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梅子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2--01
李清照的作品婉曲動人,清俊疏朗,深得人們的喜愛。對她的作品風格歷來評價不一,多數(shù)人認為她的作品屬婉約風格,甚至有人稱她為“婉約之祖”,說她的作品多沉郁傷感。然細讀她的作品,你會感到她絕少婉約的浮飾雕琢。她的詞有如一道清流,汩汩出胸臆,清爽化自然。無論是前期快樂的生活,還是后期顛沛的老境,都不失其清麗的筆風。就連她筆下的愁緒也帶著一種別樣。由此可見,李清照語言藝術之高。在李清照眾多的詞作中,詠梅詞是我的最愛。她的詠梅詞從內容上看,大體可分以下幾類來賞析:
一、繪梅之花,喻人之美
她的《減字木蘭花》是一首早期作品,此詞借梅花塑造了一個嬌美、活潑、可愛的少女形象,詞是這樣寫的:“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鬃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一枝梅花欲放“彤霞”且點染“曉露”,美得清純,而更美更清純的是少女,她將買來的這枝梅花插在頭上,讓情郎比一比,花美?人美?一個嬌美、調皮、聰明伶俐的少女形象躍然紙上。梅花生在早春,人們常取她的冷艷、堅強,似這般以梅喻青春之美好的卻是極少,可見作者立意之新。
二、贊梅之質,喻己之品
看她的《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叫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弊髡呦纫砸r托之法寫梅,雪對“春信”, 寒對“瓊枝”,突出了梅花傲霜斗雪,卓爾不群。接下來,“香臉半開”、“玉人浴出”用擬人手法寫出新蕾的嬌艷嫵媚。如此美麗高潔的梅花,天公又配以“明月映雪”的環(huán)境,此時賞梅怎能不多喝幾杯,“莫辭醉”因為“此花不與群花比”。寥寥幾筆既贊譽了梅的高潔,又表達了作者傲視人間的品格。她的另一首詞《滿庭芳》也是這樣一篇托物詠懷之作。先是境況深幽——“日影下簾鉤”,旋即親手種梅,改變了心境,且不像陶淵明臨水吟詩、王粲登樓作賦那樣排遣憂愁,可是想到“無人到”,無人賞梅,寂寞又如“何遜在揚州”了。下闋由梅的經歷寫到人,梅雖有傲世孤骨,卻也難逃風雨的摧殘。這里寫出了作者的生活之苦,此刻聽到《梅花落》的笛聲,愁緒愈濃??墒亲髡吖P鋒一轉,讓讀者看到的只是日漸消損的梅花,淡淡月影下依然風流灑落,情意長留。這般高潔的梅,這般高潔的人,即使歷經磨難,卻總能風韻超群,潔身自好。由此可見她的精神品格與人生追求。
三、寫梅開時,抒己之情
她的《浣溪沙》中曾有這樣的詞句:“髻子傷春懶更梳,晚風庭院梅初,淡云來往月疏疏?!?凋落的梅花,淡淡的孤月,勾起詩人對丈夫的思念,竟使她懶于梳妝。在《小重山》一詞中,她也寫到了青草春梅引起的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春到長門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開勻。碧云籠碾玉成塵。留曉夢,驚破一甌春。 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钡@里寫的卻不是落梅,而是含苞欲放的梅花,表現(xiàn)的雖是思念之情卻并無沉郁之感。這里的梅花預示著春天已來,若幾年未歸的丈夫此時歸來,一塊賞春,那該有多美好。字里行間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梅花的開放演繹出如此美好的情結,那么,趙明誠去世后再見梅花,詩人則更是悲情難訴,請看她的《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說不盡、無佳思。沉香斷續(xù)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蕭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边@首詞的前面還有一個小序寫道:“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弊髡吆苤t虛,說自己的詠梅詞很俗,但我們讀來不難看出,她確實擺脫了世人的俗套。作者不直接寫梅,而是寫梅花引出的心情。此刻的梅成了美好生活的見證,一曲《梅花三弄》,驚起春意,想起夫君,可是“折得一枝梅”卻“人間天上”再也找不到心愛的人可寄,對亡夫的思念之情催人淚下。如此詠梅唯清照一人而已。
四、見梅惜時光,賞梅嘆興亡
“玉瘦香濃,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樓楚館,云閑水遠。清晝永,憑闌翠簾低卷。坐上客來,尊前酒滿。歌聲共水流云斷。南枝可插,更須頻剪,莫直待西樓,數(shù)聲羌管?!彼琛坝袷菹銤?,檀深雪散”寫出梅花盛開之狀,接著以“探梅又晚”轉入惜春的心情:春景雖美好,但轉瞬即消逝。所以,人們當珍惜美好時節(jié),不要等梅花凋落,羌管奏出《梅花落》時再來感嘆。由賞梅而悟人生之道,其境界又在他人之上。她這類詠梅傷時之作,到了北宋滅亡,隨君南渡,深感山河破碎時,便有了更深的思想意義。她摹仿歐陽修的《蝶戀花》作《臨江仙》就表達了這樣的心情:“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痹谶@首詞中,她面對美好春景,想的不僅是個人身世,更抒發(fā)了遠離故土,山河破碎之感慨。此時人對梅花,心系家國。尤其是“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透過自己的人生際遇看國家之危亡,主題已較前面的詩作更深。一個孤弱女子,如此境況,卻不只悲個人凄苦,也憂國家危亡,著實讓人佩服。
梅,斗霜傲雪,堅忍高潔,郁郁苦寒,不爭香艷。它伴寒霜悄悄來,隨繁春默默去。清照其人正如寒梅,獨立寒時,暗香浮動。她的詠梅詞堪稱別具一格,別有風采。
參考文獻;
[1]丁雅鴻:《唐宋詞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