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隴南文宗”任其昌

    2017-02-12 02:49:11李成秋
    文學教育 2017年26期
    關鍵詞:辭官麥積山隴南

    李成秋

    “隴南文宗”任其昌

    李成秋

    任其昌,被譽為“隴南文宗”,他為官僅幾年就辭官歸鄉(xiāng)講學,并非是因厭惡官場黑暗腐敗而退隱,而是懷抱著培養(yǎng)后學的熱情與理想,用另一種方式關注著家國命運。任其昌的詩文充滿了對歷史的關注和對山河的熱愛。研究任其昌詩文,有助于進一步了解晚清近代甘肅的文學與學術狀況。

    任其昌 隴南文宗 晚清 甘肅 詩歌 文章

    任其昌,字士言,甘肅秦州人,生于清道光十年(1830),(一說生于道光十一年,見龔喜平《甘肅近代部分作家生平辯正及其他》一文),卒于1900年。任其昌作為晚清甘肅的重要文人,主講天水、隴南書院數(shù)十年,被譽為“隴南文宗”。其詩文卓著,著有《敦素堂文集》《敦素堂詩集》各八卷。

    一.任其昌生平簡介

    任其昌為清同治四年(1865)進士,授戶部主事。據(jù)《清史列傳》記載,任其昌為官僅僅幾年,就告歸故里講學了?!笆?,以母老養(yǎng)歸,遂不出......既告歸,閉門教授,主天水、隴南各書院講席垂三十年,弟子著錄者數(shù)百人。其教人先經(jīng)史,旁逮古文辭,尤以躬行為本。隴南素樸僿,自是士習一變?!盵1]對于任其昌的辭官,目前可見的說法都歸結(jié)為任其昌厭惡官場黑暗腐敗,不愿同流合污的個人原因以及妻子在京病死、母親老病待養(yǎng)的家庭原因,給人造成一種任其昌心灰意冷、歸隱還鄉(xiāng)之感,但事實上,他并非因一味消極地厭惡官場而辭官,而是選擇了歸鄉(xiāng)講學作為另一種實現(xiàn)自身理想抱負的方式。其辭官告歸的理由,在《贈巨子馥赴官張掖序》一文中說得較為充分,“余維學校者,天下之大命也。谷帛以活人身,詩書以養(yǎng)人心。經(jīng)世長物之道,扶傷救敝之法,悉于士乎?是責而于學乎?是取故士習之臧否,氣運之盛衰,因以之為天下之大命,豈妄言哉。今之學??煽印9偈囟暽綖槁啡?,生徒泮渙而視官如贅疣?!盵2]從此文可看出,官場黑暗、官吏尸位素餐、官民之間關系緊張漠然固然是任其昌辭官理由的一部分,但他并非要消極逃離這種狀態(tài),而是選擇了用講學塑造理想士人的方式來面對、選擇了懷抱著去改變這種局面的熱情和希望而辭官的。文章開頭寫道“光緒己丑秋,巨子馥赴官張掖,時余東游華山,留書告別?!笨梢姶宋牡膶懽鲿r間當為光緒己丑年冬(1889)或更后,此時距離任其昌辭官講學已經(jīng)十余年,但從行文中可看出,他依舊懷抱著培養(yǎng)扶傷救敝之士的熱情和理想,不悔于棄官從教的選擇,正如余英時先生在《士與中國文化》中提出的“主動地承擔起儒家的‘師’的責任?!彼麖慕痰淖罱K目的,是培養(yǎng)出合格的士去扶傷救敝,是在用另一種積極的方式關注著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全面認識任其昌辭官的原因,才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任其昌的思想為人,儒家思想是一直滋養(yǎng)、影響任其昌的精神養(yǎng)分,他并不是一位消極避世的隱者,而是一位有擔當?shù)慕逃摇?/p>

    任其昌“棄政從教”的選擇,使家鄉(xiāng)“士習一變”,因此被譽為“隴南文宗”?;羲闪窒壬母赣H也曾師從任其昌,他在《松林回憶錄》中這樣寫道:“父親霍眾特......中秀才后入隴南書院從任山長深造......父親住隴南書院多年,親承任山長教導,品學兼優(yōu),是當時年紀最輕的高材生。”[3]任其昌主講隴南各書院時期內(nèi),秦州進士及第中舉的有八九十人之多,無論從文化教育普及的角度還是從培養(yǎng)士人的角度來看,在晚清甘肅,任其昌都是功不可沒的。

    二.任其昌詩文創(chuàng)作

    任其昌有《敦素堂文集》八卷、《敦素堂詩集》八卷,《秦州直隸州新志》、《蒲城縣志》;未刊的有《八代文鈔》,纂輯未成的有《史評》、《史臆》、《三禮會通》等。作為一個受儒家思想浸養(yǎng)的士人,任其昌的詩文也體現(xiàn)出其對經(jīng)史的學習和體悟,總體上呈現(xiàn)出以下幾方面特色:

    (一)融史于文:厚重的歷史感

    《清史列傳》認為任其昌的詩文特色為:“所為古文,風力雅近宋人。晚年尤肆力于詩,宗法少陵?!盵4]《清史列傳》評其“風力雅近宋人”,縱覽任其昌的散文,既有先秦諸子的遺風,也有宋人筆記的哲史探求,思辨性強,歷史感厚重。

    首先,從文體角度看,任其昌的文文體種類豐富,《敦素堂文集》八卷中,囊括了論說類、書牘類、祝禱類、序跋類、碑志類、記體文等文體,卷一主要收錄了討論兵制、經(jīng)濟、治國理政方法的文章,從中可看出,任其昌為文充滿了對歷史的思考,且思辨性極強,有《瞽說》《法制》《風俗》《人心》《主術》《用人》《納諫》《課吏》《訓士》《安民》《理財》《練兵》《策敵》等篇目,此卷大概是任其昌培養(yǎng)后生的重要講義,也是他的思想智慧精華所在。

    卷二主要為論說文,對歷史人物及事件進行了評說,包括了《六國論》《趙武靈王論》《段熲論》《荀彧論》《王日不辭玉清昭應宮使論》《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論》《王安石論》《讀荀子上》《讀荀子中》《讀荀子下》《張氏勉學齋說》。

    卷三、卷四、卷五、卷六主要為記體類、序跋類、書牘類、碑志類、祝禱類文章,雖然文體具備,但多為應酬之文,或祝壽、或墓表、或誄文......整體文學價值不夠高,文學性、思想性不足。但各體皆工,也不愧于“文宗”的美譽。

    卷七和卷八分別為《史臆》和《史評》,卷七主要對歷史上的君王進行了評點,卷八《史評》主要針對《史記》進行了一系列的評論。從其文集各篇題目即可看出,其文章一大特色便是融文學與史學為一體,歷史感厚重,以議論為主。

    詩歌方面,任其昌多將自己的讀書體會、特別是對史的體會寫作入詩,有《讀史雜感三十首》《詠史》《讀史口號》《詠史小樂府四首》等。王權(quán)在《任其昌墓表》中提到:“君之學,尤長于考訂史事,晚年復以治經(jīng)為歸宿,所為詩、古文,皆能到近代作家所未到?!盵5]這個評價雖稍有過譽之嫌,但對任其昌善治經(jīng)史的定位,頗為中肯。

    (二)地域特色與鄉(xiāng)土情懷

    任其昌的詩文,還展現(xiàn)出了甘肅獨特的地域特色,對于了解晚清甘肅風土人情大有裨益。

    其中,描寫麥積山的有文《游麥積山記》(《敦素堂文集》卷三),詩有:《至麥積山》《讀崖間斷碣》《登牛耳堂》等。

    《游麥積山記》中,介紹了麥積山命名的由來為“山在州治東南約百里,由甘泉東行十余里,兩山環(huán)抱,曰‘峽門’。峽盡稍平曠,突見孤峰側(cè)立當路,左右無倚,形似農(nóng)家麥堆。”[6]文章描寫了麥積山山間松風、石洞、樹木、瑞應寺,且記錄了當時保存的佛像及石刻情況:

    “山半鐫佛菩薩像,長數(shù)丈,顏色剝落,略辨眉目,然日光所及,金碧猶爛然。北向入石門,壁間多前人詩碣,詩皆工,惟前明山左馮惟為最著。又西向石級十余層,緣崖鐫羅漢像約數(shù)百。西上又一石門,亦石級。崖間鑿三洞,洞一佛像皆石,洞頂作井干形,塓以灰泥,書《法華經(jīng)》,繪事極工。......崖上鐫字迨遍,然皆不可讀,唯宋人蔣之奇、游師雄題名,了了可辨。游書四行,大七、八寸,似顏魯公。蔣書二行,大二寸,反似黃山谷?!?/p>

    任其昌在游記中,詳細記錄了各佛洞的位置、佛像,且對石刻上的書法和詩文進行了分析,足以看出他較為扎實的文學與書法功底。作為一篇游記,除了對人文景觀的描繪,自然也少不了對麥積山自然風光的描寫:“時日方出,光映松檜,滿山皆金翠晃耀。北望眾山,參錯盤亙;南北兩澗,分流其下,水聲錚錚,如鳴珩佩。倚樹聽之,久益清越?!盵7]

    與《游麥積山記》類似的,還有《游石門說》,都以描寫山景為主,在八卷《敦素堂文集》中,僅有這兩篇游記,而兩篇游記都同時記錄了家鄉(xiāng)的風景,因此顯得格外珍貴,也表現(xiàn)出了任其昌對家鄉(xiāng)的熱愛。

    詩歌方面,《至麥積山》、《登牛耳堂》兩首內(nèi)容與《游麥積山記》大致無異,另有描寫甘隴地區(qū)日常風景的詩,如:

    “寒樹依微落照邊,山城日暮倍蕭然。溪中水涸穿冰井,郭外風高起灶煙。”(《清水縣晚眺》)

    “隴首何峨峨,一年三過此。征夫懷前路,堅冰苦道阻。......霜氣寒裂指,攢轡心怔忡。”(《關山》)

    “沙石路縱橫......寒犬前村吠,荒雞野店鳴。”(《咸宜關早發(fā)》)

    荒、寒、苦,生動地寫出了西北地區(qū)的荒涼與嚴寒,其詩文所展現(xiàn)出的甘隴地區(qū)獨特的地理風貌,對于豐富西北風景名勝文獻資料做出了貢獻。從某種角度上看,他的詩歌還帶著邊塞詩的余韻,在盛唐千年之后的晚清,回蕩著寒涼的絕唱。

    總體而言,任其昌的作品體現(xiàn)出厚重的歷史感,且?guī)в形鞅钡赜蛱厣?,對于了解晚清西北文人及其?chuàng)作情況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提倡“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今天,進一步關注和了解西北地區(qū)歷史上的文人、文學與學術情況,也是時代的呼喚。

    [1]清史列傳.中華書局,1987.

    [2]《清代詩文集匯編》編纂委員會編.清代詩文集匯編 719 敦素堂文集 敦素堂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3]甘肅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甘肅歷代文學概覽編寫組編.甘肅歷代文學概覽.敦煌文藝出版社,1994.

    [4]龔喜平.甘肅近代部分作家生平辯正及其他[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06).

    注釋

    [1]《清史列傳》卷七三,第5984-5985頁,中華書局1987年版。

    [2]《清代詩文集匯編》719冊,《敦素堂文集》卷五,第42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3]霍松林《松林回憶錄》第6-7頁,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4]《清史列傳》卷七三,第5984-5985頁,中華書局,1987年版。

    [5]《清代詩文集匯編》第719冊,第20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6]《清代詩文集匯編》第719冊,第21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7]《清代詩文集匯編》第719冊,第21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作者介紹:李成秋,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

    猜你喜歡
    辭官麥積山隴南
    油畫《麥積山》
    絲綢之路(2023年1期)2023-06-29 04:31:22
    隴南茴香籽中揮發(fā)油化學成分的測定
    云南化工(2021年11期)2022-01-12 06:06:22
    曬經(jīng)石、麥積山石窟
    寶藏(2021年1期)2021-03-10 11:06:20
    青青之島 悠悠隴南
    金橋(2020年12期)2020-04-13 05:50:56
    不放棄的媽媽:辭官陪“強迫癥”兒子成長
    中華家教(2018年10期)2018-10-30 01:43:24
    閔子騫辭官
    小學生時代(2018年3期)2018-03-30 01:08:11
    麥積山
    隴南記憶
    中國公路(2017年5期)2017-06-01 12:10:10
    圓夢隴南
    麥積山石窟第123窟造像服飾研究
    尉犁县| 抚远县| 肥西县| 改则县| 石林| 明光市| 桓台县| 乌什县| 德保县| 昂仁县| 黄平县| 郓城县| 宁化县| 修武县| 凌海市| 应用必备| 五家渠市| 二连浩特市| 商洛市| 湖南省| 贵阳市| 龙门县| 高清| 承德市| 新竹市| 鹰潭市| 施甸县| 娄底市| 达州市| 永州市| 巴林左旗| 银川市| 三亚市| 岳阳市| 龙南县| 乌拉特中旗| 凭祥市| 蓝田县| 万源市| 泽普县| 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