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發(fā)掘出莫泊桑短篇小說中一類特殊女性群體單身母親的病態(tài)心理特征并對其進行了原因分析,最后從不同角度進行反思,以此給予當代社會一定的借鑒意義,從另一側面體現出了莫泊桑短篇小說的歷史價值和重要地位。
關鍵詞:居伊·德·莫泊桑;單身母親;病態(tài)心理
作者簡介:尹柯人(1992-),女,漢族,湖南人,湘潭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方向:法語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2--02
一.單身母親病態(tài)心理的三種類型
1.敵對,殘忍和偏執(zhí)
作者筆下的單身母親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著病態(tài)心理,其中一類在心理上皆表現出敵對,殘忍和偏執(zhí)。例如《索瓦熱大媽》中女主人公在喪父,兒子征兵入伍后,獨處于森林小屋中,之后四個普魯士士兵分配到她家中,雖相處不錯,但是她卻時時刻刻在惦念兒子,尤其得知寶貝兒子在普法戰(zhàn)爭中戰(zhàn)死的慘狀消息后,整個人崩塌了,麻木不仁。失去丈夫和兒子,心理的病變如毒瘤般迅速蔓延到全身,她開始敵對那四個普魯士人,偏執(zhí)性的人格使她殘忍地把四個普魯士士兵活活燒死,在臨死前仍舊靜候,身體幾乎被子彈截成兩段,手里還死死攥著那封得知兒子戰(zhàn)死的信。在另一篇《怪胎之母》的文章中,因故意每年生出幾個畸形兒來發(fā)財,被大家稱為真正惡魔的女主人公無疑也是有著心理病態(tài)的患者之一。她對世人明顯的敵對,她的心狠手辣和偏執(zhí)頑固使她烙下了千古罪名。
2.焦慮,恐怖和逃避
另一類單身母親在心理上則出現了焦慮,恐怖,逃避的心理。小說《一個女傭工的故事》中,女傭蘿絲在被男伴雇工雅克玩弄拋棄后,隨著肚子一天天增大,怕被周圍人發(fā)現,她惶惶不可終日,甚至目光呆滯,聽不懂別人說話。隱瞞所有人生下孩子后,返回其農莊時不料遭農莊主逼婚,此時她備受壓力,恐懼卷土重來,她拼命躲避奔跑;又如《西蒙的爸爸》里布朗紹大姐遭受過男人的拋棄,內心留下了陰影。在此情況,扮演“西蒙爸爸”的一名男人正想跨進其門檻,卻被她立即制止于門外,出現這一強烈地自我保護動作正因為內心充斥著恐怖和焦慮,同時作為單身母親這一角色,不免背地里遭大人們輕蔑,這時的她選擇了逃避,除上教堂外,從不出家門。
3.強迫癥和精神病
除了以上這些共同的病態(tài)特征外,還有個別的病態(tài)特征,如強迫癥和精神病。女傭蘿絲發(fā)現懷了孕,于是每天清晨都用一面碎鏡子照腰身,做活時也老打量自己的大肚子,無意識迫使自己不停地重復這個動作。偷偷將孩子生下來后,長久備受傷害的心里瞬間燃起母愛,卻因分隔兩地,生成了新的痛苦,為了擺脫煩惱,她強迫自己瘋狂地工作。再遭其男人拋棄后陷入極度焦慮,之后見到孩子,內心極度興奮,餓狼撲食般擁吻孩子,抱著孩子發(fā)瘋般狂奔,而短暫的幸福又被農莊主逼婚打破,內心重新陷入恐慌中,不停地逃避。反復于幾次懸殊般的內心掙扎最終使她精神錯亂,瘋了一樣地沖向外面……
二.病態(tài)心理產生的原因
這些單身母親遭受這樣的心理疾病,有著宿命性的悲劇色彩,都是有著多方面原因。
1.性別文化上的不平等
十九世紀中后期的法國社會,女性地位雖有了明顯改善,被動,順從,純潔卻仍是女性必備的良好特征,男尊女卑的舊思想仍占當時社會的主流地位。莫泊桑小說中的單身母親中十有八九是遭男性玩弄之后被拋棄。在《一個女傭工的故事》里,當女主蘿絲義正言辭地對雇工雅克說:“我要你娶我,你答應過跟我結婚的,”雇工卻笑起來:“喔唷,要是發(fā)生過關系的姑娘都得娶得話,那還得了。”這段話則是活生生的例子,在男權社會下,女性生命的意義還是在于為男性服務。明明是男性犯錯,女性吃虧,社會輿論仍舊對女人實行打壓。更無奈的是,社會對性別的成見,認為女性不需要接受教育。作品中的單身母親很難甚至無法接受教育,這使她們缺乏常識,在困難煩惱前面,難以進行良好的自我心理調節(jié),更不用說豐富自身精神生活。小說人物怪胎之母發(fā)現自己懷孕時無知地用器械捆壓肚子,她不知道這種行為對孩子和自己都會造成巨大的身體傷害甚至生命危險。以上性別文化不平等的表現是造成她們內心病態(tài)的根本原因。
2.戰(zhàn)爭的爆發(fā)
莫泊桑寫作背景正處在普法戰(zhàn)爭爆發(fā)的年代。這場災難于物質于精神上都對法蘭西民族造成了深遠影響。作為弱勢群體的單身母親們也不得不被卷入其中。我們來假設如果小說《索瓦熱大媽》中沒有了普法戰(zhàn)爭,這位大媽不但不會失去兒子,過著平靜生活,而且偶遇那四個普魯士人像多出四個孝順的“兒子”,生活可能更加和睦??墒巧钪袥]有假設,事實表明,索瓦熱大媽因戰(zhàn)爭而有了悲劇性的命運。
3.資產階級金錢至上的價值觀念
馬克思的分析表明,金錢至上是資產階級的道德原則,為獲取金錢所采用的任何手段,都符合資產階級的道德規(guī)范。金錢萬能,金錢萬象,正是當時法國世風的基本特點。在這種社會風氣下,總有為了金錢為了享樂的人,無視親情愛情,其人性在金錢腳下顯得微不足道。小說《怪胎之母》則生動形象地描寫了一位這樣的單身母親,為了讓自己像闊太太一樣擁有幾筆年金,不斷制造出畸形投入市場去賣,為了避免受騙,還要求立字據,覺得自己處于優(yōu)勢地位還時不時討價還價,甚至如果貨色有身價,還組織買家競拍。司法當局曾試圖干預,可證明不出有什么違法之處,便只好任憑她制造畸形。怪胎之母,競拍畸形的買家們,以及對此本應實行公平正義職責卻無可奈何棄置不管的司法當局,這些形象深刻地揭露出當時盲目拜金主義下法國社會的腐敗,道德淪喪。
4.貧窮
莫泊桑筆下的病態(tài)單身母親既不是貴族家庭的小姐,也不是資產階級家們的女兒,靠其一人養(yǎng)活家庭,加之女性勞動力不值錢,物質上的匱乏不得不帶給她們沉重的壓力。小說人物蘿絲是給農場主打工的女傭人,即算后面為了自己的孩子日日夜夜拼命干活工資仍舊少得可憐;布朗紹大姐靠給別人做點針線活賺點填肚子錢以及因生出的頭胎是個畸形而被東家攆走一貧如洗的怪胎之母,前兩個在手頭拮據的狀況下還必須百倍辛苦承擔起整個家庭責任。后一個不得不因囊中羞澀而賣淫繼而造出怪胎生活下去。這種物質貧瘠帶來的巨大壓力不會在精神上給予其創(chuàng)傷?
5.作者人生觀,世界觀對取材的影響
深受前輩作家叔本華悲觀主義思想的影響,認為事物是永無休止的消逝,人類永遠無法達到目的,人活著的世界是空虛無意義的。莫泊桑對現實抱相對消極的態(tài)度,自甘墮落沉淪;其次家庭遭遇給作者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難以抹去的陰影:在沒落的貴族家庭里,父親玩世不恭,甚至打母親財產的主意,家中爭吵不斷直至分崩離析,單身母親撫養(yǎng)大的他在看待事物上難免不帶憂郁,悲哀的色彩;最根本的原因是在法國動亂時期,作者斗志滿腔,奔赴前線,想為祖國前途拼命,卻看清了統治者外強中干,鎮(zhèn)壓國人,依附敵國。他對自己的理想,對親手葬送祖國前途的統治階級徹底失望;莫泊桑自身的身體狀況也加速了他悲觀主義思想的蔓延,精神錯亂,幻覺出現加之病魔纏身,無不摧殘他的身心。他描繪的世界是晦澀陰暗的,給讀者某種程度的壓抑感,在描寫單身母親作品時也毫不吝嗇添加上宿命性的悲劇效果。
三.反思
1.病態(tài)心理帶來的負面影響
作為一個合格的母親,只有自己幸福地生活,做出“幸福人生”榜樣,孩子內心深處才會感到真正的快樂。而作者筆下難以擺脫精神困境的母親們是無法給予孩子健全的物質和精神保障,如蘿絲孩子因蘿絲的精神病般的瘋狂被嚇哭;布朗紹大姐的自卑,恐怖心理影響著西蒙;怪胎之母虐待孩子,使其成為畸形。這些在很大程度上,不僅阻礙了后代在性格和生活方式上的積極塑造,而且隔代地甚至輻射性地對身邊的人造成不良影響,使其受傷害繼而報復社會??v觀這樣的社會,資本再雄厚,也終究是悲劇的。
2.現今單身母親心理狀況好轉原因分析
我們不難發(fā)現如今單身母親仍不在少數,可是并沒有莫泊桑筆下的單身母親那樣有著病態(tài)心理。就社會層面來看:當前我們正處于一個相對和平的年代,沒有戰(zhàn)爭對人性的摧殘;家庭的多元化趨勢,大眾對各式各樣家庭結構的適應和寬容,如單身家庭,領養(yǎng)家庭,丁克家庭,同性戀家庭等,以及受到反傳統反理性反權威的后現代主義觀念影響。就經濟層面來看:現代化社會里婦女廣泛的就業(yè)以及經濟自主地位的獲得,社會對其包容程度寬泛許多,有些比男性的經濟地位都高,就算經濟上欠佳,當前的社會福利救助也相比以前完善許多。經濟上的相對滿足使單身母親們性格心理趨于良好發(fā)展。就文化層面來看:當前女性普遍享有了受義務教育的機會,甚至更高學歷的機會,精神世界得以豐富,德智體上得以充分發(fā)揮,善于進行自我心理調節(jié),擺脫一些困境,對其后代的思想教育上也有進步作用。
3.同時代兩位法國作家筆下單身母親形象和命運差異性原因分析
從同時代寫同一角色單身母親的作品中可以發(fā)現:作家羅曼·羅蘭和莫泊桑在同一個陰暗時代,兩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單身母親卻有著截然相反的形象和命運。被稱為“在沒有太陽的時候造出一輪太陽”的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1866-1944)作品《母與子》中,記錄下一名柔韌而頑強的女性靈魂自我發(fā)展完善的過程。同樣是單身母親,主人公李維埃認為只有靈魂才能使人走向自由,努力克服著自身的弱點和缺陷,不斷追求著自身的豐富完整,不屈不撓地投入反法西斯斗爭,用靈魂的力量維護真理和正義,用高尚堅毅的人格和堅定忠實的信仰排除一切障礙。不論外面的世界多么丑惡糟糕,她依舊保持靈魂的純真,征服苦難,披荊斬棘,走向光明。正是由于他們人生觀,世界觀的不同造成了作品取材角度的不同。羅曼·羅蘭在混亂的年代為“解救”人類,為其爭取自由,進行不屈斗爭,呼吁人道主義精神,在黑暗的年代讓人類找到光明和正義的曙光。這也啟發(fā)到我們:在自身方面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在同人性和社會黑暗面作斗爭時應不屈不撓,努力克服自身缺陷,不斷追求自身的完善。
四.結語
莫泊桑短篇小說中單身母親的病態(tài)心理的確反映了比較黑暗的東西,這并不是把大家?guī)У胶诎道锩?,而是帶過一次黑暗后讓讀者能夠真正了解這類群體內心的掙扎無奈,從中進行反思,悟出意義,讓現實社會中的單身母親真正成為家庭幸福,性別平等,受社會理解,尊重的母親。
參考文獻:
[1]【法】莫泊桑著 張英倫譯 外國中短篇小說藏本 莫泊桑[M]. 人民文學出版社.
[2]【法】羅曼·羅蘭著 羅大岡譯 母與子[M]. 外國文學出版社.
[3]【法】羅曼·羅蘭著 孫梁譯 羅曼·羅蘭文鈔[M].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4]【法】莫泊桑著 王觀群譯 莫泊桑隨筆集[M]. 百花文藝出版社.
[5]張斕斕. 十九世紀法國女性社會地位視角下咪咪的人物形象分析[D]. 華東師范大學 2009.
[6]戴爽. 朝陽市農村單身貧困母親的社會救助問題研究[D]. 大連理工大學 2013.
[7]劉軍懷.當代美國家庭多元化趨勢[J]. 2003年第8期.
[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 北京人民會 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