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璟
水墨畫與水彩畫特點的若干思考
劉璟
中國畫,是我國傳統(tǒng)的繪畫表現(xiàn)形式,擁有著悠久的中國人文主義思想和文化歷史傳承。水墨畫,以它富于變化的水墨特點和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也被人們一代代發(fā)揚,傳承下來,并影響著亞洲很多國家的繪畫形成。例如,日本繪畫和朝鮮繪畫都可以看到中國水墨畫的影子。水彩畫始于西方,是西方人們喜愛的畫種,顧名思義就是用水調和顏料作畫。水墨畫、水彩畫看似是無關的兩個畫種,但是只要從“人”的角度讀解它們,它們之間有存在著千絲萬縷的共通性,在繪畫發(fā)展上又無時無刻不在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著。自水彩畫進入我國繪畫視野以來,很多的藝術家就在不停地尋找、探索、實踐著水墨畫與水彩畫的共性與各自的優(yōu)勢,這兩種繪畫形式也正不停地碰撞,并產(chǎn)生著共同質的飛躍。同水墨畫一樣,水是創(chuàng)作繪畫的媒介,水分的掌握與使用是兩種繪畫的共通要點,也是畫好水彩畫、水墨畫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是墨色語言是水墨的靈魂,水色語言是水彩畫的靈魂。水彩畫對于顏色的藝術思想打破了水墨畫固有的藝術思想,為水墨畫藝術表現(xiàn)帶來了新的突破。中國的水墨畫也從思想精神層面對藝術的理解影響著水彩畫的發(fā)展與演變。
水彩畫自傳入中國,走過幾百年的歷史,逐漸與中國的文化碰撞與融合,“西畫東漸”,在我國,水彩畫已經(jīng)和水墨畫一樣,在繪畫領域擁有廣大的青睞者。只有受到人們喜愛的繪畫藝術,才會被人民認可,才有生存和發(fā)展的空間?!叭恕钡幕A是一切藝術形式的原基礎。中國的水彩畫也從最初的模仿到現(xiàn)在的獨具特色,其中包含著許多畫家的努力和探索。正如吳冠中先生說的那樣,如果藝術是一座大樓的話,國畫、油畫、版畫等等畫種,就是一扇扇窗戶,里面是相通的,不能把它們對立起來,不能停留在技術層面上爭論不休。從水墨畫與水彩畫題材分布上不難看出,水墨畫與水彩畫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水墨畫包括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水彩畫同樣包括風景畫、肖像畫、景物畫。從內容上看幾乎是相近的。兩種繪畫語言及表現(xiàn)題材都非常的寬泛,從古典風格到現(xiàn)代風格,從寫實風格到抽象風格,都是既可表現(xiàn)明快飄逸的,也可以表現(xiàn)深沉厚重的,既可以是表現(xiàn)小情趣,也可以構筑大的題材。正是因為題材上的如此相近,水墨畫與水彩畫在繪畫技法上才可以融會貫通,取長補短。在藝術家不斷地探索下,今天的水墨畫與傳統(tǒng)的主題的水墨畫形成鮮明對照,今天的水墨畫吸收了水彩畫題材上的特點,創(chuàng)作了許多更加貼近老百姓生活的作品,例如“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中的很多國畫作品。中國畫自身獨特的形式特征也得到了強化,取材的范圍,繪畫的形式也得到了較大的發(fā)展。
當代有很多的水墨畫作品創(chuàng)作,中國藝術家在學習了水彩畫中固有的清新特性的基礎上,保留著水墨畫瀟灑、飄逸、暢快靈動的畫面效果。首先,藝術家在用色方面,水墨畫與水彩畫都是以水為媒介作畫,水彩畫以水導色、用水去溶解色彩,各種色彩可以在水中互相滲透、融合變換出無窮的水彩效果。水彩不僅通過水色調和產(chǎn)生透明、清晰、濕潤、流暢的獨特藝術效果,而且干后還可以二次疊加,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質感效果。水彩畫中講求水的韻味,包括水的流動韻味,水的沉漬韻味,水的滲化韻味,水的沖洗韻味等。水作為水彩的調和劑,擁有自己的靈性,它依賴顏色形象保持著自身的特質,又不受顏色的限制自由流動,為水彩畫增添了詩情畫意。水彩畫中的虛實就體現(xiàn)在了水分的把握和控制上,水與色的碰撞,產(chǎn)生虛虛實實的水彩特征,不管水彩畫家以什么樣的獨特方式作畫,都丟不掉水的特質。而藝術家在水墨畫與水彩畫對水性的運用和側重點上不同,水彩畫空蒙逸秀,清新灑脫。水墨畫講求畫家對水分高超的控制來表現(xiàn)藝術家精密的構思,水墨畫面中,通過墨色與水的調和產(chǎn)生虛實相生,美輪美奐的“墨分五色”藝術效果。水墨畫的用色大部分是精神層次的想象與疊加,色彩較少,常常只是在墨色的襯托下寥寥幾筆,或是破彩、破墨、潑色、潑墨、肌理等繪畫技法表現(xiàn),強調墨與色的融合,畫面中色彩簡潔而具獨特韻味。近幾年,藝術家在水墨畫與水彩畫中運用的技法也在發(fā)生著積極的變化,出現(xiàn)了實驗水墨與實驗水彩的說法,究其根本就是水墨畫用色吸取了中國水彩畫的用色經(jīng)驗,出現(xiàn)了現(xiàn)代彩墨的繪畫方法,色彩艷麗而不失水墨韻味。同時,水彩畫也在與水墨畫的碰撞中升華了水墨畫的風格和精華,形成了獨特的用色特點。例如,朱志剛老師的《拉二胡的老人》,畫中運用了大量的水色暈染、留白的手法以及一些潑墨技法,畫面整體富有震撼感,技法上更多地追求色、水、意三者的相輔相成。這種形式的水彩畫受水墨畫技巧的影響較為深遠,既保證了水彩畫原本的造型特點和用色特點,又與水墨畫中技法相結合。
水墨畫家創(chuàng)作中有“留白、潑墨、積墨、破墨、染色”等技巧。水墨畫中的“留白”并非單純的空白,而是藝術家表達情感、營造氣氛、烘托意境的表現(xiàn)手段。水彩畫中也常用“留白”的技法,卻和水墨畫中的“留白”不同,水彩畫中的“留白”主要表現(xiàn)的是物體的受光面與空間關系,使畫面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感受,增強畫面的藝術感染力。當下,水彩畫也借鑒了水墨畫“留白”的技法,真正實現(xiàn)了水彩畫與水墨畫的繪畫技法、精神的融合,從“留白”的例子也充分體現(xiàn)了水彩畫與水墨畫的交流。如朱志剛老師的水彩作品《老屋》在畫面構圖上就使用了中國畫中留白的技法。既表現(xiàn)了光感,又表現(xiàn)了精神空間。正是因為“人”具有不斷探索的精神,才使水墨畫和水彩畫得到了不斷發(fā)揮自身各自不可替代的地位、作用、價值。
水彩畫從引進到發(fā)展,到繁榮,受到很大程度的水墨文化的熏陶,除了在用水、用筆、用色方面,水彩畫和水墨畫有極其相似之處外,在構圖方面,水墨畫的構圖元素在水彩畫中也隨處可見。水墨畫筆法講究快慢、正側、輕重、澀滑等,而且落筆前講究“意在筆先”及落筆前已構思好了構圖、意境等。在藝術思潮解放,藝術家繪畫技法日漸頻繁交流、融合的今天,水墨畫不僅保持了中華民族的繪畫風格和獨特個性,也為中西繪畫藝術的交流和融合做出了榜樣。水彩畫也在傳承了老一輩水彩畫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同時借鑒和實驗創(chuàng)新中逐漸形成現(xiàn)代水彩畫的藝術風格。同時,水墨畫也在不斷學習水彩畫的藝術形式,取其精華,豐富水墨畫中用色技法,在學習中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實驗,從而,將水墨畫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傊?,無論是水墨畫或是水彩畫都要在“人”的繼承傳統(tǒng)精髓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求發(fā)展,用新的藝術語言去表達,去闡釋當代的藝術的發(fā)展規(guī)律。更多的繪畫工具、繪畫材料和繪畫表現(xiàn),隨著藝術的探索精神不斷創(chuàng)新、融入水墨與水彩藝術中,對于繪畫而言,表現(xiàn)形式和繪畫技巧并不足以成為繪畫的目的,最終通過藝術表現(xiàn)出來的人們精神層面的精髓才是各種繪畫形式的最終目的。
無論怎樣的藝術語言,還是什么樣的表現(xiàn)技法,最終都是為人類精神文明發(fā)展服務的,繪畫必須隨著人類時代的發(fā)展、觀念和物質材料的變化而發(fā)生相宜的變化與時俱進,我們在繼承原有藝術語言的同時,更應該注重發(fā)展繪畫的多元藝術語言,水墨畫與水彩畫的精神相互碰撞是一種突破,也是一種成功。水墨畫借鑒了水彩畫的寫實精神,這種外來的繪畫多以寫生為主,水彩畫題材多反映社會現(xiàn)實生活為主。當下,水墨畫在題材處理上也巧妙地運用了樸實無華的親民題材,使作品更加“接地氣”。水彩畫則借鑒水墨畫的寫意精神,水墨畫中的寫意精神講究虛實結合、情景交融,而水彩畫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將寫意精神充分融入創(chuàng)作中。寫意精神是創(chuàng)作者注重對“意”的抒發(fā),把思想情感融入繪畫,如國畫中的“傷、逸、謹、狂”等寫意風格,常被很好地運用于水彩畫的創(chuàng)作中。張小綱在繪畫中注重強調“概括用筆”,不過多刻畫細節(jié),而是更多地關注畫面整體所抒發(fā)的情感,強調畫意與人意的結合,成為水彩畫寫意的重要代表。由此可見,“人”的精神碰撞,就是要年輕一代的藝術創(chuàng)作者,更應該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繪畫精神,繪畫精神最終都是為人類精神文明發(fā)展服務的,進而促進繪畫藝術的發(fā)展和繁榮,也離不開人類精神文明的支撐。
(劉璟,天津財經(jīng)大學藝術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