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翰 周偉華
創(chuàng)作本土化的一次積極嘗試
——話劇《陽明三夜》創(chuàng)排小記
林 翰 周偉華
近年來,江西省話劇團有限責任公司創(chuàng)排的劇目在省內外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大型劇目如《生如夏花》《遙遠的鄉(xiāng)土》先后榮獲文化部文華劇目獎、話劇金獅獎等獎項,在南昌、北京、山東等地展演出現(xiàn)一票難求的火熱場面。同時,小劇場話劇演出也取得不錯的經濟效益,省話經典劇場的出票率和上座率逐年上升,市場效應日益顯現(xiàn),在南昌已經形成一個人數(shù)不斷增長、積極開展活動的“話劇粉絲團”。但我們不能滿足于已經取得的成績,針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江西尚沒有一部話劇“境外演出”的現(xiàn)狀,在征求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主管領導的指導性意見,廣泛聽取業(yè)內同行建議的基礎上,于2015年提出嘗試創(chuàng)排一部能走向港、澳、臺以及日、韓演出市場的話劇,并且明確提出主要依靠本土的創(chuàng)作團隊來完成作品的構想。
有了明確的的市場方向,那么有針對性的選題是個關鍵。在反復推敲、比較之后,我們認為,王陽明“心學”思想在日、韓和港、澳、臺地區(qū)有較大影響,這些地方的觀眾在了解陽明故事、接受陽明心學有較好的“前敘事”基礎,王陽明雖然祖籍浙江,但其一生事功大多與江西有關,也符合“本地化”選題和宣傳江西歷史文化的要求。于是最終決定以王陽明為題材創(chuàng)排一部話劇作品。
選題確定后,我們決定邀請盧川先生進行劇本創(chuàng)作。大家圍繞王陽明這個題材進行了深入的商談,初步形成《陽明三夜》劇本構思幾個方面的設想:
其一、希望通過該劇,讓更多的人來認識、了解王陽明的哲學思想。1949年以后,王陽明的“心學”曾一度被貼上唯心主義哲學的標簽,他又是“殘酷鎮(zhèn)壓”農民起義的“劊子手”,很長一段時期里王陽明遭受冷遇、批判。直到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后,人們對陽明心學的“致良知,知行合一”有了更全面、更準確的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提到陽明學說或引用王陽明的詩句。2015年,總書記在參加全國“兩會”討論時更指出,“王陽明的心學正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也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話劇《陽明三夜》就是想通過舞臺藝術的形式,讓普通觀眾來認識一位更接近歷史真實的王陽明,更好地理解心學要義。
其二、話劇的藝術形式更有利于表現(xiàn)作為思想家的王陽明,因此在素材的選取上主要從表現(xiàn)王陽明的心學思想上來考量。陽明心學是一個復雜的思想體系,限于一部話劇的容量,劇中只能擷取其中具有較強現(xiàn)實意義和當代價值的一兩個點來加以表現(xiàn)。如王陽明年少時就認為讀書不是為了做官,科舉并非第一等要緊的事,而以“讀書成圣賢”為人生目標。這正是中國儒學的傳統(tǒng),也體現(xiàn)了一個儒者的終極追求。劇中圍繞王陽明將“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貫穿到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為人處事的一言一行來展開敘事,并由此引申出一個樸素的人生道理:理想可以高遠,實現(xiàn)理想的途徑卻要落實到每天的行動中。
其三、劇本力圖在形式上進行一些探索,以人物語言和思想交流為主。創(chuàng)作之初,在文本風格上借鑒一些探索性話劇的表現(xiàn)形式,以人物對話為主,淡化人物動作性。盡管后來為了增加劇目的可看性,劇本修改稿中添加了藍天鳳、婁妃等人物形象,使劇中人物形象更加豐富多彩,動作性有所增強,矛盾沖突更加外化,但劇本以人物對話為主要表現(xiàn)形式的框架未變。全劇體量篇幅不宜太大,舞美道具盡量簡潔,節(jié)儉制作費用開支,也便于到外地巡演。
其四、在劇本結構上,以切片的形式選取王陽明一生當中三個重要夜晚發(fā)生的故事來串聯(lián)全篇。對于“三夜”的設計,經歷了幾次修改,最初設置的是三個有明確時間點的夜晚,后又調整為夏夜、秋夜、冬夜,即決定組織勤王之師平定寧王叛亂、與被擒寧王面對面的交鋒、丫山臨終之夜,最后定稿修改為新婚之夜、軍帳之夜、丫山之夜。
對于這“三夜”,劇作者想要完成這樣的表達:“新婚的夏夜,是陽明智者人生的起點,彌漫充斥著無數(shù)的疑惑和對未來人生之路的追問;軍帳的秋夜,與寧王的思想交鋒對決則是陽明一生的高點,是其心學思想經歷最嚴峻的挑戰(zhàn)和實踐檢驗;丫山的冬夜,既是陽明肉身的終點,卻更是其精神境界的超越點,是大徹大悟之后的奮然一躍:若一生只為成圣賢,終究是成不了圣賢的;只有行動中的儒者,才是真正的儒者?!?/p>
《陽明三夜》獲得2016年“江西省優(yōu)秀舞臺藝術創(chuàng)作精品工程”資助和“江西省舞臺藝術繁榮工程”資助,解決了生產資金的大問題,極大地鼓舞了我們創(chuàng)作這個戲的信心,讓我們更加堅定地投入到創(chuàng)作生產中去。
經過反復傾聽各方面意見,劇本七易其稿。2017年4月,進入排練階段。省話劇團堅持本土化路線,希望通過排演劇目來培養(yǎng)人才、鍛煉隊伍。因此,在《陽明三夜》的主創(chuàng)人員的選擇上,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即以本團力量為主、以年輕人為主。
由青年導演雷欣擔任該劇導演。雷欣從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學成歸來就在省話工作,表、導兼顧,在《生如夏花》《遙遠的鄉(xiāng)土》中均出演重要角色,表演可圈可點。她執(zhí)導的《媽媽喊你回家打鬼子》《我愛桃花》等小劇場話劇,在業(yè)界獲得好評,得到了觀眾的普遍認可。這次由她擔綱執(zhí)導,是一個挑戰(zhàn),也是一個展露其導演才華的難得機遇。在策劃構思、劇本討論和排練階段,著名話劇演員宋運成、劉學軍以其豐富的藝術經驗,給出許多好建議好點子。另外,舞美、燈光、服裝、道具設計也都由本團人員承擔。
在演員的選擇上,注重老中青搭配,既充分調動年輕演員的積極性,又注重發(fā)揮老演員的傳幫帶作用。林翰在劇中飾演成年王陽明,全天泡在排練場,與青年演員一起排戲,因為演對手戲的青年演員表演不到位,常常被導演叫停,一遍遍地重排,耐心地陪著青年演員反復排練,有時為緩解青年演員的緊張情緒,還不時插科打諢地點評幾句,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讓青年演員對角色有了更準確的認識。飾演寧王朱宸濠的黃國光,表演功底扎實,塑造角色性格鮮明。在排練現(xiàn)場,他將自己的表演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青年演員。從人物性格的把握、語氣語調的掌控,到肢體語言的運用、神態(tài)舉止的拿捏,他都不其厭煩,耐心講解、親身示范。熊磊、熊偉等一批團里的骨干演員在劇中分別飾演冀元亨、藍天鳳等角色。他們兢兢業(yè)業(yè)、全情投入,既虛心向老演員學習,又以嚴謹踏實的職業(yè)態(tài)度影響和感染著青年演員。張鵬霄、龍龍、朱小貝等一批團里的青年演員,好學上進、充滿朝氣,積極主動地投到劇目的排練中。每一次的叫停重排都能看到他們的進步,每一次的走臺合排都見證了他們的成長。尤其讓人感動的是,省話退休老團長張秋君也克服病痛應邀出演“老道長”角色。
《陽明三夜》是江西省話劇團以本土力量傾力打造的一部作品。我們將努力演好王陽明的傳奇人生故事,表達我們對心學思想的理解,塑造這一群充滿獨特魅力的人物形象。我們期待著為江西話劇舞臺奉獻出一臺有個性有特色的好作品,為江西文化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林 翰:江西省話劇團有限責任公司
周偉華:江西省藝術研究院
責任編輯: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