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英
【內容摘要】雖然特殊教育學校學生與普通學校學生有很大程度的不同,但是接受教育的機會應該是平等的。作為針對特殊群體進行教學的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在教學中擔當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就對心理健康教育在聾校語文教學中的融入策略進行探討分析,以期為廣大特殊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聾校 語文教學 心理健康教育
聾校語文教學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交流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如何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提高教學質量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的心理健康得到健全的發(fā)展,是我們特殊教育工作者一直以來都在不斷探索的教學工作。
一、在聾校語文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
聾校語文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能更好的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首先能激發(fā)聾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讓學生在心理健康健全發(fā)展的過程中融入語言的學習;另外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學生由于自身身體缺陷缺乏學習或者生活的自信心,而導致的存在感缺乏等負面問題。語文教學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教學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老師進行適當?shù)男睦碇笇Ь湍芎芎玫膸椭鷮W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而且在語文教材中涉及到的中西古人為人處世之道也能見序漸進地滲透到學生的思想意識中去,讓學生能在輕松的學習狀態(tài)下,掌握教學知識的同時又能使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得到健全。
二、在聾校語文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氛圍
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是開展教學活動、傳授教學知識的基礎。教師是學生知識的傳播者,同時也是學生的人生導師。對于聾啞學生而言,教師在他們心中占據(jù)的地位更加的重要,這部分學生的內心是非常敏感的,所以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以及對學生家庭情況進行了解,再根據(jù)每個學生的自身特點,切身的給予學生關心和愛護,給予學生真心的尊重和理解,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指導。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幫助學生樹立起對未來生活的自信心和目標。對于一些各方面能力有所欠缺的學生,教師要多多給予鼓勵,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并耐心傾聽學生的反饋,做到因材施教。
2.挖掘教材中的真善美,引導學生發(fā)展方向
聾校語文教材大多蘊含熱愛祖國、熱愛生命的主題,大多表現(xiàn)出對真善美的謳歌和對假惡丑的鞭笞,因此,深入挖掘教材主題和思想,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途徑。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教材上的知識進行充分的挖掘,尋找能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所調動,和能將自身的感受融入進去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如學習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學生感悟海倫的人生態(tài)度,像海倫一樣熱愛生命、珍惜生命,明白要充分享受生命的美好,不虛度光陰,不浪費天賦。學習朱自清的《背影》,讓學生學會善于接受別人的關愛,善于理解別人,以實際行動去關愛別人,做一個愛自己,更愛別人的人。當然,在教材中,學生還會接觸到反面的揭露丑惡事物的內容,我們在剖析時,從學生心理素質的角度加以引導分析鑒別,同時可以糾正學生不健康的心態(tài),達到完善學生心理素質的目的。
3.充分利用多種形式的語文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聾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一般都存在很強的自卑感,尤其是那些道德認識水平較低的孩子對一切抱有恐懼心理。因而造成了他們性格孤僻、憂郁、表情遲鈍、呆板沉默,離群索處,恐懼與人交往。教師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鍛煉自己,提高自己,樹立自信心。
(1)在上課之前,老師可以讓學生先對要教授的知識進行預習,并根據(jù)自己的預習情況向老師提問,老師再根據(jù)學生的提問做出有針對性的解答。類似這種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能增強對學生積極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
(2)教師在進行集體教學時,為了能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應在兼顧全體的同時增加對后進生的關注度。課堂中,要為學生多創(chuàng)造展示的機會,讓他們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教師并給予評價。評價要有激勵性,能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原來的基礎上是有所進步的。對后進生要有耐心,要讓他們有發(fā)言的機會,并給予合理的建議。
(3)語文教學時,老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這樣一來,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首先是沒有恐懼心理的,對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另外還能培養(yǎng)學生對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有效突破封閉心理。
三、總結語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在聾校語文教學中,為了能為聾啞學生的教育注入更為豐富的新活力,實現(xiàn)語文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教師就要采取實施靈活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多渠道平臺。并加強對學生的心理素質鍛煉,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啟發(fā)和鼓勵,引導學生將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久而久之,學生的心理素質就會得到全面的鍛煉,為學生走進社會所要具備的心理素質做好充分的準備。
【參考文獻】
[1] 陶素玲. 在培智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 新課程學習·上旬,2014 (5):166-166.
[2] 王芳. 小議在聾校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3(20):33-35.
[3] 徐波. 如何在聾啞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J]. 基礎教育研究,2015 (19):68-69.
(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市簡陽市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