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惠娟+顧晟驊+甘惠譁+劉峰+陸保理+王衛(wèi)平+張建國
摘 要:該研究通過開展68%吡嘧·苯噻酰WG等除草劑防除移栽稻田雜草示范,結(jié)果表明,68%吡嘧·苯噻酰WG用750g/hm2、1 050g/hm2和69%芐嘧·苯噻酰WG用900g/hm2、1 200g/hm2,在水稻移栽后5d采用毒肥法“封”田防除,對于稗草的防治效果優(yōu)異,藥后30d株防效達(dá)95.6%~98.0%,鮮重防效達(dá)97.2%~98.8%;對于鱧腸、異型莎草的防治效果優(yōu)異,藥后30d的株、鮮重防效均達(dá)100%;耳葉水莧2個高劑量的處理效果顯著,藥后30d的株防效在72.4%~75.0%,鮮重防效在74.9%~77.7%,2個低劑量的處理效果一般,藥后30d的株防效在65.8%~68.4%,鮮重防效在62.5%~71.7%;螢藺效果不理想,藥后30d的株防效只有11.3%~51.5%,鮮重防效為25.7%~61.8%。與對照藥劑53%芐嘧·苯噻酰WP1 200g/hm2)相比,試驗(yàn)藥劑高劑量處理對稗草防效提高2~3百分點(diǎn),對耳葉水莧防效提高10百分點(diǎn),低劑量處理防效相當(dāng)。在正常保水條件下,對稗草、鱧腸、異型莎草藥效期達(dá)30d以上,參試藥劑對水稻安全。
關(guān)鍵詞:吡嘧·苯噻酰;水稻;雜草;示范試驗(yàn)
中圖分類號 S435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1-0057-02
為明確江蘇快達(dá)農(nóng)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68%吡嘧·苯噻酰WG等除草劑防除移栽稻田雜草的效果、適宜劑量及對水稻的安全性等,為該產(chǎn)品推廣應(yīng)用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特進(jìn)行了田間示范。
1 材料與方法
1.1 作物與靶標(biāo) 供試作物:水稻,品種:南粳46。示范防除對象:稗草、耳葉水莧、鱧腸、異型莎草、螢藺等雜草(示范田間發(fā)生的雜草)。
1.2 示范田概況 示范設(shè)在嘉定區(qū)糧食良種繁育基地。示范田土壤類型為潮泥,有機(jī)質(zhì)含量一般,肥力、栽培措施較一致,前茬小麥。水稻播種方式為翻耕機(jī)插秧稻,播種期5月22日,移栽期6月17日,密度114萬株/hm2。示范實(shí)施階段田間未用過示范外任何除草劑,其他農(nóng)事按常規(guī)。
1.3 示范處理設(shè)計 示范設(shè)6個處理(表1),不設(shè)重復(fù),隨機(jī)排列。示范藥劑區(qū)面積2 500m2,對照藥劑區(qū)面積1 850m2,空白對照區(qū)面積590m2。
1.4 示范條件和方法 示范于2016年6月22日(水稻移栽后第5天)下午3:00施藥,施藥方法:采用人工拌肥(尿素150kg/hm2)均勻撒施。施藥時田間淺水層,做好平水缺口,藥后保水7d。示范實(shí)施時,水稻苗為4葉1心至5葉期,雜草未發(fā)生。施藥當(dāng)天天氣多云,微風(fēng),平均溫度27.0℃,最高溫度30.0℃,最低溫度24.0℃。藥后第2d、3d、5d、6d均有陣雨,雨量分別為1.4mm、15.1mm、21.5mm和25.8mm,其余為晴到多云。藥后6d日平均溫度24.9℃,日平均最高溫度27.5℃,日平均最低溫度22.3℃。
1.5 調(diào)查內(nèi)容與方法 每處理5點(diǎn)取樣,每點(diǎn)0.25㎡,于藥后15d、30d分別調(diào)查各樣點(diǎn)內(nèi)雜草株數(shù),最后一次加測雜草鮮重,與空白對照比較計算雜草株防效和鮮重防效,計算方法:
1.6 對作物的安全性調(diào)查 施藥后5d、10d、15d目測調(diào)查稻苗是否有藥害癥狀和生長異常。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的防除效果比較 處理1、處理2、處理3和處理4在水稻移栽后5d采用毒肥法“封”田防除田間雜草效果表明(見表2):稗草效果優(yōu)異,藥后15d株防效分別為90.7%、96.5%、94.2%和97.1%;藥后30d株防效分別為95.6%、97.6%、96.7%和98.0%,鮮重防效分別為97.2%、97.9%、97.3%和98.8%。鱧腸、異型莎草效果也優(yōu)異,藥后15d株防效、藥后30d株防效和鮮重防效均達(dá)100%。耳葉水莧2個高劑量的處理效果為顯著,2個低劑量的處理效果一般,藥后15d株防效分別為69.0%、74.1%、65.5%和72.4%;藥后30d株防效分別為65.8%、75.0%、68.4%和72.4%,鮮重防效分別為62.5%、74.9%、71.7%和77.7%。對螢藺效果不理想,藥后15d株防效分別為37.2%、55.8%、51.2%和46.5%;藥后30d株防效分別為11.3%、51.5%、45.4%和34.0%,鮮重防效分別為25.7%、61.8%、46.2%和41.5%。
2.2 安全性評價 各參試藥劑在示范用量范圍內(nèi),經(jīng)藥后5d、10d、15d田間目測,對水稻生長均無不良影響,無藥害癥狀。
3 結(jié)論與討論
江蘇快達(dá)農(nóng)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68%吡嘧·苯噻酰WG用750g/hm2、1 050g/hm2和69%芐嘧·苯噻酰WG用900g/hm2、1 200g/hm2,在水稻移栽后5d采用毒肥法“封”田防除田間雜草,對于稗草的防治效果優(yōu)異,藥后30d株防效達(dá)95.6%~98.0%,鮮重防效達(dá)97.2%~98.8%;鱧腸、異型莎草效果優(yōu)異,藥后30d的株、鮮重防效均達(dá)100%;耳葉水莧2個高劑量的處理效果顯著,藥后30d的株防效在72.4%~75.0%,鮮重防效在74.9%~77.7%,2個低劑量的處理效果一般,藥后30d的株防效在65.8%~68.4%,鮮重防效在62.5%~71.7%;螢藺效果不理想,藥后30d的株防效只有11.3%~51.5%,鮮重防效只為25.7%~61.8%。
示范得出:(1)示范藥劑隨著用藥量的增加對稗草、耳葉水莧防效也隨之提高。(2)對鱧腸、異型莎草防效尤其突出,藥后30d防效仍保持100%。(3)示范藥劑高劑量處理對稗草防效優(yōu)異,達(dá)96%以上;對耳葉水莧防效不理想,只有顯著效果。(4)對螢藺防效不理想,藥后30d的株防效只有11.3%~51.5%,鮮重防效為25.7%~61.8%。(5)與對照藥劑(53%芐嘧·苯噻酰WP用1 200g/hm2)相比,示范藥劑高劑量處理對稗草防效提高2~3百分點(diǎn),對耳葉水莧防效提高10百分點(diǎn);低劑量處理防效相當(dāng)。(6)在正常保水條件下,對稗草、鱧腸、異型莎草藥效期達(dá)30d以上。本示范參試藥劑對水稻安全。
建議:68%吡嘧·苯噻酰WG和69%芐嘧·苯噻酰WG在移栽稻田上可進(jìn)一步擴(kuò)大示范。推薦劑量:68%吡嘧·苯噻酰WG用1 050g/hm2,69%芐嘧·苯噻酰WG用1 200g/hm2。使用方法:在水稻移栽活棵后5~7d,拌肥(土)傍晚均勻撒施“封”田,施藥時田間淺水層,做好平水缺口和保水層5~7d,后要勤灌淺水層,以防雜草再發(fā)生。
(責(zé)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