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軼婷
摘 要:現代漢語的詞義分析方法通常有文字描述法、矩陣法、義素配列法、小語境比較分析法,這幾種方法各有不同,以屬于同一語義場的五個實詞為例,研究這五種方法的差異。
關鍵詞:詞義分析 共性義素 個性義素
現代漢語的分析方法眾多,一般是為了研究同一組詞語的共性義素和個性義素。關于“出租汽車”“公共汽車”“摩托車”“火車”“動車”這組詞語的異同以下分別用文字描述法、矩陣法、義素配列法、小語境法進行比較分析。
一、文字描述法
文字描述法是采用簡潔的語言,對不同詞語的詞義進行分析。
這組詞語都是名詞,都屬于陸路行駛的交通工具。關于它們的不同可以分四個方面進行比較:
(一)由營運方式不同而引發(fā)的差異
這五種交通工具可以分為國家運營和私人占有兩種,公共汽車、火車、動車是國家經營,摩托車是私人占有,出租汽車既有國營形式也有私人占有,但以私人占有為主。
正是由于經營者不同,公共汽車、火車、動車三個一組與出租汽車、摩托車一組有明顯不同。公共汽車、火車、動車較相似,它們都實行售票制,座位多,有規(guī)定的行駛路線,且路線循環(huán),有固定的站點站臺,遵守固定的發(fā)車時間,有乘務人員。而出租汽車、摩托車一組不具有以上特征。
(二)由用途引發(fā)的差異
出租汽車、公共汽車、摩托車、火車、動車都是載人的交通工具,略有不同的是火車既用來載人,也用來載貨,但主要是載人?;疖嚭蛣榆囅嗨?,為一組,出租汽車、公共汽車、摩托車相似,為一組,第一組提供餐飲、席位分等級,而第二組不具有這些特征。
(三)由外觀引發(fā)的差異
這五種交通工具都由石油類燃料驅動,但火車、動車既有化石燃料驅動,也有電力驅動?;疖?、動車都可以自動駕駛,但其他三種則不能。
公共汽車和出租汽車都是四輪,而摩托車只有兩輪,火車、動車是軸式車輪。所以火車、動車都有軌道,其他沒有。也因此火車、動車不是在公路行駛,而是在鐵路軌道行駛。由此引出公共汽車、出租汽車、摩托車受《道路交通安全法》制約。
公共汽車、出租汽車都有方向盤,而摩托車、火車、動車沒有。
公共汽車、出租汽車、火車、動車都有駕駛室,而摩托車沒有。
(四)由行駛范圍引發(fā)的差異
出租汽車、公共汽車、摩托車為一組,火車、動車為一組。第一組主要在城市內短程行駛,所以行駛范圍小;第二組主要在城市間、省間、國家間長途行駛,所以行駛范圍廣。正因為行駛范圍不同,第二組火車、動車多車廂、有臥鋪、使用成本高、速度快、體積大。
以上便是文字描述法,可見其比較分析十分詳細具體,但又十分繁瑣,不夠清晰簡明。而且,對于語義特征太多太復雜的詞很難有條理地進行表述。
二、矩陣法
矩陣法是采用矩陣圖表的方式,將不同詞語的義素置于矩陣表中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
以上是矩陣法的具體表現,矩陣法是非常簡潔明了的比較方法。既可以看出各詞語的共性語義特征,也可以比較區(qū)別性的語義特征,甚至連程度也可以清晰地表現。但也有不夠詳細、具體的不足。
三、義素配列比較法
義素配列比較法是分別羅列出研究對象的各個義素,再用文字描述的形式分析共性義素和個性義素。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釋語,分別分析各詞語的義素(以下釋語均來自《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
[出租汽車]供人臨時雇用的汽車,多按里程或時間收費。
1交通工具,2汽車,3臨時雇用,4收費
[公共汽車]有固定的路線和停車站、供乘客乘坐的汽車。
1交通工具,2汽車,3固定路線,4有停車站,5供乘坐
[摩托車]裝有內燃發(fā)動機的兩輪車或三輪車。
1交通工具,2裝有內燃發(fā)動機,3兩輪或三輪
[火車]一種交通工具,由機車牽引若干節(jié)車廂在鐵路上行駛。
1交通工具,2有若干車廂,3機車牽引,4軌道車輛,5在鐵路行駛
[動車]指自身裝有動力裝置的軌道車輛。
1交通工具,2自身有動力裝置,3軌道車輛
通常所說的動車即動車組,把兩節(jié)或兩節(jié)以上動車(自帶動力)與若干節(jié)附掛車(不帶動力)編在一起的列車,運行速度比普通火車快。
1是共性義素,公共汽車和出租汽車比,2是共性義素,3、4是公共汽車的個性義素。摩托車與其他四個相比,2、3是個性義素。動車和火車相比,“軌道車輛”是共性義素,2是個性義素。
由上,義素配列法能夠詳盡地表現出各義位的不同義素,也重點表現出了區(qū)別性語義特征,局限在于不夠簡潔,需要加以文字描述才更全面。
四、小語境比較法
小語境比較法,是將研究對象置于同一小語境中進行比較,這種分析方法需要借助語料庫中的大量語料才能起到對比分析的作用。以下所引用語料均來自北大語料庫。
公共汽車和出租汽車:
(1)我們這些所謂的名模就坐在公共汽車上,你別說,這么多車中就這公共汽車有空調,只是車上沒敢貼上“全國名模巡回演出”的字樣。(經濟成本低)
(2)我就堅持著,自行車胎扎了都舍不得補,坐公共汽車也要算好了怎么倒能省5毛錢。(經濟成本低)
(3)她已喜遷新居,新房子有煤氣,這次她還是乘出租車回的。(經濟成本高)
(4)這是公共汽車,不是你私人的小轎車?。ü步煌üぞ撸?/p>
(5)原來,龍根早早就辭了職,干起私人出租車,這里買好房子,還準備開公司呢?。ㄋ綘I)
(6)他們正著手組建集團公司,建娛樂城,辦旅游、出租車和境外工廠。(私營)
由上語料可得,公共汽車和出租汽車相比,在公眾的認知中坐出租車比公共汽車的使用成本高。公共汽車是國營,而出租汽車是私人占有。
公共汽車、火車、出租車:
(7)第三十條:革命傷殘軍人乘坐國營的火車、輪船、長途公共汽車和國內民航客機,憑《革命傷殘軍人證》準予優(yōu)先購票。(售票制)
(8)在三藩市,普通人乘電車、公共汽車的票價是六角,老人只收五分。(售票制,經濟成本低)
(9)兩日內一下子涌進150萬人,廣州到深圳的軟座火車票30多元,黑市竟炒賣到200元。(售票制,經濟成本高,座次分等級)
(10)整天被跳蚤咬得慌,坐在三等火車上又不好意思伸手在身上各處亂抓,結果渾身是包。(座次分等級)
由以上語料可得,公共汽車和火車相比,都實行售票制,但使用公共汽車的成本低,火車的成本高。另外火車的座次分等級,公共汽車沒有這一特征。
(11)王秘書派了小轎車送莫老師,但莫老師執(zhí)意不要,說因為我們“走走、停?!?,每站都有公共汽車。(有站點)
(12)在解決城市交通擁擠問題時,至少可以提出三種方案:①增加公共汽車數量;②巧妙地擬訂公共汽車的行車道線和行車時刻表;③增建新的商業(yè)中心,減少某些行車路線的壓力。(有固定行車路線)
(13)這時候,汽笛一聲長鳴,火車到站了,大家的爭論到此結束。(有站臺)
(14)在本次實習中,從攀枝花到瀘沽,火車主要沿安寧河行駛。(固定行駛路線)
(15)從山上下來的漢子中的一個,剛拿起黑提包,一輛出租車飛速地駛到春暉飯館戛然停下。(沒有規(guī)定的路線)
由以上語料可得,公共汽車和火車相比,都有站臺和固定的行駛路線。出租車和前兩者相比沒有站臺和固定的行駛路線。
(16)一九八一年,我采訪了合肥市公共汽車的一個女售票員,她利用賣票貪污了五千多。(售票人員)
(17)每列火車上只有一名乘務員,只是為了處理一些意外情況。(有工作人員)
由以上語料可得,公共汽車和火車相比,都有車上都有除司機外的工作人員。
(18)公共汽車從平坦的馬路上向著郊野外進行著。(沒有軌道,行駛范圍小)
(19)5月6日過莫斯科,轉乘橫越西伯利亞的火車,在5月16日抵達中國東北的哈爾濱,次日到沈陽。(行駛范圍廣)
(20)當我們看到飛機在天空中飛行,火車在鐵軌上奔馳時,就產生了對飛機、火車的運動知覺。(有軌道)
由以上語料可得,公共汽車和火車相比,沒有軌道,行駛范圍小。
火車:
(21)將臥鋪車的發(fā)明者伍德拉夫引薦給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建立了一家火車臥鋪車廂制造公司。(有臥鋪)
(22)通常以旅客或承運人自備餐飲為主的航空、輪船、火車、長途汽車的供餐等,正成為快餐企業(yè)競相爭奪開發(fā)的市場。(提供餐飲)
(23)火車的客、貨運輸逐年萎縮。(既有客運,也有貨運)
(24)也不,上海距濟南,坐火車,不到一天的行程,飛機就更快了。(速度快)
這組關于火車的語料與上述語料相比,具有提供餐飲,有臥鋪,客貨兩運,速度快的特征。
摩托車:
(25)高興地說:“這不是變成了兩個轱轆的摩托車了?”
(26)1946年,40歲的本田宗一郎開辦了研制摩托車所需的內燃引擎及工具機的本田技研所。
這組關于摩托車的語料與上述語料比,具有兩輪的特征。
由上,看出小語境法需要大量的語料佐證,優(yōu)點是全面,內容豐富,有理有據。缺點是繁瑣,不一目了然,同樣需要借助語言描述才能表現出區(qū)別。
通過以上分別用文字描述法、矩陣法、義素配列法和小語境法對“出租汽車、公共汽車、摩托車、火車和動車”進行比較分析可以看出,矩陣法是最簡潔明了的比較方法,可以清楚地看出各名詞的特征,也可以比較出區(qū)別特征。缺點是不夠詳細。與之相對的是文字描述法,詳細具體,但十分繁瑣,不夠清晰簡明。義素配列法可以比較出個性義素,但不夠全面,不能完全概括出所有有差異的義素。小語境法的特點是有理有據,且很全面,缺點是不夠簡明。
參考文獻:
[1]張志毅,張慶云著.詞匯語義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2]蘇新春著.漢語詞義學[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7.
[3]曹煒著.現代漢語詞義學[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1.
[4]凌云.漢語類比造詞初探[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9,(02).
[5]梅家駒.詞義關系的縱橫分析——《寫作語庫》的編纂嘗試[J].辭書研究,2001,(01).
[6]符淮青.詞義分析形式化的探討[J].辭書研究,2013,(01).
[7]蘭賓漢.詞義派生與釋義[J].辭書研究,2003,(04).
[8]周玉琨,曲娟.試談同義詞的系統(tǒng)性問題[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01).
[9]黃金貴.論同義詞之“同”[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0,(04).
[10]符淮青.詞的釋義方式剖析(下)[J].辭書研究. 1992,(02).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201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