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華社攝影部 魯鵬
薪火相傳,藝不絕
——《讀鍛造剪刀的匠人俞宋桃》
文/新華社攝影部 魯鵬
2016年11月17日,安徽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后山剪刀制作技藝”的傳承人俞宋桃在鍛打剪刀。( 劉軍喜/攝 )
一個男人,一把鐵錘,錘起錘落,火花迸濺,炫目的光芒跳向眼前,叮當?shù)穆曧懛氯艋厥幎?。圖為在安徽涇縣丁家橋鎮(zhèn)后山村的一間普通作坊里,“后山剪刀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俞宋桃在鍛打剪刀。
對于讀圖者來講,這是一個普通的勞動瞬間,影調(diào)持重渾厚,明暗靈動鮮活,寧靜之中投射出幾分堅守的執(zhí)拗;對于拍攝者而言,這是一個充滿隱喻的定格,手藝的傳承寫滿寂寞,使命的堅守令人升華。35年來,俞宋桃手中的一方金屬熱了又涼、涼了又熱,金花四射的閃耀時刻,豈只是經(jīng)過炭火的高溫才通體透亮,那分明是被自己心中的執(zhí)著和熱情而焐得滾燙灼人。
這是手藝人的無悔堅守,這是工匠精神的無聲寫照。
記者按下快門的一刻,時光駐留在深秋的枝頭。窗外依舊泛著綠色的婆娑樹影,微光映紅匠人臉膛,有人把那表情解讀為無奈,有人從那神態(tài)中讀懂淡定。一事能狂,便成英雄!
一把剪刀,一名傳人;一段故事,一種精神。除了堅持不懈、精益求精,還要如何苦練才能習技近乎于道?除了追求卓越、淡泊名利,還有哪種修行才能獨步江湖?“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敝負糁拢N煉之中,星火方能不斷;精研日進,守一不移,匠心始能終成。打造一把剪刀如此,世間百業(yè),又何嘗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