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兆清
扎根文化沃土民族歌劇根深葉茂
文/李兆清
背景:歌劇是一門源于西方的舞臺表演藝術,“五四”運動前后傳入中國,伴隨著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進程,在中華大地生根、開花、結果,形成既不同于中國傳統(tǒng)戲劇,又不同于西洋歌劇的中國新歌劇?!栋酌贰督恪贰对啊贰秳⒑m》《洪湖赤衛(wèi)隊》等優(yōu)秀作品曾把中國民族新歌劇的發(fā)展推向了高潮。(5月15日《光明日報》)
歌劇是一種舶來品。進入中國后,本土化的歌劇—中國民族新歌劇誕生了。但當下,歌劇并不熱門,中國民族新歌劇更是有些曲高和寡。要推進民族歌劇大發(fā)展大繁榮,需要方方面面通力協(xié)作,想方設法多下一些功夫。
振興民族歌劇,要注重培養(yǎng)觀眾。相比較而言,欣賞民族歌劇的觀眾沒有傳統(tǒng)曲藝那么多。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民族歌劇顯得有些高大上。要擴大民族歌劇的覆蓋面,民族歌劇自身要在接地氣上做文章。民族歌劇要注重反映老百姓的生活,讓老百姓感到民族歌劇可親、可敬、可感。當然,培養(yǎng)觀眾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民族歌劇自身要保持高品位、高質量。只有做到高品位、高質量,民族歌劇才能獲得長久的生命力。
振興民族歌劇,需要下好創(chuàng)作功夫。創(chuàng)作,一是要有創(chuàng)意。創(chuàng)作民族歌劇,要不斷推陳出新。如果總是老面孔,觀眾難免會產生審美疲勞。不斷推出新的讓人眼前一亮的民族歌劇,就能吸引住觀眾。二是要著力打造精品。打造精品需要弘揚工匠精神,民族歌劇創(chuàng)作人員要在質量上做文章。創(chuàng)作的過程要腳踏實地、多動腦筋,不要總想著抄近路、走捷徑。打造民族歌劇精品,可以借力中國民族、民主革命中的很多元素。三要注重與大時代結合。民族歌劇著眼于當下,為當下抒寫抒情抒懷,更具時代氣息,才能讓觀眾保持一種新鮮感。四是要當好弘揚正能量的主力軍。正能量的東西感染人、鼓舞人、激勵人,文藝的重要使命就是鼓舞人心、凝聚士氣,民族歌劇自然不該例外。
振興民族歌劇,要扎根中華文化沃土。中華文明綿延五千余年而不衰,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斷續(xù)的文明,這是值得國人驕傲和自豪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夠看得更高、望得更遠。今天,繁榮社會主義文藝,要深深扎根中華文化沃土,這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源泉。扎根文化沃土,要不斷挖掘中華文化中的元素,將其融入到民族歌劇的創(chuàng)作中。歌劇對接中華文化做得越好,越能受到公眾的認可。既然是扎根,就不能浮于表面,要埋下頭來仔細研究,看看如何更好地扎根文化沃土。
實現(xiàn)偉大中國夢,文藝工作肩負著成風化人、凝聚人心的重要使命。相關方面要加大對民族歌劇的支持力度,推動民族歌劇人才的培養(yǎng)。民族歌劇從業(yè)者要勤奮進取、踏實肯干,扎根中華文化沃土,從中華文化中汲取有益成分融入到民族歌劇創(chuàng)作中。
扎根文化沃土,民族歌劇根深葉茂。愿相關人員深扎根,推動民族歌劇發(fā)展邁上新高度!