斷努力,班上的學生對我已經(jīng)不那么抗拒了,和我的感情也越來越好。當我和他們交流的時候,我也能夠及時收到他們的反饋信息了。對此。我感到非常高興,這說明我的不懈努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認為,當教學活動不能順利進行時,教師首先要從自身找原因,不要怨天尤人、一味責怪學生,要多理解學生,并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特點設(shè)身處地去思考問題。如此,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就水到渠成了。
(本欄責編 阿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