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偉張曉平
1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qū)祥符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浙江杭州310011
2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浙江杭州310005
羌活勝濕湯加味合金黃散外敷治療急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24例觀察
馬紅偉1張曉平2
1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qū)祥符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浙江杭州310011
2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浙江杭州310005
目的:比較羌活勝濕湯加味聯(lián)合金黃散外敷與雙氯芬酸鈉腸溶緩釋膠囊治療急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療效。方法:選取48例急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口服羌活勝濕湯加味聯(lián)合外敷金黃散組(治療組)24例和口服雙氯芬酸鈉腸溶緩釋膠囊(對照組)24例,觀察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癥狀改善及臨床療效。以1周為1個療程,療程結束后觀察臨床癥狀及實驗室相關指標。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1.67%,對照組總有效率75.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ASO陽性率較對照組下降明顯(P<0.05)。與治療前比較,治療組WBC、ESR、CRP均下降明顯(P<0.01);對照組僅ESR和CRP下降明顯(P<0.01)。治療組WBC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羌活勝濕湯加味聯(lián)合外敷金黃散治療急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療效優(yōu)于雙氯芬酸鈉腸溶緩釋膠囊。
急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 羌活勝濕湯 金黃散 臨床觀察
急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是一種人體因感受風濕熱邪而反復發(fā)作的關節(jié)炎性疾病?,F(xiàn)代醫(yī)學認為,其屬全身變態(tài)反應性結締組織疾病,絕大多數(shù)與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1]。目前臨床上治療方法較多,我們采用羌活勝濕湯加味聯(lián)合金黃散外敷治療急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病例48例,全部為2014年9月~2015年3月我院骨科門診就診病人。其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齡17~28歲;病程最長者17天,最短者5天;血常規(guī)檢查:白細胞升高,紅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正?;蚱?;血沉:35~75mm/h。C-反應蛋白(CRP)升高;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試驗在1:400以上為陽性[2]。所有患者按首次就診次序編號,分成治療組24例和對照組24例,排除對照組病人對雙氯芬酸鈉腸溶緩釋膠囊的使用禁忌。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全部病例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內科學會全國第二次風濕病學術會議制定的標準:①發(fā)病前常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病史;②關節(jié)紅腫熱痛明顯,活動障礙;③常累及四肢關節(jié),呈游走性疼痛。部分病人兼有心肌炎,皮下結節(jié)及環(huán)形紅斑;④實驗室檢查:急性期白細胞、血沉及C-反應蛋白均升高;⑤X線檢查:受累關節(jié)出現(xiàn)軟組織腫脹,骨質無改變。
2.1 治療組:①局部外敷金黃散:黃柏、姜黃、白芷、制大黃各250g,天花粉500g,制天南星、炒蒼術、姜厚樸、甘草、陳皮各100g;共研成細末混勻,每次取藥粉20g左右用醋調糊外敷被侵犯的關節(jié)處,1次/天。②羌活勝濕湯加味?;窘M成:羌活、獨活各12g,防風、藁本、川芎各10g,蔓荊子、甘草各6g。熱邪偏盛型,舌苔黃燥,脈數(shù),加黃柏、黃芩各12g,知母8g,忍冬藤15g,秦艽10g;濕熱蘊蒸型,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或濡數(shù),加薏苡仁30g,制天南星8g,連翹、蒼術各10g,海桐皮8g;氣陰兩虛型,舌苔淡白,舌質紅,脈濡數(shù)或細數(shù),加白術15g,當歸12g,丹參10g,秦艽8g。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分服,1周為1療程。
2.2 對照組:在詢問患者無使用雙氯芬酸鈉腸溶緩釋膠囊禁忌后,予口服0.3g/次,2次/天。1周為1療程。
3.1 觀察指標:①癥狀、體征觀察:觀察關節(jié)的紅腫熱痛,關節(jié)活動障礙,受累關節(jié)疼痛呈游走性,環(huán)形紅斑,皮下結節(jié)等項目。②實驗室指標觀察:白細胞(WBC),血沉(ESR),C-反應蛋白(CRP),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試驗。
3.2 療效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有關標準結合臨床情況判定。臨床控制:臨床癥狀消失,關節(jié)活動功能恢復正常,WBC、ESR、CRP、ASO正常;好轉:臨床主要癥狀消除,關節(jié)活動好轉,WBC、ESR、CRP、ASO降低;無效:與治療前相比,各方面均無進步。
3.3 治療結果:分述如下。
3.3.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臨床控制14例,好轉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1.67%;對照組臨床控制6例,好轉8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75.00%。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1)。
3.3.2 兩組ASO陽性率比較:治療前,治療組ASO陽性率為75.0%,對照組ASO陽性率為70.8%;治療后,治療組ASO陽性率為16.7%,對照組ASO陽性率為41.7%;治療組ASO陽性率較對照組下降更加明顯,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3.3 兩組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治療后,治療組WBC、ESR、CRP均下降明顯,與治療前相比差異顯著(P<0.01);對照組僅ESR和CRP與治療前比較,差異顯著(P<0.01)。治療組治療后WBC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1。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CRP(mg/L)9.02±3.70 5.13±2.12*8.87±3.56 5.91±1.90*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WBC(×109/L)8.23±2.06 6.50±1.86*#8.25±2.61 7.82±1.24 ESR(mm/h)56.69±23.67 24.43±14.62*55.23±24.74 25.26±11.24*
急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以關節(jié)紅腫熱痛,活動障礙,累及四肢大關節(jié)且游走性疼痛為臨床特點,屬中醫(yī)學“痹證”之“熱痹”“風濕熱痹”的范疇[4]。中醫(yī)學認為該病以先天不足或正氣虧耗為其內因,感受風寒濕熱之邪為外因。《素問·痹論》說:“痹在于骨則重,在于脈則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則屈不伸,在于肉則不仁。”又說:“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倍嘁蚋惺茱L濕熱邪,或風寒濕邪郁而化熱,流注關節(jié);或平素體陽偏盛,內有蘊熱,復感風寒濕邪;或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厚味,濕熱內生;或濕邪日久化熱。氣血郁滯不通,致局部紅腫灼熱,濕熱壅滯經(jīng)絡,流注肢節(jié),濕熱壅盛而成熱痹。治當清熱通絡,祛風除濕。
金黃散中大黃、黃柏大苦大寒,清熱解毒,苦寒通下,可泄熱利濕;天花粉、蒼術、陳皮、天南星、片姜黃破血行氣,散結消腫止痛;白芷祛風化痰止痛;厚樸行氣通絡;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將其混合打粉后濕敷患處,起清熱解毒、行氣除濕、通絡止痛之功效?,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金黃散可消炎、鎮(zhèn)痛、止痙、抑菌,能減輕局部疼痛、水腫、滲出物過多和繼發(fā)性感染等作用。也可用于治療痛風性關節(jié)炎[5]、化學性靜脈炎[6]、急性胰腺炎[7·]、小兒急性化膿性腮腺炎[8]等。羌活勝濕湯基本方中,君藥羌活、獨活皆為辛苦溫燥之品,其辛善祛風,味苦燥濕,性溫散寒,皆可通利關節(jié)、祛風除濕,羌活主入太陽經(jīng),善祛上部風濕,獨活入少陰經(jīng),善祛下部風濕,兩藥合用能散一身上下之風濕,通利關節(jié)而止痛。臣以防風、藁本,祛風勝濕止痛。佐以川芎辛散,祛風止痛,活血行氣。既增強止痛作用,又體現(xiàn)了“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蔓荊子祛風止痛,以甘草調和諸藥,緩諸藥辛散之性,全方以辛苦溫散之品為主,共奏祛風散寒之效。近年來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了羌活勝濕湯的一些新用途,且療效滿意,可用于治療偏頭痛、肩關節(jié)周圍炎、落枕[9]等。
對照組所用雙氯芬酸鈉為NSAIDs,具有消炎,止痛,退熱等作用??诜p氯芬酸鈉腸溶緩釋膠囊的少部分患者出現(xiàn)胃部不適等副作用。對于此藥副作用曾有相關報道,也可導致過敏反應,消化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以及血液系統(tǒng)的損害[10]。本觀察顯示,與口服雙氯芬酸鈉腸溶緩釋膠囊相比,金黃散外敷聯(lián)合口服羌活勝濕湯治療急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能夠取得更好的療效,且副作用較小。
[1]蔣位莊,王和鳴.中醫(yī)骨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144.
[2]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805.
[3]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9-30.
[4]曾修平,湯一新.急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中醫(yī)治療體會[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8,17(5):705-706.
[5]仰衛(wèi)軍.金黃散外敷治療痛風性關節(jié)炎46例[J].中醫(yī)外治雜志,2008,17(4):28-29.
[6]沙莎,劉薇群,程盧山,等.中藥外敷治療化學性靜脈炎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藥雜志,2011,36(18):2592-2594.
[7]郭邦陽.金黃散外敷治療急性胰腺炎56例療效觀察[J].新中醫(yī),2004,36(5):44-45.
[8]沈敏敏,徐冬萍.金黃散外敷聯(lián)合敏感抗生素治療小兒早期急性化膿性腮腺炎34例[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4,49(8):590.
[9]黃巧智.羌活勝濕湯臨床應用舉隅[J].山東中醫(yī)雜志,2012,31(1):66-67.
[10]黃秋明.雙氯芬酸所致不良反應63例分析[J].中國藥師,2009,12(1):99-101.
2016-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