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玲
[摘 要]“陌生化”理論源于藝術創(chuàng)作,是俄國形式主義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很多教師都把這一理念運用在了語文教學的過程與實踐中,引導學生在陣陣“陌生”中煥發(fā)出嶄新的學習興趣與不竭的創(chuàng)造潛力。教師可從編導劇本、描摹作文、成語探源入手,探索“陌生化”教學理論的實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陌生理論;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01-068
俄國著名形式主義理論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為手法的藝術》中指出,“陌生化”的實質在于人類在生活中要不斷地突破傳統(tǒng)思維的桎梏,以新穎、獨特的方式再現(xiàn)司空見慣的事物,使其呈現(xiàn)出一種別樣的美。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很好地將“陌生化”理論與語文課堂的教學實踐聯(lián)系在一起,讓語文課堂展現(xiàn)生機,將其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一、編導劇本,閱讀課堂要入“興”
課本劇以教材文本為源,以學生自主編劇、表演進行學習,在培養(yǎng)小學生的朗讀、記憶能力,表達、創(chuàng)新意識等方面均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對“陌生化”理論做出了積極的詮釋。
如,在教學《姥姥的剪紙》這篇課文時,我就組織學生自編自演課本劇,每個小組都擷取了課文的某一片斷,將之拓展開來,形成了一幕幕結構嚴謹、沖突不斷的劇目,很好地開闊了學生的思維,突破了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
“我們小組表演的是‘喜鵲登枝。說實話,我演這個‘姥姥的角色可下了不小功夫。我知道自己是剪不來‘喜鵲登枝的,我就想剪一只喜鵲,我整整練了三個晚上,剪出來的‘喜鵲還是丑丑的,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姥姥的心靈手巧、她純熟的技藝來自于長年累月的練習與琢磨……”
“我覺得表演得最好的是第三小組,他們編的‘老牛兔子極具想象力,尤其是小強表演的‘兔子非常專業(yè),一開始因為想去游泳心不在焉、抓耳撓腮,后來被‘老牛精彩的剪紙表演所吸引,開始專心致志地欣賞‘姥姥剪紙……”
……
學生的表演極具張力,不僅迅速突破了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還始終沉浸在一片“興”致勃勃當中,有效地培養(yǎng)了他們的表達能力、表演意識,還有創(chuàng)新精神。
二、描摹細節(jié),作文課堂要入“心”
當前,作文教學似乎走進了一個死胡同,學生興致闌珊、提筆無言。參照陌生化教學理論,結合小學生作文寫作的瓶頸,教師應在教學中將習作聯(lián)系分散在一個個的課堂練筆中,以描摹細節(jié)為突破點,讓作文教學走進學生的心,并與之產生強烈的共振。
教學《荷花》這篇課文時,我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分析葉老先生對荷花細致、生動的描寫時,突然靈機一動,建議學生搜尋記憶中某個關于“花”的片段,并即時將其描摹下來。許是課堂情境使然,很多學生都寫到了教室里墻角的那盆吊蘭:
“帶狀的綠葉傾瀉而下,似乎在教室的角落里流淌著一條瀑布。頂端的小白花格外可愛,黃黃的花蕊、晶瑩的花瓣就像沐浴在愛雨中……”
“老師說吊蘭的生命力很強。有一次,我撿了一枝老師剪下的吊蘭,插在了我家的花盆里,它竟然長得蔥蔥蘢蘢,給了我無盡的感動。我覺得我們都應該學習吊蘭的這種隨遇而安、頑強拼搏的精神……”
……
這個小插曲給了我極大的啟發(fā),在后來的課堂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引導學生捕捉生活中的點滴細節(jié),讓作文在學生的心里綻放精彩。
三、成語探源,語文課堂要入“新”
漢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的文化積淀。作為其中璀璨的一顆明珠,成語探源可以照亮學生的語文學習之路,在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激活學習興趣等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影響。
如,教學《三顧茅廬》這篇課文前,我通過調查得知,幾乎沒有學生完整讀過《三國演義》,即使是電視劇也只有小部分學生看過。為此,我在課堂上首先板書了這個成語:“三顧茅廬?!苯又M織學生課下查詢相關資料,并在課堂上開展“三顧茅廬”講故事比賽。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謀士徐庶向劉備推薦了兩位奇才,一位是‘臥龍諸葛亮,一位是‘鳳雛龐統(tǒng)。我們今天就來講講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
“閱讀《三國演義》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里面很多情節(jié)都和‘三有關系,今天我給大家講講‘三顧茅廬的故事……”
……
同一個故事,不同的學生講出來不僅語氣、語調各異,解讀的視角也不同,富有個性。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很快地就把它和這個單元練習中的“讀讀背背”聯(lián)系在一起,走出了語文課堂的一條新路子。
總之,陌生化教學理論與課程改革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與能力的初衷一脈相承,需要教師立足課堂實際、學生學情,以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靈活的授課方式展開教學,讓學生在快樂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